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的故事娓娓动听,吸引了很多人。
B. 他的雕刻技艺非常精湛,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
C. 他是我们班级的最佳辩论手,我们都说他巧舌如簧。
D.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坚贞不屈,绝不认错。
2、下面带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薄弱(báo) 哗笑(huá) 牲畜(xù) 豁喇喇(lā)
B.享乐(lè) 奔赴(bēn) 轧伤(yà) 情不自禁(jīn)
C.翘起(qiào) 两茎(jīng) 绰起(chāo) 严监生(jiàn)
3、每小题中都有一项加点字的注音是错误的。把它找出来。
【1】( )
A.燕园(yān)
B.晌(shǎng)午
C.瀑布(pù)
D.溜平(liù)
【2】( )
A.忌讳(huì)
B.湖畔(pàn )
C.惩罚(chěng)
D.鹐架(qiā)
【3】( )
A.发怔( zhèng)
B.破绽(diàn)
C.揿电铃 (qìn)
D.草履虫(lǚ)
4、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不自(____) 默(____)(____)声
(____)尽脑(____) 随(____)所(____)
5、语言积累
1.古诗词中儿童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展现儿童跟着大人耕种劳作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
2.《朱子语类》中所言“_______,则能______”,告诫我们要有羞耻之心,不该做的事情不能做;不义的事情做多了,一定会自受其害,正如《左传》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与_________,不可___________。
6、将下面加点字词的音节补充完整。
诡计ɡ___ 霹雳___ī___ì 胯下k___ 簌簌s___ 抡起l___ 踉踉跄跄l___ q___
7、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我知道。我会写出作者和书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组词。
摔(________) 起(_______) 精(_________)
身(________) 年(_______) 计(_________)
1. 蒙古汉子(____)很厉害
2. 他的(____)面貌看起来不错
3. 我(____)五一去北京旅游
4. 这(____)不好过日子,灾荒之年
5. (____)我就是不同意他们在一起的
6. 这孩子(____)真不错,高大威风
9、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抢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读读画线句子,三个“!”连用加强了船长命令的语气,说明了船长______。
【2】“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1)“扎”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_____。
(2)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落水的冲击力______,也从侧面说明跳水的位置______。
【3】为什么“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段,请你说说船长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汗如雨下”形容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刘伯承手术时的表现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他有什么特点?
【4】最后一段中沃克医生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二)说明文阅读(10分)
雷电
①古往今来,人们对雷电都心存敬畏。中国成语中的“五雷轰顶”意思就是做了伤天害理的坏事,会遭天打五雷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雷公和电母这对神仙老是一起出任务,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雷与闪电是密不可分的。
②现代科学研究已知,雷与闪电是在云层放电时同时产生的。但为什么我们听到的雷声和看到的闪电不同步呢?这是因为雷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比不上光的速度。
③虽然闪电还挺好看的,但是平时关于雷电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没啥好事,尽是些吓人的负面新闻。2012年7月10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松树沟夏牧场出现雷雨天气,一牧民家的羊群在这次雷雨天气中遭到雷击,经现场确认,这次雷雨天气中共有173只羊被雷电击中死亡,牧民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由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到1000多人,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
④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地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北极和南极地区雷电就很少,陆地的平均雷电活动密度是海洋的10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电灾害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全国平均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电灾害,虽然这个概率不高,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相提并论,但雷电的突发性和致命性常让人畏惧,所以我们不能对雷电大意。
⑤虽然被雷电击中也不一定会死,但是被雷击中后,幸存者往往身受重伤。首先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心脏会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另外受害者往往还会受到严重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除此之外,有些受害者还会遭到内伤,表面看着没什么事,但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雷声产生声波,闪电是火花放电现象,光的速度快于声波。(______)
(2)不同的地区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不同。(______)
(3)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雷电概率很低,所以我们不用太在意。 (______)
(4)雷电击后,有时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实际上已经严重受伤了。 (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这一句中,能否将“瞬间”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报……今天的晚报!”清脆的童音在刚降临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清脆,寒风把她的声音送向远方。每当她卖掉一张报纸时,她那红红的脸上便漾满笑容。
不知道是怜爱这个冷风中的女孩,还是被她那清脆的声音所吸引,我掏出两角钱:“小姑娘,给我一张。”她迅速地抽出一张报纸,恭敬地递给我,又从小口袋里掏出零钱数着找给我。这时公共汽车开过来了,我刚迈步,小女孩连忙喊:“阿姨!等一等……钱!”我想把那八分钱留给小女孩,就头也没回地上了公共汽车。 我刚坐下,那清脆的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阿姨,你的钱!”我吃了一惊,为了那八分钱,她竟然上了车,真不可思议。
阿姨 找给你八分钱 还有十块钱
十块钱 怎么回事 我诧异了
“嗯,你刚才买了报纸掏手套时,钱掉在地上了。”她把八分钱和十块钱塞到我的手里,并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被她的纯真打动了!我暖着小女孩的双手:“你为什么要出来卖报?”
