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成语或句子填上适当的反义词
(______)顾(_______)失 (_______) 口(_______)心
出(_______)人(_______) (_______)腔(________)调
同(______)共(_______) 顶(_______)立(_______)
(_______)口(________)声 (_______)惊(_______)怪
好(_______)恶(_______) 损公(________)(_______)
深入(________)(_______) 冷嘲(________)(_______)
2、把短语补充完整。
( )的表情 ( )的路面
( )的成就 ( )的精神
( )的生活 ( )的挑战
( )的打击 ( )的著作
( )的事迹 ( )的模型
( )地生活 ( )地行走
( )地消失 ( )地阅读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顽强——( ) 鼓励——( ) 隐蔽——( ) 集中——( )
甜蜜——( ) 毁灭——( ) 忽略——( ) 欢乐——( )
4、根据要求默写有关内容。(3+2+3+4=12)
(1)祖国山河雄伟壮观。《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中是怎样热情赞美的?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中写儿童的句子。
(3)《烟台的海》一文中写夏天清晨太阳的句子。
(4)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在我们本学期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里,也有这种特点的句式,请试着写一句。
5、当你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时,有没有想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乐( lè yuè )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___)
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
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 。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_______________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乃:______ 发生:________
潜:______ 野径:________
红湿处: ______ 花重: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 _____ 。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__之情。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感觉)来写春雨。
【5】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 _____。此句中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_____
【6】这首诗赋予了春雨___________的品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9、课内阅读。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我一声不吭,盼着”,“我”盼着_____________。
【2】选文中,作者借助蹲在母亲身边看着她洗衣服,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想法,真实自然地表达出自己当时盼的心情。
【3】选文中,词语“一声不吭”先后出现了三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
【4】下列对画“ ”的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既交代了时间变化,又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B.“光线渐渐暗下去”交代了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
C.“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更表现了“我”完全沉浸在伤心、失望之中。
D.“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母亲习惯如此,总是不能兑现对自己的承诺。
10、阅读短文《找骆驼》,回答问题。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吗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1】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老人的观察,老人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①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有趣的片段,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女儿的姥姥根本对付不了她。有一天,这位妈妈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这位妈妈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女儿,故作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要是不乖,等会儿妈妈回去,一定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这位母亲暗自高兴:“哈哈,一定是被吓唬住了。”没想到,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多单纯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③另一位孩子的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題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太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了下来,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东倒西歪。
④一个孩子的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衣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衣将坐在后座上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衣下面,两只小手将雨衣撑起角,高兴地大叫:“洒水了,天上洒水了!”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⑤又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讲起了自己儿子的趣事。她的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午睡的时间到了,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上床睡觉。可是,她的儿子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老师问他,为什么还不睡觉啊?这小子看着幼儿园老师,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是来幼儿园学本领的,不是来睡觉的。”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⑥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我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
【1】第②⑤自然段中,年轻的父母讲了孩子们四件趣事,照样子概括每件趣事的主要内容。
第②自然段(妙解颜色) 第③自然段(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 第⑤自然段(______)
【2】文中的四个孩子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二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三个孩子:_____________
第四个孩子: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主角是孩子,画线语句描写的却是大人们的反应,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的“颜色有四种解释。“给你点颜色看看”和“我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哦”的意
思分别是( )和( )。
A.厉害的手段 B.面容、脸色 C.女子的姿色 D.色彩
【5】“女儿不吱声了。”对女儿当时的心理,想象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我一定要做个乖孩子。妈妈太严肃了,我哪有淘气?
