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江门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与“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A.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D.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B.《草船借箭》选自罗贯中写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三国演义》

    C.《红楼春趣》中出场的只有宝玉、宝钗、袭人

    D.《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中,有宇航员___________,航海家__________,史学家__________,将军____________,音乐家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给你的印象最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________,又像在呼唤未归的____________;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__________,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_______,与熟悉的伙伴_________

    3.西湖的景色多么的美,古代许多诗人在浏览西湖景色时,都从不同的角度写下了赞美西湖有诗句,如苏轼写了西湖雨后忽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在长征途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写出两则: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5、读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这一句写石猴入洞的情景,写出了石猴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石猴提出人要讲信用。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6、少年笑了,笑容就像清泉的波纹,从他嘴角的小漩涡里溢了出来,漾了满脸。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 ”写具体了,我也会用这种方法把“清”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

  • 7、填空。

    1.“堪”的部首是____,再查____画,它的读音是_____

    2.“匪”是____ 结构,读音是_____,第二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

    3.“承”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接着,托着。②承担,担当。③继续,接续。④接受。

    把加点字正确的解释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_____ (2)上启下____

    (3)继____ (4)____

  • 8、词语接龙。

    原委→________________

    引申→________________

    监督→________________

    放榜→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文段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关于本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B. 是拜见、拜访的意思

    C. 夫子都择古代时对人的尊称

    D. 文中的家禽指亩是鸡、鸭、第等家养畲类

    2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此是君家果的意图是(

    A. 表明杨梅是这孩子家种出的果子

    B. 询问杨梅是否是孩子为招待自己而准备的

    C. 看到杨梅果,联想到孩子的姓,故意逗他

    D. 用谦恭的语言表明对孩子的感激

    3有人说杨氏子聪慧,也有人说杨氏子对长辈没有礼貌.你知道这两种说法各自的依据吗? 请分别写出来吧!

    说杨氏子聪慧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杨氏子对长辈没有礼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分享。

    1.第五组课文带着我们开始了中国名著之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收在眼底,请你留下几个脚印哦:

    书中有很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中有很多人物,如多才多智的智多星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四大名著,一定积累了与名著有关的歇后语,写两条。(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游乐园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爱什么?我会自豪的回答:我最爱语文课本.

    每天早晨,我坐在窗前,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二遍.三遍……..(毫 豪) 不倦.

    上语文课时,我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课本里出现的少年润土,舍己为人的海里布,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

      放学回家,我常常( 仿  妨) 照语文课本练习写作.当我的习作在报刊上发表是,我打心眼里感谢语文课本.

      我爱语文课本,因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1)画出括号中不恰当的字.(1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骄傲(   )   专心致志(   )   感激  (   )

    (3)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段意(.4分)

     

     

     

    (4)作者为什么爱语文课本?在段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分)

     

     

    (5)给段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铁骨铮铮(节选)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爱国主义是其光辉灿烂的篇章,志士的名字如繁星浩瀚,壮烈的业绩与日月同光。民族英雄们以“铁骨铮铮”挺起了中华民族坚贞勇毅、自强不息的脊梁。

    抗元将领文天祥,于国家危亡之际,竭诚全力,率兵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赴死。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成为激励后人、砥砺气节的千古绝句。抗金名将岳飞,以“还我河山”为铭言,为收复失地,率领岳家军精忠报国,冲锋陷阵,二十年金戈铁马,边关鏖战,英雄们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爱国诗人陆游心系国家的危亡,两鬓苍苍仍壮心不已,临终时仍在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苏武出使被扣,荒漠牧羊十九载,仍手持节杖,心向汉廷。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这些古代民族英雄一腔浩然气,耿耿忠烈心,历来被人们景仰和称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浇铸了后人的钢筋铁骨,鼓舞着近现代英雄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做拼死的抗争。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从农民的太平天国到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从起义改良到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多少英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

    同学们,请注视国旗下笔直的旗杆吧!它迎风坚挺,岿然不动,那不就是中华英雄铮铮铁骨的象征?让我们继承前人的遗志,挺起钢铁般的脊梁,在进军现代化的路上续写中华民族灿烂的篇章!

    1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2(1)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

    这句话中的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留下的爱国名篇?把它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节选)

    ①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②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儿,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③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④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____”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意思的,在相关选项后面画“√”。

    A.蓝天( ) B.大海( )

    C.白鸥( ) D.椰子树( )

    E.海滩( ) F.游人( )

    【2】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把夕阳滑落的过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的眼中,三亚的落日一会儿像_______,一会儿像_____,一会儿像______

    【4】赏析词句,完成练习。

    (1)第1自然段中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蓝蓝的天”“玉屑银末般的细沙”运用的是______描写;“低翔的白鸥”“摇曳的椰子树”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

    (2)画“﹏﹏﹏”的句子把_____比作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之情。

  • 14、追寻童年脚步

    风筝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zhēng  zhèng)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明(huǎng  huǎng)的天际,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shěn视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ǎn们这些颠跑在葱郁麦田里的孩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等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móu划一阵,就各出心(裁 材)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jǐn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③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咳!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liáo kuò)的麦田里,旖旎(ní nǐ)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zhuī zhì)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④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修好它们。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当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⑤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chéng zài)着我的童年。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在文中括号里用“/”画去错误的读音或字形。

