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咸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选词填空。

    欢畅   舒畅

    1.听到这个消息,压抑许久的心情突

    然(   )了许多。

    2.让那生活一天天更美好、更(   )。

      和平 和睦

    3.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永

    远(   )。

    4.邻里之间应该( )相处。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B.新建的大桥横跨长江,真是天造地设的美景。

    C.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喜不自胜,奔走相告。

    D.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 3、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每一种字体的书写都各有特点,楷书的书写特点是(            

    A.灵活

    B.端庄

    C.古色古香

    D.奔放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拼音,写词语。

    nà hǎn zhǎn xīn xián jiē fàng sì cù yōng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wéi gān zhē yǎn shēng chù miǎo xiǎo cí xiáng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5、根据积累填空。

    (1)______,小人长戚戚。

    (2)______,仁之端也。

  • 6、根据拼音写词语。

    1.一sōu_____帆船在大海里háng_____行,几只海ōu_____落在wéi_____杆上。

    2.那些奴才从来都是zhàng shì qī rén___________。用手里的皮biān_____ sàng_____心病狂地打老百姓。

    3.wēi ní sī_______的小艇船头和船shāo_____翘起来

    4.一匹jùn_____chí_____骋在辽阔的草原上。不时传来líng dāng_______的响声。

    5.任何人都不能gǎo_____特殊,每天六点必须起床,duàn liàn________身体。

  • 7、查字典,填空。

    “簇”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簇”的解释有:①丛聚,聚成一团;②量词,用于聚成团的东西。给下列词语中的“簇”选择正确的字义,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簇拥______)   一簇鲜花______ 花团锦簇______   簇生______

  • 8、句子。(8分)

    (1)用横线画出大句子中包含的小句子。

    我看见小丽在学校里帮助同学值日。

    我们去公园玩可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他们发现一个孩子坐在河沟边上。

    (2)扩写下面句子。

    这是小站。_____________

    (3)缩写下面句子。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句子写具体。

    三月,下过几阵雨。风吹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泥人张(节选)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儿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什么样,他捏的就是什么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儿,拿泥人张找乐子。

    人们都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也只瞅着上的酒菜,左手便摆弄起这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有改动)

    【1】面对海张五的奚落,泥人张通过两件事来“回报”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 ”画出与“贱卖海张五”相呼应的句子。

    【3】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泥人张”和“海张五”的性格特点。

    泥人张:______________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不能体现泥人张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

    A.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B.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子里捏泥人。

    C.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D.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晴也只着桌上的酒菜,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子的手还灵巧。

    【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我想和你们一样

    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

    到了检查作业的那天,我走进教室,一抬头,看见了蒂娜,她脸上的微笑与平日有些不一样,仿佛多了一份担心。

    “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翻着花名册,我让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背诵。果然被我料到了,他们一个个都背不出这首诗。“对不起,克劳斯先生。”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有一个居然不小心把心声说了出来:“就10分嘛!”我真有点哭笑不得,于是半开玩笑地宣布,下一个不能完整地背出这首诗的学生必须趴在地板上做三个俯卧撑。这是我从我的体育老师那里学到的惩罚手段。

    意外的是,下一个学生是蒂娜。蒂娜一字一字地开始费力地背诵起来,她在第一个小节的末尾犯了个错误。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的!”可又觉得不妥当,犹豫间,她已经扶着助步架,重新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继续她的背诵。她完整地背完了这首三节诗。

    她背完之后,一个同学仿佛从震惊中苏醒过来似的,有点迷糊地问她:“蒂娜,你为什么要那么做呢?这项作业才10分!”

    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

    那天,蒂娜得到了属于她的10分。同时,她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喜爱和尊重。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如出一辙:__________________

    妥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知道大多数学生不会背诵这首诗,“我”为什么还要布置这道作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式?