“我?”她有些不好意思,“我的邻居张奶奶病了,我放了学就替她卖报。”说着,她眨巴着晶亮的眼睛冲我笑了。
车到了下一站,小女孩跳下车,钻进人群里,她瘦小的身影消失了。她那清脆的童音却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旁。
啊,多好的孩子!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1)给短文加一个小标题。(2分)
(2)给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立即( ) 响亮( )
居然( ) 特别( )
(4)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要采访小女孩,你会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小女孩可能会怎么回答?(4分)
问:
答:
(5)文中通过两件事说明小女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4分)
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13、阅读课外短文《快手刘》,完成练习。
快手刘
在童年时,人人都是时间的富翁。有时我待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儿,我就不免要到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他有一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着一条满是洞眼儿的横木板,洞眼儿里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红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红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惊奇地问道,跟着换了一种神气的语调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说:“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红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了。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他那时不过40岁吧,一边变戏法,一边卖糖,一双胖胖的手,指肚滚圆,却转动灵活。这双异常敏捷的手,大概就是他绰号“快手刘”的来历吧。
【1】短文写了快手刘变的戏法是_________。
【2】快手刘表演变戏法的过程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认为在_______,后来认为在_______,结果都不在,后来快手刘双手一摇茶碗,四只球儿___________。
【3】“我”臊得脸发烫的原因是________,这是对“我”的____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A.说明“我”做错了事
B.说明“我”不尊敬别人,感到羞愧
C.以“我”的心理活动反衬出快手刘的技术高超
D.说明快手刘非常生气、愤怒
【4】画线句子是对快手刘的( )描写。
A.语言、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5】短文通过写快手刘变戏法的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缴电话费的老人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很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儿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号码,人老,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有。”“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第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第二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填序号)A.语言 B.外貌 C.神态
【2】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手法,“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对比。(填文中一个四字词语)
【3】与第三自然段中“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句子是( )。
A.“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
B.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
C.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4】读了这篇短文后,我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___________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选文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白天人们通过乘坐小艇从事的活动。(____)
(2)选文第1自然段主要是动态描写,表现了城市的喧闹与活力。(____)
(3)选文第2自然段全部是静态描写,写出了小艇的静寂。(____)
(4)两个自然段动静结合,形成对比,写出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____)
【2】小艇在人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外美文阅读。
吐鲁番盆地
我国的旅游胜地——新疆吐鲁番盆地,它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最低的洼地,也是世界第二低地。它每年六月至八月气温均高于40摄氏度,最高可达47摄氏度,而地表温度则高达75摄氏度以上;加上平均每年要刮七十多次风,每次卷起漫天风沙,所以有“火洲”“风库”之称。《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八百里火焰山”(其实只有一百公里长)横贯整个盆地,那殷红色的山石,褶皱的地貌,远远望去,真像跳动的火苗。在盛夏(猛烈 强烈)的阳光(照射 照耀)下,满山像烧起了大火,热浪灼灼扑人。这里夏天人们每天都要洗澡,甚至一天要洗好多次。传说有位县长上任时正赶上大热天,公务繁忙,热汗擦了又流,洗了又淌。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坐到水缸里办公。有人来找县长,光听见声音不见人,回头一看,哟!他正赤条条地坐在水缸里看文件呢!
