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自贡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是( )

    A.宋 文天祥

    B.宋 王安石

    C.宋 李清照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石猴喜不自忽抽身便往外走(  )

    胜利     ②优美的

    比另一个优越   ④能够承担或承受

    (2)周瑜说:“诸葛亮神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机器   ②机会时机

    机智谋划 ④重要事务

    (3)蔺相如见廉颇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

    ②失败 ③小于零的 ④担负

    (4)诸葛亮对鲁肃说:“我自有(  )

    ②奇巧神奇

    青春年少 ④表示擅长

     

  • 3、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2分)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家中的鸟) 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坡)

    C.筛酒(喝酒) D.不可同世而立(站立)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

    1.上联挂出后, _____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茶楼品茶对句。

    2.他连个招呼都没打敦走了, _____是生气了

    3.他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_____顶撞了爸爸。

    4.胜利_____属于意志坚强的人。

    5._____保持着老红军艰苦奋斗的作风。

  • 5、写三句带有“月”字的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_______

    (2)是呀,我们伟大的祖国取得了如此成就,在此时有谁不自豪呢?_______

    (3)春风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______

  • 7、补充句子。

    1.花果山福地,_______

    2.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东风—— ________

    4.关公赴会——___________

  •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感受     ( )的遐想          ( )地穿过       ( )地欣赏

    ( )地入睡     ( )的晚霞          ( )的骏马       ( )地叫唤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故乡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地,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此时,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地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来两三块菱盘翻起,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的“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一块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上。

    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大人小孩剥着菱。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幅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浓雾。荡起水盆,我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扔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齿颊留芳……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故乡的菱塘有什么特点?菱叶和菱花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孩子“走向凉冽冽的水里”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这“头朝菱”的口感是_______________,胜似________

    4“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这“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两幅中了。”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用“ ”画出来。

    2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________________

    3师傅刷人们都是怎样议论刷子李刷墙的?实际上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4岁的小学生

    几年前, 陕西青年佘(shé)世军告别山村父老乡亲,到山西一个小铁矿当矿工。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不久就让他当了小工头。佘世军在那一干就是六年,挣下了几万元。

    前年,佘世军拿出3万元血汗钱,承包一个小铁矿,当上了老板,准备大干一场,(zhēng zhèng)些钱回去改变老家的落后面貌。

    佘世军没文化,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跟别人(qiān qiàn)约也只能请人代笔,便不会算(zhāng zhàng),做预算,只会模仿以前那老板的样子去干。

    由于经营不善,才干了半年,就亏了不少钱。最后,只好忍痛把小铁矿关闭了。佘世军深有感(chù zhù)地说:我当老板只会在考勤表上打‘√’、画‘×’的,怎能不失败呢?” ‖

    小铁矿倒闭后,佘世军回到老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经过再三思考,终于作出了令人们吃惊的决定:进小学,从一年级学读起,不学出个名堂来,决不出山!

      “佘世军要上小学了!这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特大新闻。可当他到学校报名时,校长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哩!佘世军讲了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校长被感动了,决定破格收下这个24岁的小学生。

    去年91日,佘世军这个大学生含着热泪和六七岁的小同学一起,参加了学校的升旗仪式,开始了他迟来的小学生活。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老师说:世军同学学习很刻苦,每天要走十多里路来上学,可从不缺课。不久,为了让佘世军早日完成学业,校长还亲自给这个大学生开小灶,加班加点超前上课哩!

    佘世军的故事教育了山里人,大家认识到学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文化,就不能真正脱贫致富,更不能有美好的明天。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音节下画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因为他干活认真,为人老实,老板十分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开学典礼后,他就和小同学们一起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读a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六自然段中他自己没文化尽吃苦头的经历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已用“‖”分为四段,请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几句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三言两语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登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趣味园(共23分)

    刷子李(节选有改动)

    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曹小三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千活,到镇南道给姓李的人家新造的楼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自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二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1】用一句话概括刷子李的人物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刷子李这一人物特点的?( )

    A.选取刷墙这件典型事例

    B.刷子李的特殊打扮

    C.曹小三对刷子李的情感波折

    D.以上都是

    【3】细读选文,梳理曹小三对刷子李的情感变化。

    (崇敬)——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曹小三发怔发傻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写曹小三情感变化的作用是( )

