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怒江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忌   

    B.   

    C.   

    D.飘飘   

  • 2、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示儿(说)     甚聪(优惠)     呼儿出(就,于是)

    B.(平凡)   人(雇佣)   (平凡,不高明)

    C.(早上)   知(明白) 之以理(使人知道)

    D.重(承认)   继(继续,接续)   蒙(受到,蒙受)

  • 3、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篱门       剑外       楼蓝       雪山

    B.王师       蓟北       涕泪       孤城

    C.移民       纵酒       清海       黄沙

    D.锻练       眷念       拟定       慰问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补充成语,并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   抓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胜数

    矜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映______)(______

    (1)飞舞的蝴蝶与五彩缤纷的鲜花________

    (2)有的兵马俑额首低眉,________,好像在考虑如何配合战胜敌人。

    (3)这道数学题他怎么也解不出来,急得________

    (4)________,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父母的负责。

  • 5、日积月累

    (1)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3)侧隐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行不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有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草船借箭》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______》,让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的曹操、_____________的鲁肃、 ____________的周瑜、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这些人物形象家喻户晓。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___________的瑞士莱茫湖上,在___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___的大海中,在

    ___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2.《村晚》的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牧童生活的自由。

    3.《祖父的园子》出自小说《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在园子里她的童年是___________的。

    4. 每当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村晚》

    3.__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鸟鸣涧》

    5.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

    6.《自相矛盾》这个故事中“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7.《手指》一文,丰子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你对______指(任选一手指)印象最深,它让你想到生活中___________的人。

    8.本学期,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个性鲜明,有罗贯中笔下神机妙算的___________,有《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_________,有刘义庆笔下_______的杨氏之子,我最喜欢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作者:_____)中的《_________》(故事名),因为__________

  • 8、照样子,写词语。   

    圆滚滚、毛嘟嘟:____________

    马马虎虎: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我。

    然而,就是那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地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

    从此以后,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我的头上。业余时间,我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调至一所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透人的果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

    密不透风:____________

    【2】文章中两次出现“在脚下多点些砖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所“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下面是对“冰心文学馆”的介绍,请按要求完成练习。

    基本信息

    目录

    1.基本资料

    中文名:

    冰心文学馆

    建成时间

    1997年

    2.展厅

    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6:30

    闭馆时间:

    周一

    3.冰心小传

    4.冰心研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地理位置: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冰心公园左侧

    5.美食

    6.住宿

    类别:

    人文景观

    景区等级: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7.交通

    8.购物

    【1】下列去冰心文学馆的时间哪一项最不合适(     

    A.郑明星期二下午四点去。

    B.李冬星期三上午八点去。

    C.林琬星期五中午十二点去。

    D.魏韵星期一上午九点去。

    【2】上面四个人分别想了解冰心的生平、去文学馆的路线、文学馆的展品、文学馆周边住宿情况,请问他们应该分别点击目录中的哪一部分(     

    A.1、5、2、6

    B.3、7、2、6

    C.3、7、1、6

    D.5、1、2、6

    【3】下面哪一项是冰心的作品(     

    A.《寄小读者》

    B.《桃花心木》

    C.《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D.《北京的春节》

  • 11、阅读理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噼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丧尽天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短文,回答问题。   

    (1)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13分)

    拖把赞

    拖把是擦地板用的。我对拖把很有好感,每当看到它或想到它,心中就不禁油然而生敬意。拖把的出身并不高贵,只不过是用铁丝把一些布条和一根木棍绑在一起做成的。它( )是那样的简单、平凡、不被人所重视,( )由于它一直为人们好好工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几乎每家都不能缺少它。

      每当地板上落了尘土,沾上不干净东西的时候,它就奋不顾身地走上前去,帮助人们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擦完以后,它并不向别人述说自己的功(迹 绩),向人们索取报酬,只是默默地、不声不响地回到自己休息的地方——那不惹眼的墙角落。

    拖把,它不像闹钟那样浮躁,动不动就大闹一番;它不像钻石首饰那样高贵,住在精美的盒子里;它不像花瓶那样脆弱,一摔破就无法补救。它总是很谦虚地立在墙角,等待着工作。

    它干活时,又从不挑(拣  捡)。(   )是在华丽的客厅,(   )是在肮脏的厕所,它( )不吝惜自己的身躯,把地上的脏东西一点不剩地带走,只留下洁净的环境和它那辛勤工作后的微微痕迹。

    我赞美拖把,它具有那种勤恳踏实的作风和不辞辛劳地为人类工作的精神。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像拖把那样不(记  计)报酬,不为名利,在平凡的(冈  岗)位上勤奋地工作的人啊!