夏季去吐鲁番,半路上没有饭店也饿不着。( )带一些鸡蛋,不用找锅,不需生火,把鸡蛋往沙坑里一埋,很快( )可以吃上喷香的熟鸡蛋了。再配上随身携带的小菜和饮料,就是一顿十分(精致 别致)的野餐。
吐鲁番人植树造林,变沙漠、盆地为绿洲。在吐鲁番通往交河古城中间,有这样一条十五公里长的林阴路:两侧树分为三行,一行是钻天白杨,一行是桃树,一行是梨树。据说这是一位五十年代的县委书记领人栽的。他想让后人( )有遮阳蔽日之处,( )有解热止渴的桃梨。如今白杨已搭起绿色的通道,桃梨已开花结果。那些走得又热又渴的行人,惊喜地扑到这清凉的树阴下,大口地吃着酸甜解渴的水果的时候,该是多么感激这不知名的种树人啊!
大风、酷热考验了人,也锻炼了人,使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像金子一样耀眼、闪光。
【1】给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漫:①不受约束,随便;②广阔,长;③到处都是。
漫天风沙______ 长夜漫漫______ 漫无目的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下面画横线。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4】人们把吐鲁番称作“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表现吐鲁番盆地的特点,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吐鲁番人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改造这儿的自然环境,在路边上栽种钻天的白杨,可以__________,栽种桃树、梨树,可以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吐鲁番人的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阴沉沉的。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仍然紧张。
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妻子张关蓉终于在次日清早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她拉起丈夫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她轻揉着丈夫的手指,痛哭失声……张关蓉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蓬乱的头发被细细地梳理成丈夫生前习惯的发型:“我的爱人,让我给你细细擦去手上的污泥,就像你曾经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我的爱人,你宽阔的臂膀给了我栖息的港湾,更给了大震中四个孩子生命的新岸。男子汉也会累吗?你怎么躺下就不再起来?让我跪下来依然和你保持最近的距离,让我为你温暖冰凉的手指……”
【1】为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3】透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谭千秋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4】读完短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汶川大地震的信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传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说一说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最少说出5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快乐阅读。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的那一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这一边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当春天的温暖取代了冬天的寒冷时,田野里的土变得松软无比。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党,是在城里永远(体会 体味 体验)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 温热 温暖)的呼唤:“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是啊,这就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此刻我不仅仅是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更重要的是,我在家乡的怀抱里,感受着浓浓的乡情。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 连续 继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雅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递 塞 送)给我一个刚煮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柔 温热 温暖)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柔 温热 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
(1)孩子气,天真。(___________)
(2)衬托,烘托。(__________)
(3)解除困境。(__________)
【4】短文主要从哪四个方面写了“我”对故乡的美好的记忆?请试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是从哪里读出“那一份浓浓的乡情”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结构特点是( )。
A.首尾呼应 B.总分 C.并列式
19、阅读综合训练。
跟祖父学诗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里。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读《千家诗》,但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里的人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我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
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
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
【1】仔细阅读短文,按照提示梳理短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文中画“____”的话语蕴含着祖父怎样的情感?用“√”选出最合适的一项。
责怪□ 疼爱□ 嘲讽□ 生气□
【3】对“房盖被你抬走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写出了“我”童年念诗的声音特别大
C.祖父在责怪“我”不认真学习
D.祖父心疼“我”,怕“我”喊坏了喉咙
【4】“祖父于是就换一首,换一首不好,我还是不要。”此时,面对如此调皮任性的“我”,祖父可能有哪些语言、神态和动作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跟祖父学诗,“我”感到非常____,由此表达了“我”____的情感。
20、按要求写句子。
(1)朋友正陷入困境,有些灰心丧气,我用雪莱的名言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正如歌德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要学习处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澈见底的小溪从脚下慢慢地流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的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花园
1.我承认自己佩服骆驼的沉稳性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身体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骆驼咀嚼。(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改进了自己的缺点。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2、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见上一面,他(她) 的音容笑 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请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运用课文中一些 写人的方法,写出他(她) 某一方面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不要写错别字。题 目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