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课(qiào) 毛毡(zhān) 雇佣(gù) 祷告(dáo)
B.牛犊(dǔ) 吆喝(yāo) 船艏(qiào) 保姆(mǔ)
C.泛滥(làn) 精湛(zhàn) 公爵(jué) 埃及(āi)
D.遐想(xiá) 哗笑(huá) 刀刃(rèn) 淤泥(yú)
2、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B.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C.堪称:称职,能被授以重任。
3、选择正确的字,再用其余的字组词。
叙利(懊、奥)等父亲睡了(以、已)后,下床(梢、哨、悄、稍)穿好衣服,轻轻地走(近、进)父亲写字的(房、防、妨)间,把(媒、煤)油灯点着,仿照父亲的笔迹写起签条来。
4、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境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 》,作者是( )。
(2)草船借箭故事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3)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4)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课文中和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 )。把这句话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
5、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填空。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线的眷恋。
在理解这句话时,我们可以抓住毛主席的____、____、____这几个动作,以及_____这一神态,感受到他____的内心。同时,联系下文中毛主席最终作出的决定,我们便能更清晰地感受到毛主席_____的品质。
6、同音字填空。
sì 放( )( )庙( )乎( )养
jì( )奠肆无( )惮( )往开来 ( )承事业
( )录 令人心( ) 万籁俱( ) 一( )之长
7、按要求写词语。
奄奄一息(AABC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热气腾腾(ABCC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重重叠叠(AABB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8、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再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
1.儿童不解( )春何在。
2.使出浑身解( )数。
9、阅读理解。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但没有找到。
【1】结尾处,“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它”,“它”指代什么?孩子们为什么“重新”去找“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珍珠的形成过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的一篇短文,并完成文后的习题。
松坊溪的冬天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上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fù gài ( )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雪止了。
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大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和竹林子,都披着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好一个白雪世界!从石桥上走过来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 cóng cóng ( )地流着。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又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dòng xì ( )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 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1】根据汉语拼音提示,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词语。
【2】“雪降落在松坊村上。雪降落在松坊溪上。”是不是排比句?
是( ) 不是( )
【3】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用“——”标出。并说明把什么比成了什么?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给短文分成两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写( ),第二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 )描写,第二部分是( )描写。
【5】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好一个白雪世界!”是一个______句。这句话作者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说出的。说明作者当时有_____________的心情。
11、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清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撒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文段内容选自课文《________》,它是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相关内容改写的。上面的文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妒嫉( ) 危急( ) 款待( )
【3】第2自然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周瑜是个___________的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的人。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其原因是( )(填序号)
A.周瑜为解决了军中缺箭这个难题而高兴。
B.周瑜为诸葛亮有胆识而高兴。
C.周瑜为陷害诸葛亮的阴谋要得逞而高兴。
12、聚焦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雨如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要抓住关键词句及标点,品读刘伯承的内心感受,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批注出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为什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呢?我要结合刘伯承手术之后为国家做的贡献资料,说说我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我是沃克医生,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
【4】刘伯承是一个军人,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为“军神”?我要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来体会。
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小羊圈”
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护国寺附近的“小羊圈”。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
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的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有漂浮着的东西才敢更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长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围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三倍,这便是葫芦肚儿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这还待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后才能断定。
祁家的房便是在葫芦胸里。街门朝西,斜对着一棵大槐树。在当初,祁老人选购房子的时候,房子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去取。他爱这个地方。胡同口是那么狭窄不惹人注意,使他觉到安全;而葫芦胸里有六七家人家,又使他觉到温暖。门外呢,两株大槐树下可供孩子们玩耍,既无车马,又有槐豆槐花与槐虫可以当作儿童的玩具。同时,地点虽是陋巷,而西通大街,背后是护国寺——每逢七八两日有庙会——买东西不算不方便。所以,他决定买下那所房。
【1】祁家的位置在1—6号院中的(____)号院。
【2】祁老人选购这处房子的原因有安全、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图中葫芦嘴靠北的位置是祁家房子。(______)
(2)祁家房子位于葫芦肚的西侧。(______)
(3)大槐树是“小羊圈”的标志性参照物。(______)
【4】老舍先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语言风趣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儿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本材料节选自他的作品《四世同堂》,让你感受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是 。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祁老人对房子的喜爱的?用“____”画出来。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7分)
第 一 次
马路旁的行(háng xíng)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猛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又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舞、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裂开、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有困难,但坚持就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划掉括号里不合适的读音和词语。(4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失败( ) 后退( ) 消耗( ) 容易( )
(3)“坚持就能胜利。”改为反问句是: ?(1分)
(4)概括写出下面四种人的态度:(4分)
(1)老奶奶的态度: (2)妈妈的态度:
(3)小姑娘的态度: (4)胡子爷爷的态度:
(5)你从“小孩学步”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也经历许多第一次,如: 、 ,其中最令你难忘的是第一次 因为 。(2分)
15、课外阅读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 普遍),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 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 自大),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 花园那边没有动静, 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 ,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 ,一面摇扇子 , 一面看着我笑呢!
④ 今天下午 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 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 多方便 外婆看着我说 多大的姑娘啦 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⑤以后,( )外婆哪次上山,( )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 )摇扇子,( )等着我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hé huo)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大阳呢, 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温度)?
⑥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上方的横线上。
【2】用“√”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读音。
【3】给第④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给第⑤小节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泪眼盈盈:__________________
(2)一去不返: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6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横线画出一处文中描写外婆神态的句子,从这个细节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呢?
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6、依据课文,联系生活,明白哲理。
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看到那些真正的蝉,再看看笼子中的这只瘸蝉,你又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摊(tān)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单—— 普通—— 好像——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
A.忽来忽去 B.翻来翻去 C.神出鬼没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18、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fù)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心情。
【2】加点的句子中,“这种念头”指的是________。
【3】朗读毛主席说的话时,应该用( )的语气。
A.沉痛
B.焦急
C.悲愤
【4】联系课文,假如你是秘书,看到毛主席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的一瞬间,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 )将下来,便( )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 )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表示动作的词语。
【2】这一段文字是写__________的场面。
【3】“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_,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武松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2)这难道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吗?(改为陈述句)
(3)苏武此行肩负着平息边关战火,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宁的重任。(缩句)
(4)这次考试没考好,所以我不能灰心。(修改病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23、习作。(30分)
童年生活常常给我们有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请你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