    (1)请把文中( )内不正确的字用/划去。(1.5分)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9分)

    文中画“——”的句子写拖把的(   ),写出了拖把(   )的特点。

    文中画   的句子写拖把的(   ),写出了拖把(   )的特点。

    拖把的可贵之处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拖把,它不像   ,不像   ,更不像  

    (3)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5分)

     

  • 13、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沙漠落曰

    在暑假的旅途中我有幸看到了沙漠落曰,那壮观的奇景,仍在脑海中萦绕。.

    还没上火车的时候,就听到人说沙漠的傍晚是一个胜景,于是我就留心起来了。当列车刚刚驶上辽阔的腾格里大沙漠,正是夕阳西下的时间。在茫茫的沙海中奔波一天的太阳,此时又大又红,看起来也不似白天那般耀眼了。原来荒凉的沙漠,披上一层柔和的色彩,不再是白得刺眼的单一的沙光了。这时,天空中的云朵儿也似穿了一件淡黄色衫儿,漂浮不定。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的加浓,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当太阳挨到地平线的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忽然变了样儿:西边的层层的云堆好似被胭脂染过一般,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的碧空上,似一块光滑的蓝缎上绣上层层橙红的花纹。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也显得别样的美。蒸腾起来的水汽淡淡地笼罩在沙漠上空,隐隐闪现着七彩的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坐在凌霄上的仙花瑶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添上了一丝动的生机……

    太阳只剩下半个了,但是仍不肯走到地那边。它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内,尽着全力装饰打扮着世界。橙红的云更红了,连东边天上的云,也镶着一道淡黄的边儿。满天绯红的云似旅在淺蓝油光纸上的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并且变幻着各种繁乱的形态。整个沙漠被霞光笼罩着,色彩变得柔和极了。那橙红的光融入朦胧雾气中,不时闪过的沙漠绿洲像在雾光中浮动着,漂浮不定,一队队晚归的駱驼突然间出现在那线条优美的沙丘上,脖下的大铃铛依稀可见,高耸的驼峰和庞大的躯体也披上了一层霞光。它们列着长队,从容不迫地迈着阔步。

    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曾经绚烂的云变成了深褐色。大漠的雾渐渐浓了,沙丘渐渐地不明显了,刚才闪入视线的驼队也变得模糊不清。白天热得炙人的暑气渐渐地融入了这深沉的暮色。

    1.文章写沙漠落日是按顺序来写的,请按顺序填人表示这种顺序的相应的句子:(    (   )(   )

    2.在描写落日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些沙漠景物?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 14、课外阅读

    ________

    ①小时候,我们家外边的街上,摆着一个小摊儿,卖些画片儿、凤车、泥玩具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既便宜又受我们小孩子欢迎。

    ②小摊儿的主人是王大爷,就住在我家大院里。他人很随和,逢人就笑。那时候,小街上的人都不富裕,王大爷賺的钱自然就不多,只能勉强生活。

    ③王大爷手艺好,能做各种各样的泥玩具,涂上不同的颜色,非常漂亮。

    ④那年春节前,我看中了他小摊儿.上新做成的一只小花狗。黑白相间的小狗。脖子上系一条红绸子.绸子上挂着个小铃铛,风一吹.铃铛不住地响,小花狗就像活了一样。

    ⑤我太喜欢这只小花狗了。 每次路过小摊儿都反复地看.好像它也在看我,只等我一招呼,就会扑进我的怀里。那一阵子,我满脑子都是这只小花狗,只可惜没有钱把它买下来。

    ⑥春节一天天近了。小花狗肯定也要过节了,不知会跑到谁家,和哪个幸运的孩子一起过。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过,好像这只小花狗本来是我的而要被别人抢去一样。在这样的心情下,我干了一件蠢事。

    ⑦那一天.天已经快黑了.摊儿前围着不少人。趁着天暗人多,我伸出手,从摊儿上一把抓起小花狗,迅速放进怀里跑了。跑回院里,看看四周没人,掏出怀里的小花狗,我的心还在不停地跳。

    ⑧这件事很快就被爸爸发现了。他让我抱着小花狗给王大爷送回去。跟在爸爸身后,我非常害怕,头都不敢抬起来。

    ⑨王大爷爱怜地看着我,坚持要把小花狗送给我。爸爸坚决不答应,说这样会惯坏了孩子。最后,王大爷只好收回小花狗,嘱咐着爸爸:“千万别打孩子!过年打孩子,孩子一年都会不高兴的!"

