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自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用“√”标出。

    (náo ráo)     (xiè jiè)

    凶(chěnɡ chénɡ)    凝土(hùn hǔn)

     

  • 2、[修辞手法]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广告词中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下列广告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头发三千丈,健康新开始。

    ②爱我,追我,但请别吻我。

    ③时间成就经典,岁月铸就永恒。

    ④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A.①对偶 ②拟人 ③夸张 ④比喻

    B.①夸张 ②拟人 ③对偶 ④比喻

    C.①夸张 ②拟人 ③反问 ④对偶

    D.①拟人 ②排比 ③对偶 ④夸张

  • 3、下面事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不恰当的是(   

    新建的博物馆非常大。

    A.新建的博物馆地上有三层,地下有两层,每一层大概有两千平方米。

    B.新建的博物馆比三个我们的学校加起来还要大,走进去感觉像进了迷宫。

    C.新建的博物馆空间真大,一个人要在馆中游览,至少需要五个小时才能游览完。

    D.新建的博物馆像一座宫殿,看起来真大啊!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猜字谜。

    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谜底:______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谜底:______

  • 5、读句子,解释带点的词。

    (1)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  

    (2)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楚王听了,只不是。  

    (4)我原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 6、把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处优   出谋划______   ______有成竹   神机______

  • 7、背诵与积累。

    1.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2.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5.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_

  • 8、在下面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的草原 _________的房屋

    __________的大海 _________的地方

    __________的老人 _________的生活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詹天佑》片段,回答问题。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文中这条字形线路的设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的提示,请画出字形路的草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修筑过程中,詹天佑是怎样客服困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晴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揪,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选段中用“//”把短文分成了三个层次,即武松打虎的三个回合,请根据提示为一、三回合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2】“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动作描写了老虎______的特点。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写武松“打折了梢棒”,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梢捧的这一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见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断了线的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对,人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一个“飞”向空中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行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20多年前,奋力追赶飘荡在空中的断了线的风筝的那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世界上第一架螺旋桨飞机诞生于__________年,发明者是__________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中的“这番情景”指的是_______

    3请仔细地读短文,把描写莱特兄弟努力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的语句用“____”画下来。

    4读了短文,你想对当初挖苦莱特兄弟的过路人和莱特兄弟分别说什么?请写下来。

    对过路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莱特兄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珍惜时间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生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已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伟大——( )  节约——( )

    延长——( )  休息——( )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鲁迅很谦虚。

    B.鲁迅不喝咖啡,别人喝咖啡他在工作。

    C.鲁迅抓紧一切时间紧张地工作。

    4.他工作起来从不知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这是因为(  )

    A.他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完成,极为珍惜时间。

    B.他有通宵工作的体力,从不知道什么是累。

    C.他不需要太多的睡眠时间。

    5.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

     

  • 14、读《手指》选段,完成练习。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拇指外形的句子。

    2选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列数字

    3大拇指有哪些作用呢?请写出四种。

    _________________

    4讨巧的事,轮不上大拇指,比如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到。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游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写亮完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祈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这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___________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 (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迷途笛音

    ①那年我六岁。离我家仅一箭之遥的小山坡旁,有一个早已被废的采石场,父母从来不准我去那儿,其实那儿的风景十分迷人。

    ②一个夏季的下午,我随着一群小伙伴偷偷上那儿去了。就在我们穿越一条孤寂的小路后,他们却把我一个留在原地,然后奔向“更危险的地带”了。

    ③等他们走后,我惊慌失措地发现,再也找不到要回家的那条孤寂的小路了。我像只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太阳已经落山,而此时此刻,家里一定开始吃晚餐了,父母正盼着我回家……想着想着,我不由得伤心地呜呜大哭起来……

    ④突然,不远处传来了声声柳笛。我像找到了救星,急忙循声走去。一条小道边的树桩上坐着一位吹笛人,手里还正削着什么。走近细看,他不就是被大家称为“乡巴佬”的卡廷吗?

