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清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也/傍桑阴/学种瓜

    B.彩丝/穿取当/银钲

    C.牧童/归去/横牛背

    D.意/恐迟迟/归

  • 2、甲骨文主要是在(   )时期使用。

    A.商周

    B.殷商

    C.周朝

    D.战国

  • 3、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榜文:古代指文告。

    B.郎中:古代的医生。

    C.客舍:古代的旅客。

    D.墨客:古代指文人。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我会选词填空(3分)

    发觉  发明  发现

    (1)曹小三把师傅的全身都搜索遍了却连一个粉点也没(   )

    (2)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   )之一

    (3)歹徒被俘后他才(   )自己受伤了

     

  • 6、概括课文《刷子李》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ABB式的词。

    1.蜜蜂满身绒毛,______________,像一个小毛球。

    2.天空_______的,又高又远。

    3.狗尾草_______的,像狗的尾巴。

    4.花园里边_______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8、课文回顾和积累。

    (1)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2)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

    (3)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

    (4)________是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________上的文字,两者都主要在________时期使用;________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________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________时期有了楷书。

    (5)《青山处处埋忠骨》讲述了毛主席获悉长子________________中光荣牺牲的消息后极度痛苦的心情以及对毛岸英遗体________的艰难抉择过程这两件事情,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________和伟人的________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在________送别好友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约翰周末晚上出去游玩,爸爸妈妈规定,必须在10点前回家。但是有一次周末,约翰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回家,是半夜才回来的。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第二天早上,爸爸见后屋外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起床,说:你这样做不仅会摔伤,还有遭枪击的危险。因为在美国,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子,会开枪射击的。然后,爸爸又重申了按时回家的规定,并告诉他这样做的道理。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如果没有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出来,她请龙永图帮忙看一下。龙永图折回到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累得满头大汗。

    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是违反规定的。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宁。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写出意思。

    ①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写出意思。

    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边想边读,回答问题。

    ①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a引用小约翰________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引用瑞士小孩________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章中正反两个事例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短文观点答题

    a生活处处有规则。请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了引导人们尊重和遵守这一规则,请写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失根的兰花(节选)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作者先后到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真的可以到处为家吗?后来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画“____”的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  )的一个奇迹。

     

  • 12、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表示凡卡受虐待的动词是:______________。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______________的学徒生活。

    【2】文中画线句应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3】凡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向爷爷诉说了自己受到的虐待,请在文中用/划分开来。

    【4】写信封是《凡卡》一文中的一处_________描写,虽然用字不多,但它采用暗示的表达手法,说明这是一封_________的信,由此更让人体会到_________。

    【5】凡卡的希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希望真的甜蜜吗?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紫荆花

    清晨,我推开窗户,风雨之后,清新的空气中飘溢着泥土的芳香。朦胧中,一朵红霞向眼前飞来,哦,原来是那盆心爱的紫荆花,一夜之间竞相怒放了,真有一番”夜来风雨声,花‘开’知多少”的情趣啊!

    一阵清风吹来,紫荆花飘飘摇摇,犹如一位飘逸潇洒的仙子。它的根呈灰白色,就像两个半球支撑着树身。根上分出两个树杈,弯弯曲曲地向四周延伸,互相盘绕,合力向上生长着,多像蛟龙的龙须呀!

    花冠是整个盆景的精华,就像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呈现在我的眼前。绿叶守红花,红花托绿叶,交相辉映。紫荆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分明的脉络勾勒出绿叶的轮廓;叶片有的向外翘,有的向内弯,有的平整,有的弯曲,形态各异。它的花朵真是别具一格,花瓣呈紫红色,由外向内卷曲,就像一个褶纹多彩的羽扇,又像一个晶莹剔透的铃铛,微风中送来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花儿三朵一簇,五朵一堆,花竞相开放。花枝上还缀满了花骨朵,含苞欲放,那淡黄色的花蕊正悄悄地从花骨中钻出,花骨朵慢慢地绽开笑脸,似乎正为自己的未来而喜悦。

    秋风瑟瑟,紫荆花微微颤动着,随风飞舞,投入了大地的怀抱。这一寸泥土,一方空间,就是它的栖身之地。曾几何时,它在这里扎了根,在大地的滋润下,在阳光的爱抚下成长着……它没有忘记母亲的教诲,把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又无私地奉献给了人们,让人们一起分享这金秋时节的美景。

    感叹之余又多了一份惆怅,叹息它短暂的一生。突然,我惊喜地发现新的生命又在不断地孕育、诞生,风雨之中,一片新的红霞又向我飘来。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

    望着这一切,我沉醉了,沉醉在一派迷人的秋色中……

    1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加粗的字,再解释词语。 

    ①竞相怒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紫荆花的色、形、味的句子。

    色:  

    形:  

    味:  

    3读文中的句子,按要求填空。

    ①画横线句子中的”未来”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啊,紫荆花,你总是把美留在人间,为这充满寒意的秋天增添一线生机!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答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片段)

