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祖父的园子》《清贫》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表达情感。
B.《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故事。
C.《水浒传》中有很多人物,如: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宋江、玉麒麟卢俊义。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B.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C.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下列句子朗读时,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将成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
心( )诚服________ 波光( )( )_____________
应接不( )________ 天( )地裂_________________
水流( )急________ 千( )一发_________________
变化多( )________ 长年( )月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①爱是永恒的主题。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 ,他爱 ,他爱
。海伦对生活无比热爱,尽管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
,一生写了14部著作,其中她的自传《 》家喻户晓。
②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 。
6、读课文《小麻雀》,给文段加上标点符号。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________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________落到了窗台上________紧跟着________妈妈也飞了起来________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________不过________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________蹲在普季克身边________啄啄他的后脑勺________欢天喜地地问________怎么样________怎么样________
7、词语模仿秀。(照样子,各写两个词语)
(1)南征北战(一三字字义相反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面面相觑(AABC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边疆的工作环境有多艰苦,爸爸( )要带孩子来到这里接受锻炼。
9、课外阅读。
在脚下多垫些石头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其实,我有着不少优势呢,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于是,我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的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连写作也没兴趣。我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拿一份优厚的报酬。
就这样,两年时间匆匆过去了,我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我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却没有一个接纳我。
然而,就是那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一直想改变的命运。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出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
我来晚了,站在人墙后面,跷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我的视线。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我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费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我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却是那样地清楚。
刹那间,我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 。
从此以后,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我的头上。业余时间,我不辍笔耕,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我已被调至一所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只要不辞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脚下多垫些“砖头”,就一定能够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风景,摘到挂在高处的那些透人的果实。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
密不透风:____________
【2】文章中两次出现“在脚下多点些砖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所“看到自己渴望的风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 ”画出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其中第2句中把小艇比作 和 。
【2】“行船的速度极快”中“极”字的正确解释是( )
A.顶点,尽头 B.副词,非常,达到最大限度
C.竭尽 D.地球的南北两端
【3】用一个四字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部分是_______ 。
【4】用“﹏﹏﹏”画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5】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体现在那些地方,在括号里打“√”。
(1)我们坐着小艇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
(2)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3)小艇行船速度快,还能急转弯,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地穿过。( )
(4)簇拥在一起的小艇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美妙的声音。(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节选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塵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
孔明曰:“司马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 , 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造。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1】《空城计》选自我国著名长篇小说《________》。
【2】请用横线画出司马认为应该退兵的理由。
【3】“此人料吾生平谨慎”联系上下文“此人”和“吾”分别指( )。
A. 司马懿、诸葛亮 B. 诸葛亮、司马懿 C. 司马昭、诸葛亮
【4】下面歇后语中与本故事有关的是( )。
A.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B. 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C.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D. 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5】从“神鬼莫测”这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故事中诸葛亮的“神鬼莫测”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至少从两方面谈)
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著名的旅游与港口城市,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美誉,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岛城”等美称。
威尼斯一共有118个小岛,全市靠400座桥梁沟通,是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在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除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明令禁止的。
【1】请根据材料介绍的特点,给威尼斯拟一条宣传语,吸引人们去感受那里的奇特风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查找资料,为威尼斯的一处景观写一段导游词,注意语句通顺连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白色山茶花
山茶花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观察 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 谨慎)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1.圈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无视——( ) 惊讶——( )
3.改写句子,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所以我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短文中描写山茶花生长的过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写句子。
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
就因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饿了,也得(dé děi)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kān kàn)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zào zhào)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2】“不可靠”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奇怪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4岁的小学生
几年前, 陕西青年佘(shé)世军告别山村父老乡亲,到山西一个小铁矿当矿工。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不久就让他当了小工头。佘世军在那一干就是六年,挣下了几万元。‖
前年,佘世军拿出3万元血汗钱,承包一个小铁矿,当上了老板,准备大干一场,挣(zhēng zhèng)些钱回去改变老家的落后面貌。
佘世军没文化,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跟别人签(qiān qiàn)约也只能请人代笔,便不会算帐(zhāng zhàng),做预算,只会模仿以前那老板的样子去干。
由于经营不善,才干了半年,就亏了不少钱。最后,只好忍痛把小铁矿关闭了。佘世军深有感触(chù zhù)地说:“我当老板只会在考勤表上打‘√’、画‘×’的,怎能不失败呢?” ‖
小铁矿倒闭后,佘世军回到老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经过再三思考,终于作出了令人们吃惊的决定:进小学,从一年级学读起,不学出个名堂来,决不出山!
“佘世军要上小学了!”这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特大新闻”。可当他到学校报名时,校长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哩!佘世军讲了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校长被感动了,决定破格收下这个24岁的小学生。
去年9月1日,佘世军这个“大学生”含着热泪和六七岁的小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开始了他迟来的小学生活。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老师说:“世军同学学习很刻苦,每天要走十多里路来上学,可从不缺课。”不久,为了让佘世军早日完成学业,校长还亲自给这个“大学生”开小灶,加班加点超前上课哩!‖
佘世军的故事教育了山里人,大家认识到学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更不能有美好的明天。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六自然段中“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几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生活简朴的周恩来
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到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国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周恩来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的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周恩来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衣冠楚楚: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感交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简朴的生活。
【3】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周总理想着国家大事,不在意个人形象。
B.周总理怕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被人笑话。
C.周总理认为穿织补的衣服不丢人,讲排场、搞浪费,丢掉革命者艰苦奋斗的传统才令人耻笑。
【4】文中写大使夫人流着泪为周总理洗衣服和专机机长回忆周总理夹饭粒两件小事,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随意—______ 自由—______
【2】读画线句子,这几句话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体现了这些事物共同的特征是________。(填序号)
A.愿意 B.美丽 C.自由 D.明亮
【3】这段话写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文第一段,按照________顺序,主要描写了傍晚荷兰_________的特点。
【2】选文画“ ”的部分属于_______(静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表现出荷兰每天的生活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
C.选文中画“﹏﹏﹏”的句子营造出一片安然与宁静的境界。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晏子使楚
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赔着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短文写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和齐国,分别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晏子的说法,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
B.如果他们让晏子从洞进去,就等于承认了楚国是“狗国”。
C.因为晏子的身材矮小,所以只好这样回答。
【3】文中多处写了人物的“笑”,请你选一选。
A.得意地笑 B.嘲笑 C.轻蔑地笑 D.无可奈何地笑 E.不怀好意地笑
(1)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____)
(2)楚王只好赔着笑。(____)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____)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____)
(5)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____)
【4】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请帮助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23、妙笔生花
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相信你对汉字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就汉字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