       你好          小家伙       卡廷说       看天气多美   你是出来散步的吗       

    ⑥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了。”

    ⑦“请耐心等上几分钟,”卡廷说:“瞧,我正在削一支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完工后就送给你吧!”

    ⑧卡廷边削边不时地把还未成型的柳笛放在嘴里试吹一下。没过多久,一支柳笛便递到我手中了。我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音中,踏上了归途……

    ⑨当时,我心中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己也成为祖父时,却突然领悟到他用心良苦!那天当他听到我的哭声时,便判断我一定迷了路,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境!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纯朴,保护了一个小男孩强烈的自尊。

    【1】给第⑤自然段填上合适的标点。

    【2】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我”当时________的心情。

    【4】卡廷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对卡廷的称呼有什么变化?结合短文写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长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有改动)

    【1】“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战士们的心情十分沉重。

    B.战士们没有听清军长的话。

    C.军长发怒,战士们害怕。

    D.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句中的“贴”字说明(  )

    A.军需处长只穿了一件衣服。

    B.军需处长的衣服十分单薄。

    C.军需处长的衣服很合身。

    D.军需处长的身材很高大。

    【3】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关系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前后照应

    【4】军长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原因是(  )

    A.军需处长是他的好战友。

    B.军需处长的衣服很单薄。

    C.军长十分敬重军需处长。

    D.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丰碑。

    【5】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七自然段抓住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丰碑”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 秀)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 用)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 )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这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 辱)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 )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可是,当他看到了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又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 。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 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1】在文中(  )内填入一个恰当的字。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免回乡:①停 ②免去 ③完了      ___

    与世长:①告别 ②请求离去 ③解雇   ___

    【3】填补完整《示儿》这首诗。

    【4】概括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答:

    ⑴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胡杨树

    七月中旬,我去新疆穿越了戈壁。我看见──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多姿多彩的西域风情,连绵起伏的沙丘错落有致,胡杨树铁干虬枝,龙盘虎踞,顶着戈壁滩上的烈日迎着大漠的雄风,吮吸着脚下土地中贫瘠的养料傲视众生。戈壁滩上大片的胡杨树林将我深深地迷住了,让我惊叹的是──胡杨铁骨铮铮的树干,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鲲鹏展翅,有的像骏马扬蹄,还有的如纤纤少女,简直就是一座天然艺术宫殿,那鬼斧神工般的形态,更使我感到大自然的壮美。我看见──蓝色的天空下荒凉的土地上,活着的绿色胡杨与死去的灰色胡杨交织地站在一起,千姿百态,神情傲然,地上稀疏地躺着死去多时的树干树枝。胡杨树不高,特别是树干短,树叶小而茂盛,它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活着。我感受到──胡杨从不因自己生活的贫瘠而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胡杨,是戈壁滩与沙漠的骄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尤其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胡杨树有着对生命的执著和渴望: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这就是胡杨树的品性!沙漠中的脊梁,就是禀性高贵而倔强的胡杨树!我觉得──矗立在戈壁滩上的胡杨,就像颠沛一生但决不向命运妥协的强者,双手伸向天空无声地呐喊,向苍天诉说着不屈的灵魂!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忍的树。胡杨能在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我感受到──胡杨在逆境奋起,一息尚存,决不放弃的精神。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我爱胡杨树,更爱那些具有胡杨树的品性的人们!

    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下来。

    像老虎蹲坐,像龙船盘曲;形容地势雄壮险要。(  )

    好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技艺非常精巧。(  )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顺境(  ) 反抗(  ) 酷暑(  ) 肥沃(  )

    3)补充词语。

    (  )天(  )地 (  )天(  )地

    千(  )百(  ) 千(  )百(  )

    4)用“__________”画出体现胡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

    5)细读全文,概括出胡杨树的品质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  画出第二至四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再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什么人具有胡杨树一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没占到便宜。(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不得不将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那一刻,柳暗花明;那一刻,峰回路转;那一刻,欣喜若狂;那一刻,泪流满面;那一刻,幸福温暖……生活总是伴随着一个个无法忘怀的那一刻。请以“那一刻,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2.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5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