    哈利从未见过有哪个地方如此奇怪且辉煌。其他高年级的学生都坐在四张木桌子前,他们头顶上方竟有数以千计的蜡烛在半空中飘浮,将整个大礼堂照得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闪闪发光的金制的碟子和高脚杯。大礼堂正前面的台上还有另一张长桌子,老师们都坐在那里。麦康娜教授将新生们领上高台,叫他们面向高年级学生,背对老师,一字排开地站好。那千百张注视着他们的脸就好像闪耀的烛光中苍白的小灯笼。

    分散在学生中的鬼魂将原本模糊的银器变得闪亮。为了避开台下的目光,哈利抬头仰望,恰巧看见点缀着星星的天鹅绒般美丽的黑色天花板,他听见赫敏在他耳边低语:“有人曾对它施了魔法,使它看上去更像外面的星空。这是我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中得知的。”真难以想像其实大礼堂并不是露天的,顶上还有一层天花板。

    1这段短文中有一句比喻句,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本体和喻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描写的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说说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国家,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起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这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然后轻轻地把蜡烛吹灭。一声危机似乎过去了。

    可是那个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蕊重新点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站起来,一边端着烛台一边往门口走。中尉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她知道,厄运即将来到了。蜡烛起来越短,马上灾难就要来临。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1】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德军   严谨 严峻严密严厉)的搜查。

    【2】把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并说说哪一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3】第五自然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

     

     

  • 16、阅读课文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完成练习。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颤动﹣﹣_____

    恬静﹣﹣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阿炳原名   ,民间   。他创作的   是一首享誉国剧乐坛的二胡曲。这首乐曲表现了阿炳   

    3坎坷的经历指的是什么?想一想,阿炳历经了哪些坎坷的经历,请写下来。

    _____

    4“﹣﹣”画出文中描写琴声的句子。

    5阿炳之所以能从琴声中听到            ,是因为   

    6你最喜欢的音乐家是谁?你喜欢他的哪一首歌曲或乐曲?

    _____

  • 17、阅读理解。

    古鲁的三位老师

    在印度,有一位(A.学富五车 B.德高望重)的古鲁①即将去世,二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闲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处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请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对我说,‘这里是荒郊野外,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个乞丐住在一起的话,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随他一起上路乞讨。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A.衣食无忧 B. 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他总是非常快乐,从未有过失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对我说,‘感谢上天的(A.眷顾 B.惠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都在坚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样,时常陷入困顿之中。于是,我开始感到绝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弃自己的功课。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对我说的那句话,‘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一条狗。有一天,我因为口渴来到河边,碰巧,有一条狗也来到河边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发现水里也有一条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条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着落荒而逃。可口渴难耐,那条狗又不得不回到河边。尽管非常害怕,它还是一跃,跳进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条狗不见了。由此我感悟到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尽管你会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他要到寺里去敬献他的蜡烛。我对小男孩说,‘这蜡烛是你自己点的吗’?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问他,‘6点燃的时候,蜡烛就会发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蜡烛却不会发光。你能告诉我,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男孩咯咯地笑着,并不急着回答,而是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然后问我,‘你看,我现在把蜡烛吹灭了。你能告诉我,那蜡烛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吗’?让我自视渊博的学问顿时(A.化为乌有 B.化为灰烬)。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浅薄、愚蠢迟钝。”

    其实,人无常师,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世间万物皆为吾师。学习乃人生之常道,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常师者:平常的老师;未若:不如)。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自然万物皆可为我师。

    如果说一个老师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

    注释:①古鲁:锡克教徒十分敬重该教的首领和祖师,尊称他们为“古鲁”,即“师傅”。

    【1】联系上下文,用“√”在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使文意顺畅。

    【2】仔细阅读文章,说说从第一、二位老师那儿,古鲁分别学到了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中的“捧”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把老师比作______,把学习知识作_____________

    “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

    【5】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____”句子的意思是:然而向平常的老师学习_______学习,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 18、阅读《将相和》选段,回答问题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___诸位请想一想___廉将军和秦王比___谁厉害___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请在“____”上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一定要细心考虑哟!

    2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按要求在文中找句子。

    1)廉颇负荆请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____”划出具体写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5请把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读文中带点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shù shǔ)你的刀shù shǔ)。”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用“√”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的“病人”指的是_______。作为川中名将,他为了_______,要求沃克医生在给他进行眼部手术时不使用麻醉剂。

    【3】“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是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说明此时他_______

    【4】沃克医生称这个年轻人为“军神”的原因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年轻人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且在手术中一声不吭。

    B.年轻人料事如神,计算能力强。

    C.年轻人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军人。

    D.年轻人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配合医生做完了手术,手术后竟然准确地说出了医生割的刀数。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 21、缩句

    1大象曾经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地为泰国人做工服役。

     

    (2)在扎伊尔维龙加天然动物园里有七彩的巨蟒、黑白相间的斑马。

     

     

  • 2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练习。

    你的家乡有没有什么美丽的景色或是迷人的地方?请以家乡的   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写出景色的特点或是迷人之处

    (3)语言流畅

    (4)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