    A.写出曹小三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B.突出曹小三善于观察、做事细心的人物特点

    C.侧面衬托了刷子李的人物特点,烘托了刷子李鲜活的人物形象

    D.侧面衬托了曹小三是一个听话、能干、有上进心、尊敬师长的人

  • 14、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 预测)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呼 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在“[   ]”里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

    2用“/”把括号里运用不恰当的词语画去。

    3见诸葛亮要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况这一小节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轻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这句话有两重含义,请写下来。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塑造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  )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5.文中马市长的性格特点是(  )

    A.随机应变  B.言行不一  C.支持新生事物

    6.文章通过对“女儿”和“马市长”一段简单的对话的描写,表现了马市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 16、阅读短文。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划线句子,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

    【2】大家觉得四十秒太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一自然段船长语言中一连串的感叹号,我体会到船长的语气______,说明当时的情况十分________

    【4】危急时刻,船长逼孩子跳入大海,他是怎么想的?请用几句话表达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本片段节选____的作品《_________》,片段中的“他”是指______

    2“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中的“杀进他的腰”意思是_________

    3你对“‘出号’的大脚”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片段侧重对人物的______描写,从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高大健壮的特点。

  • 18、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也可以用文中________这个四字词来形容。这一段是按照_______的结构方式写的。

    3用“﹏﹏﹏”画出体现船夫“操作自如”的语句。

    4这段话的最后一句写的是什么?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快乐阅读。

    冰淇淋的眼泪

    朋友就读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父亲的努力下,去了县城的中心小学,日子过得平平淡,倒也有滋有味。

    可是,朋友渐渐地对那种平淡的生活失去了兴趣,他想过得更为激情,更为精彩,于是就在一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的支援西部的活动中报了名,置亲朋好友的劝告于不顺,要求到西部支教。

    朋友被安置到甘肃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里。第二天就正式讲课了,三、四、五年级在一起上课,讲得匆匆忙忙的。不久,朋友就来信说,那里条件艰苦,工作也累,似乎想知难而退。

    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天,班上最小的一个孩子问他:“老师,书本上说的冰淇淋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喜欢吃冰淇林?”

    “冰淇淋是一种冰做的食物,里面放有奶油、巧克力等物,吃着凉凉的、甜甜的,在夏天可食用,可消暑、增加人体能量……”他面对一群瞪大眼睛的孩子,忽然感到自已的解说是那样苍白无力,毕竟,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是应该亲口尝一尝的。

    “老师,巧克力是什么呀?”他刚刚顿住,另一个孩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看着孩子们迷惑的眼神,朋友感到了问题的棘手,就匆匆地应付了几句,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的。

    后来,一个偶然的会,朋友到县城去领一个邮包,正打算回去时,却无意中发现了那个县城唯一的冷饮店,他决定为班上的二十几个学生每人买一个冰淇淋带回去。好在那天天气还不是很热,他向老板要了一个塑料盒子,又找来一些棉花、布片,包着装有冰淇淋的食品袋,赶了近二十里的山路,朋友才回到了山村,

    还好,冰洪淋才稍微化了一点。他将冰淇淋分给了孩子们,看到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心里才稍稍多了一些安慰。

    第二个星期,他看到了一个孩子的作文:“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他是一个好人,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个冰淇淋,很好吃。我们以前谁都没有吃过冰淇淋,那时,我们感动得流泪了,冰淇淋也很感动,它流着白色的泪……”

    1你能根据意思填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吗?

    (1)遇到了困难就放弃。_________________

    (2)急迫得不能等待。_________________

    (3)高兴地呼喊着,像雀儿一样跳跃起来。 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仔细体味,完成练习。

    (1)他置亲朋好友的劝告于不顾,要求到西部支教。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在那天天气还不是很热,他向老板要了一个塑料盒子,又找来一些棉花、布片,包裹着装有冰淇淋的食品袋,赶了近二十里的山路,朋友才回到了山村……

    ①句子中的“赶”能否改成“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冰淇淋的眼泪”表面上指_________,实际上指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6分)

    (1)对少先队员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改为肯定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你和我去老师那儿。(改为祈使句)

     

     

  • 21、按要求写句

    (1)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缩句)

     

    (2)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 22、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有快乐,也有伤心,更有后悔,你的童年往事是什么?请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写篇作文,题目自拟。要求: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