    2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hǎng huǎng________ shěn______ǎn______

    móu_____划  jǐn______ liáo kuò_______chéng zài________

    3请分别给②、③、④三个部分各加一个小标题。(6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列做风筝的过程按先后顺序正确排序。

    a.做骨架 b.勾勒图案 c.做放线 d.挑竹篾 e.烤竹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两句关于风筝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人物描写一组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盏,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shòu  sǒu),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zhàn  dìnɡ)。两个人走马灯似地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náo  ráo),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dānɡ  dànɡ):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钓 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bié  biè)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2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动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4请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国粹汉字(节选)

    我们说汉字是国粹,其一,是它载负着厚重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当初自仓颉造字,汉族的心灵、祖先的记忆与希望以及纷繁各异的大千世界方有了着落和寄托。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风雨日月光,各成一世界。比如一个“雨”字,古神州天颜的千变万化、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等便悉在其中了。我们看到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五千多年来,多少往事都已如淡烟流水,模糊于历史的尘埃中,唯有雍容厚重的汉字,虽几经磨难却愈显圆润,几经坎坷却更加成熟,而见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兴衰,显示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坚强不息的生命力。

    其二,是它的形体之健美。比如一个“水”字,雨水或点点滴滴,或滂滂沱沱,或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英文也好拉丁文也好所能胜任的?端庄工整、四满方正的________是汉字,它点点如桃,撇撇如刀,提、按、行、顿如松如钟,沉着稳重,是中华民族人格精神的象征与写照;体势放纵、连环回绕的________是汉字,它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变化多端,使人如立高山之巅,心胸旷达,神情潇洒;笔画一波三折的________是汉字,它曲中有直,直中有曲,充满了线条美和柔性美,且又形象丰富生动,书写从容自然酣畅;行笔缓留、结构紧密的________是汉字,它笔画分布均匀对称,平直安稳,给人一种团聚友爱的精神享受;书写便捷、灵活多变的________是汉字,其下笔收笔起承转合,多顺势而为,一带而过,观之使人赏心悦目,如饮醍醐。

    其三,是它内涵的丰富与深邃。“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的音律跳跃的是“字字敲得响”的声韵美;“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独特的回文诗咏出的是一唱三叹的精妙;以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爽、“夜长衾枕寒”的感伤、“长河落日圆”的凄然……总之,世间的一切情感都可以寄寓于汉字。能让二八女子执红牙檀板轻唱悲欢离合、风流韵事的是汉字;能使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琵琶吟诵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的也是汉字,试问世上有哪个国家的文字能有如此之深厚内涵?

    1将“隶书、楷书、草书、小篆、行书”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磨难——________    厚重——________

    3我们说汉字是国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用了许多叠音词,请把它们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此文,你对书写好汉字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游记》节选

    ①“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这山上果有一妖精。他在云端里,见悟空外出化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吃唐僧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便摇身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拎了一罐斋饭,径奔唐僧面前,说是特地请他们用斋。唐僧再三推辞,八戒却一嘴把个罐子拱倒,就要动口。

    ②不巧悟空摘桃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举棒当头便打。唬得唐僧忙用手扯住悟空。悟空道:“它是个妖精,专门骗你哩。”说罢又掣铁棒,朝妖精劈脸便打。妖精化身逃走,留下一具假尸首。

    ③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且来看看罐子里什么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哪里是什么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只青蛙、癩蛤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她是此间农妇,(因为  如果)送饭下田,才路遇我们,怎么栽她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她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紧箍咒,故意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④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念念不离善心,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将来取经何用!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你叫我回哪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哪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什么恩?”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俺因 ,致下了伤身之难,被 压在两山界,幸 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  即)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

    1请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打上“√”。

    2短文选自《西游记》哪一回目?正确的选项是( )

    A.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B.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D.外道内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3关于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得唐僧忙用手扯住悟空(吓) B.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唆嘴道(挑拨)

    C.怎么她个妖怪(诬陷) D.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晃动)

    4在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闹天宫  观音菩萨  如来佛 B.大闹龙宫  如来佛  太白金星

    C.大闹龙宫  太白金星  如来佛 D.大闹天宫  如来佛  观音菩萨

    5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月貌花容”这个词语,让我们体会到白骨精是个_______的妖怪。白骨精“径奔唐僧面前”,会对唐僧说:“__________________。”

    6“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至少有两点理由: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7第②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九寨沟

    在四川省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庄,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好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貢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谷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到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 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十分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缘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蹿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漆,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九寨沟的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呢?

    2.用_画出文章的中心段。

    3. 细读第三自然段,填空。

    大大小小的湖泊像

    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   )(   )(   )

    我发现这两个句子都用了的修辞手法。

    我能用相同方法写一个: 

    4.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些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 19、阅读与理解。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无如中指”的意思是:______

    【3】画“﹏﹏”的句子巧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无名指、食指在中指左右比作_______在关公左右,风趣地凸显出中指____的特点。

    【4】文中的中指“只参加做事不出力,养尊处优”,你会想到生活中哪些像中指一样的人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公是小说《_______》里的人物,我还知道他的故事有(任写两个):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淌着雨水。(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洪咆哮着。(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请你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很有意思。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赏明月,春节吃汤圆、吃团年饭、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得压岁钱……选一个让你最开心的节日写一写。写好以后,同学之间交换着读一读,改一改。相互分享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