B. 我本来就是个乖孩子。姥姥也真是的,怎么这么爱告状?
C. 妈妈要给我看什么颜色?她是不是要打我啊?
D. 妈妈要给我看什么颜色?她知道我喜欢什么颜色吗?
【6】“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我希望能永远嗅到花的芳香!”对这句话有如下几种理解。判断其正误。
①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父母要记住他们的有趣故事。(____)
②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要保持可贵的童心和纯真。(____)
③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希望他们刻苦学习,坚持不懈。(____)
④每个孩子都像芬芳的花朵一样,希望他们永远活泼、健康向上。(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①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②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委屈地跷(qiāo)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获得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了几句,就走了。
③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21世纪教育网
④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一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处。
⑤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先找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写下来,再尝试着写两个。
【3】“不约而同”的意思是:________。
【4】可以将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换成括号里的字吗?写出你的看法。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的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________
【5】在文中,弟弟的心理是不断变化的,请写出来。
碰见爸爸时弟弟________。
爸爸走了之后弟弟________。
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弟弟________。
【6】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就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就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而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起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而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
反义词:(_______)——(________) 近义词:(_______)——(________)
【2】三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连月亮也来得很迟很迟”?(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重点写雾,显示了三峡黄昏时的特点:_________第⑤⑥段先写长江,重点写峡谷的月亮,突出了三峡夜晚时的特点。
【4】全文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___的美景,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古诗有不少,你能默写一首吗?请试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黑馒头
一次,学校承担了一个偏远山区的民办教师转公办的监考工作。考试的前一天下午,学校的操场上就陆陆续续来了许许多多的民办教师,他们显然是刚下长途汽车,一个个灰头土脸,疲惫不堪(shēn kān),身上穿着蓝或灰的皱巴巴的衣服,手里提着过时的人造革黑包,挽着裤腿,脚上穿着家做的布鞋。他们一到学校,先跑到自来水管前“咕嘟、咕嘟”一阵猛灌,然后就到教学楼看自己的考场,看完后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地坐在操场上,从兜里取出干馒头吃起来。
晚上,教工们去操场散步,发现他们就躺在地上睡觉,身上什么也不盖。夏天倒不冷,只是蚊子太多,不知他们如何能睡得着?一个和大人散步的孩子突然大声地问父母:“他们怎么不去住旅馆?”一时所有的人像被什么击了一下都没了声音,只有睡在地上的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在操场上回荡。
第二天早上,这些人带着满身的尘土和一脸蚊虫叮咬的红疙瘩来到考场,坐在座位上睁着惺(xīng qīng)松的双眼连连打哈欠。查看准考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每个人看起来都比填报的年龄至少大10岁。拿到卷子后,都埋头写了起来。一个小时过去了,大部分人的卷子很多还是空白。渐渐地,底下有了翻书说话的声音。这样的问题我是知道该怎么办的,可现在却迷茫起来了。
就在这时,教室外的操场上传来一阵汽车的鸣笛声,透过窗子看见几辆高级轿车正停在操场上,从车里依次走下了一个个衣冠楚楚、精神饱满的官员,说笑着向教学楼走来。不一会儿,校长就陪着这些人到各个考场视察来了。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待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伦(lún lùn)不类。
局长们看完了,又一溜烟地坐着小车走了。而教师们还得为他们的转正努力答题。一会儿,又有人做起了小动作,我把脸拧向窗外。我想起了我的启蒙老师,至今还在乡下的小学校当民办教师,而他教出来的学生却遍布全国。
考试结束,铃声响起了,他们一边交卷子,一边说着感激的话。一个约60岁的老教师,头发已谢顶,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凑到我跟前说:“咱是教师,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可是没办法,年龄大了,脑子记不住东西了,眼看着就教不动了,临老还是个民办教师……”他絮(shù xù)絮叨叨地说着,从提兜里掏出两个干馒头给我,不管我怎样推辞,他还是把馒头放下就走。
那两个馒头在我家的阳台上放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人动,儿子说他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黑的馒头。他问我:“怎么吃啊?”
【1】用“/”画去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根据释义,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 ______________: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连续不断。
(2) ______________: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3】第一段对那群民办教师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突然觉得这两部分人是那样的不协调,他们待在一间教室里甚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发现有人在考场做小动作时,“我把脸拧向窗外”。是什么促使“我”这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虹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2.小雪对小明说;“明天我去你家一起写作业。”(直接改间接)
_______________
3.李松说,他做作业虽然准确率高,但速度太慢。(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4.贝贝说,她家养的小花狗很通人性。(间接改直接)
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8、按要求写句子。
(1)“神九”发射真壮观。(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甄嬛传》不是2012年收视率很高的电视剧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泪水模糊了最美教师张丽莉老师的双眼。(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没被困难吓倒,(______)把困难克服。(填关联词)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想聪明能干,就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买到智慧;钱可以买到________,但不一定买到_________。(仿写)
19、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缩句:
改为反问句:
(2)拉骆驼的说,它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改为语言描写的句子:
(3)爸爸想了想,笑着说:“也许你的想法要美些。”
改为转述句:
(4)《牧童》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写的。
修改病句:
(5)春天的早晨时最美好的季节。
修改病句:
(6)小宁整天好吃懒做,虚度光阴,我会用 劝他。(写《偶成》中的名句)
(7)与“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流成河”相关的名句是
。
(8)花园 像 我们 美丽的 大 一个 的 校园
把上面的词语合并成一句通顺的话:
(9)用“骄傲”的不同词义造句。
①(指不谦虚)
②(指很自豪)
20、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书面表达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围绕题目,选择恰当的内容写下来。要求重点写出你是怎么感爱到幸福的。(字数不少于400字,不要超出所给的作文线)
幸福的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