    (1)“不必担心,蒂娜,”我在心里说,“它只值10分。”___________

    (2)她就费力地走到讲台上,随即把助步架扔在一边,伏在地板上开始做俯卧撑。___________

    (3)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___________

    (4)蒂娜一字一顿地说:“因为我想和你们一样——做一个正常人。”___________

    4“我震惊极了,几乎想说:‘蒂娜,我只是说着玩儿的!可又觉得不妥当。”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觉得那样说不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蒂娜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段,完成练习。(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七月的晚霞,红得像火似的,奇奇怪怪的,老虎、大狮子、马头、狗群。这一些云彩,一到了八月,就都没有了。那满天红彤彤的,那满天金黄的,满天绛紫的,满天朱砂色的云彩,一齐都没有了,无论早晨或黄昏,天空就再也没有它们了,就再也看不见它们了。

    八月的天空是静悄悄的,一丝不挂。六月的黑云,七月的红云,都没有了。一进了八月,雨也没有了,风也没有了。白天就是黄金的太阳,夜里就是雪白的月亮。

    ——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1 的句子将晚霞比作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语句主要是写( )里云彩瑰丽的景象。

    A. 七月 B. 八月

    3文段主要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萧红儿时对七月和八月天空的不同感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现代文阅读 

    生活中的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国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手  ______的图书馆 

    ______的脸蛋儿  ______的空气

    2“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你的理解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把你观察到的生活中的一个精彩场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

  • 13、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节选)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我们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人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③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我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自别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我们用大团大团的线作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④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啊!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上、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⑤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风筝纸涂了闪金光东西,还要想法儿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⑥韶光如流水。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⑦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本文回忆童年,作者围绕“风筝”回忆了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__________的。

    【2】做风筝是作者心中美好的回忆,请根据第③自然段的描述,将下面做风筝的流程图补充完整。

    【3】下面对第⑥自然段中画“——”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B.风筝承载着童年的欢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C.因为时间过于久远,“我”对童年的记忆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只能凭借风筝线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D.虽然童年生活已悄然逝去,但是“我”永难忘怀。

    【4】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结合短文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用“______”划出其中一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空白的地方)

  • 14、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这件事回头还要细说。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那个地方。

    乡村的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他们不是从白菜畦里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们甚至还懂得一个秘密: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自己给自己提了个问,“为什么不是八个月?不是十个月?偏偏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我总算明白了!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小鱼,大概经过了一百万年。现在,这一百万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一百万年,这又是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有一次上课,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着面孔讲达尔文,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的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目光中甚至流露出几分厌恶。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他们还不笑塌了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总是伴随着驱逐和迫害。

    【1】解释词语的意思。

    绞尽脑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找出文中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 ”。

    【3】年轻女老师上课时的表情是怎样的?对“我”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此时的“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①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②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③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1】从第①段宝玉吩咐人把风筝给嫣红送回去,可见他( );从第②段宝玉一连“损失”两个风筝也不生气,可见他( )

    A.没有贵族公子的架子       B.心地纯善

    【2】根据上下文可以猜出第③段中“只起房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宝玉见美人儿风筝做得精致,马上就_______起来;他想放美人儿风筝,却放不起来,被众人一笑,他___________。宝玉的这些言行举止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

  • 16、阅读加油站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我们都快活起来,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1.请给缺标点的句子加标点。

    2.第一段末的省略号作用是什么?

     

    3.这两段文字中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4.我们为什么都快活起来?

     

     

     

     

  • 17、阅读

    动物的睡眠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蚊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蝙蝠睡大觉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火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去追逐虫子,惟-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冬眠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顿。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1本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动物的睡眠。(3 分)

    2为什么海参需要夏眠呢?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1分)

    3根据文本信息,完成下题:

    ①从文中的描述可以推测蜗牛喜欢_______________的环境?(1分)

    A.高温干燥 B.温暖潮湿 C.低温潮湿 D.任意一种

    ②读了短文,动物睡眠不全是为了休息,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1分)

    A.气候变化   B.习性怪异 C.环境不适   D.食物缺乏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两处过渡句,他们在文中起了作用。(2分)

     

    5这篇说明文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泉映月(片段)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___,伤心的哭泣,___,倔强的呐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A.用于语义的省略。

    B.用于列举的省略。

    C.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用于引文的省略。

    【3】请写出两个与“淙淙的流水”类似,含有象声词的短语。

    ___            ___

    【4】阿炳坎坷的经历主要指什么?请联系选文作答。

    ___

    【5】假如你遇到阿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___

  • 19、童年的发现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再现( )情不自禁( )安慰(   )驱逐( )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和同学们笑的不同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这句话中清清楚楚一词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清清楚楚地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线的句中的驱逐________________。“迫害指的________________。句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2)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改为子句)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为转述句)

     

     

  • 22、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1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娘,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照样子写一写。

    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欣赏的美丽的景色,请认真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写一写图上的景色,注意对图上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