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渎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涟漪(yī) 澄澈(chéng) 腮边(sāi) 秉性(bĭn)
B.眷恋(juàn) 蚌壳(bàng) 燕园(yān) 篝火(gōu)
C.蚱蜢(zhà) 旖旎(yí) 倭瓜(wō) 啃食(kěn)
D.耄耋(dié) 玷污(zhān) 点缀(zhuì) 埋葬(zàng)
2、选词填空。
居然 依然 果然
(1)我们根据告示牌的提醒,( )将桃林找到了。
(2)大家都把去桃林引路的希望寄托在小狗身上。小狗( ) 没有让大家失望。
(3)小猫( )躺在钱箱旁。
(4)采完桃子我们( )没有见到桃林的主人威廉。
3、下面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嚼烂 朗闰 一碧万顷 B.点辍 幽鸣 良辰美景
C.耄耋 徘徊 相映成趣 D.闪耀 陪衬 美妙绝轮
4、按要求选四字词语。
手舞足蹈 敛声屏气 坐卧不安
心猿意马 蹦来蹦去 神采奕奕
(1)表示人物神态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表示人物动作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表示人物心理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游子吟》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一首赞美________的古诗,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喻户晓,饱含了浓浓的情感。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把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________。
(3)________坦荡荡,________长戚戚。这句话选自《________》,我还能默写作品中的另一句: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bái zhòu yún tián sānɡ shù fú xiǎo ɡēnɡ yún
( ) ( )( )( ) ( )
cānɡ hǎi sānɡ tián jiā yù hù xiǎo yuè mínɡ rú zhòu
( ) ( ) ( )
7、比一比,组词语。
铸(______) 剃(______) 腮(______) 疤(______)
涛(______) 弟(______) 鳃(______) 病(______)
8、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描写动态的词是________,描写静态的词是__________,写出了牧场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我最棒。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 )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 )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 ) ,而且( ) ,还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 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dǎo dào) 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按原文填空。
【2】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本片段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 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
① ;
② ;③ 。
10、课内阅读。
第一个特色,黄山的松树大都生在石上。虽然也有生在较平的地上的,然而大多数是长在石山上的。我的黄山诗中有一句:“苍松石上生。”石上生,原是诗中的话;用散文的话说,该是石罅生,或石缝生。石头如果是囫囵的,上面总长不出松树来;一定有一条缝,松树才能扎根在石缝里。石缝里有没有养料呢?我觉得很奇怪。生物学家一定有科学的解说;我却只有臆测:《本草纲目》里有一种药叫做“石髓”。李时珍说:“《列仙传》言煮石髓。”可知石头也有养分。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更有不可思议的呢:文殊院窗前有一株松树,由于石头崩裂,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摇曳着。而这株松树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这样看来,黄山的松树不一定要餐石髓,似乎呼吸空气,呼吸雨露和阳光,也会长大的。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啊!
【1】给多音字注音,再组词。
缝 _____( )_____( )
扎_____( )_____( )
【2】“事物不可想象或无法理解。”是文中( )一词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请写几个这样的词语:不________、不________、不________。
【3】写出一句作者想象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松的生命力顽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的时候,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
【4】找出文中的两句名言警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是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开展“成长足迹”综合实践活动时,所进行的两项调查的统计图。
五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统计图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统计图
1.五年级学生课外活动中占比例最大的活动是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中占比例最小的是___________阅读。
2.根据统计图,作为同龄人,你想对他们提出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的海水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连成一片。一阵风吹过,郁金香在风中摇摆,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穿着裙子在跳舞,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色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枝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之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短文中重点写的花是( )。
A.郁金香 B.风信子 C.百合花 D.薰衣草
【2】“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的原因是()。
A.有环保意识 B.天生爱土地 C.土地来之不易 D.世界上地势最低
【3】短文画“”的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4】短文中画“﹏﹏”的句子是对郁金香的____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短文通过几方面描写了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请你简要概括。_________
14、阅读
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阔的河面在眼前打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歌声自己在唱。
|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一千米外或更远一点,在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千米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yīn yūn)的雾,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像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的岬角幽暗的倒影。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
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了一片金色,在那边鸟儿的翅膀上染上了点点金光,最美不过的是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泛起了细细碎碎的金色,显得美丽异常。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有改动)
【1】短文是按照______顺序来描写密西西比河上黎明的景色的。用横线画出表示时间转换的词句,例如“黎明悄然而至”。
【2】品读画“ ”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好处,在文中的方框中进行批注。
【3】第二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的场面,运用了______(动态静态)描写。第三自然段运用______态描写的手法,____________(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地描绘了密西西比河黎明时不同地方的树叶的颜色。
【4】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颜色)的特点。
【5】“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
15、阅读:
特殊的圣诞礼物赛珍珠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2)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3)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4)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5)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6)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7)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这时,房门开了。
(8)“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 9)“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10)“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11)门关上了。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12)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13)“鲍勃!”
(14)“嗯,爸爸——”
(15)“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16)“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我爱您!”
(17)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18)“我也爱你!孩子,我真谢谢你!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19)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赛珍珠,美国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不觉得意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他的爱,并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一个青年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育才小学还有多远?”老大爷用拐杖在地上点了点,说:“还有500 。”“路只有论‘里’,哪有论‘拐杖’的?”青年不满意地说。“论里(礼),你应该叫我 。”
【1】这段话中有一处说话不得体,请用“ ”画出来,并改正。
【2】在文中的“ ”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请你发表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火车票票面信息阅读。
下面是刘飞的火车票,请根据这张车票完成下面各题。
【1】火车票上有一些数字,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在括号里写出来。
2019年12月04日07:48开——(_________)
¥443.50元——(_________)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次列车是由北京南站开往南京南站的。(____)
(2)刘飞乘坐的列车是G102次。(____)
(3)刘飞拿着这张车票上车后,坐在了08车12C号的二等座上。(____)
(4)本次列车的检票口是A7。 (____)
(5)刘飞当天没赶上这列车,他可以第二天再用这张票坐车。 (____)
18、读一读,完成练习。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2】大拇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了表达这种观点,在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北京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小的只有__________,有的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五官中“口”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迷人的天山牧场(节选)
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饱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毛色格外地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儿。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在阳光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为什么说酥油草含有乳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他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
21、将下列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注意要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决不会忘记。
(2)灾区人民遭受了灾难,我们应该向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3)你办事认真,这件事你去办,我们肯定放心。
22、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道德的。
1.难道我不该指出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吗?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23、习作:
写一件你身边发生的事情,要求字数不低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