    ⑩过了一年,王大爷要到其他地方去。最后一天收摊儿的时候,我站在一旁,默默地望着他。他看看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收起摊子回家了。那一天,小街上显得冷冷清清的……

    第二天,王大爷走时,我去上学,没能见到他。等我放学回到家,一眼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只小花狗,脖子上系着红绸子,绸子上挂着小铃铛……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王大爷,但是那只小花狗却一直带在我的身边。

    【1】下列最不适合做本篇文章题目的一项是( )

    A.童年蠢事

    B.可爱的小花狗

    C.难忘王大爷

    D.童年的小花狗

    【2】第⑦段中“掏出怀里的小花狗,我的心还在不停地跳”写出了“我”当时( )的心情。

    A.激动

    B.快乐

    C.紧张

    D.后悔

    【3】“那一天,小街上显得冷冷清清……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

    A.丰富了文章内容

    B.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

    C.烘托了“我”难过不舍的心情

    D.写出了冬天小街的寒冷

    【4】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为什么一直把小花狗带在身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花狗始终很漂亮

    B.寄托对王大爷的思念

    C.警醒自己不再犯错

    D.学习王大爷的品质

    【5】在后三个自然段找出与文中画“ ”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按照叙述顺序简要概括情节要点。

    喜欢小花狗→______小花狗→_____小花狗→_____小花狗→带着小花狗

    【7】综观全文,王大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先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再联系文本说明理由。(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甲骨文的发现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龙骨。他们不知道这些龟甲、兽骨是古代的遗物,将形状较大的龙骨卖给了药铺,小的则被丢弃或扔进枯井。药铺将龙骨碾成粉末用作治疗创伤的药材。龙骨上的刻痕因无人知道是极有价值的殷商时期的刀刻文字,而常被村民打磨掉。

    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  忽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清朝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视  注意)。王懿荣平时酷爱收藏古董,对金石之学有很深的造诣。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

    后来,人们就把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我国文化领域由此又多了一门新学科,叫“甲骨学”。

    1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打“√”。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含义。

    (1)酷爱: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龙骨”就是带有刻痕的龟甲和兽骨。

    B.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

    C.王懿荣将甲骨文研究发展成了一门新学科——甲骨学。

    4小明不理解“载入史册”中“册”的意思,老师指着一幅甲骨文图片说:“一篇文章写在一大块竹片上,卷起来捆好,就是一‘册’。”老师会指着哪幅图说?(   )

    A. B. C. D.

  • 16、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彩、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绒、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   chuǎng)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轻________yíng

    (2)________chuǎng)荡

    2用“/画去括号中用得不正确的字。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引文的省略 B. 语意未尽、意在言外 C. 列举的省略

    4“飞得老高老高的”中“老”的意思是(   )。

    A. 年岁大 (跟“少”或“幼”相对) B. 很;极

    C. 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 D. 经常

    5缩句: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奇妙的书

    ①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②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③更有趣的是一种叫作“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⑤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⑥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文中最能体现书的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⑤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      气势汹汹,      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本文选自施耐庵写的长篇小说《______》。这部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百零八位好汉形象,如宋江、________等。这部长篇小说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__________等。

    3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林冲看他    气势汹汹,    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

    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不是……就是……

    4“措手不及”的意思是(  )。

    A.手不知放哪里好 B.临时来不及应付 C.手够不着的地方 D.比不上

    5下列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使”,一个“还”,写出了洪教头的步步紧逼和林冲的礼节性防守。

    B.“把火烧天”写出了洪教头欲置人于死地,“拨草寻蛇”写出了林冲点到即止。

    C.文中洪教头和林冲两人的动作形成对比,烘托出了洪教头的勇猛无敌。

    D.洪教头的动机是恼恨林冲和赢得银子,而林冲是出于无奈、礼节性应对。

    6请用简洁的词语分别概括林冲和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1)林冲:_________________

    (2)洪教头:________________

    7选文的主人公是林冲,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洪教头,这样安排是否喧宾夺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文阅读。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泥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1文中写黄晓文动作快的词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团长见状中的指的是________

    3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不少语句,你能试着写两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我想对黄晓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在学习和生活中,身边的某个人一定曾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把他(她)之所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写出来,可以用“我的 ”或“ ”等作题目。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