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人物描写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动作描写)
B.黛玉一见,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心理活动描写)
C.她在我耳边轻轻地说:“叔叔,我给你寄了一封信,真正的信。”(语言描写)
D.头不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毛很短很粗。(神态描写)
2、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B.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
C.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D.谁也不能否认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3、下列这句话中引号的作用是( )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讽刺和否定
D.表示特殊含义
4、解释加点的字,并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坚:________ 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利:_________ 无不: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________ 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补充句子,再做题。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__________,愈__________。她是最有__________、最有__________、最有__________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__________,不管受到__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__,不肯__________。
请你列举两个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__________)
2.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__________)
3.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__________)
4.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__________)
5.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严监生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__________》中的人物。课文所选片段写的是__________的情形,写出了严监生________的特点。
2.小嘎子是作家____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课文刻画了小嘎子____________的形象。
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_______(作者)的作品《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
4.《刷子李》中的刷子李是专干___________这一行的,他干活最让人叫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列诗句、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
(2)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必自毙。——《左传》
(4)从军行 王昌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为子女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主席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使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
“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睡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厉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____________)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____________)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词句。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的原因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毛岸英不和大家一起吃大灶。
B.毛岸英到最艰苦的地区参加劳动。
C.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
D.党的领导同志都以身作则。
10、课内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五彩斑斓)。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荫道上,(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___________ 》,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 ___________。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 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
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登山
6月19日下午,老师带同学们去登山。一路上,大家个个喜笑颜开,兴致盎然,叽叽喳喳像炸开了锅似的。
我们不知不觉走到山脚下,青山就像一堵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张开双臂,满怀激情地扑进了它的怀抱。
大家精神抖擞地向山顶进攻,一下子都变成了一只只猛虎。渐渐地,我和几个体弱的女同学落到了后面。但我们并不气馁,还互相鼓劲,继续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走着、爬着。
在半山腰,我们又碰到了杨冬华、杨求珍、顾苹等几位女同学。杨冬华一马当先打头阵,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地跑向山顶。我跟着她们一起跑,但跑了一会儿,就感到腿像灌了铅一样,怎么也提不起。看着山顶上的旗,我伤心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这时,我想起了妈妈的话:“坚持就是胜利!”我的双脚陡然变得轻巧起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斗,我终于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纵目四望,城市的风光一览无余。我俯视着脚下的山路,感慨万千地说:“刚才走过的路,多像人生那坎坷不平的经历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气馁:________
②一马当先:________
③不甘示弱:________
【2】短文最后把________比作“人生那坎坷不平的经历”。
【3】“我”的腿“怎么也提不起”了,可最后却登上了山顶,原因是: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章,做后面练习题。
老鼠的困惑
主人钓了几条鱼儿放在厨房的水桶里。
鱼儿在水桶里唉声叹气:“唉,只怪蚯蚓太可恨,我上了蚯蚓的当。”
一只老鼠爬出洞来觅食。路过水桶时正好听见了鱼儿的话,于是便对鱼儿教导开了:“朋友,你此言差矣,都怪你太谗、太贪婪了。若你不吞吃蚯蚓钓饵,你怎么会被钓上岸来呢?”老鼠东走西蹿,转悠了老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食物,饥肠辘辘地朝洞里走去,路过墙角时发现地上有一条死鱼。老鼠一见,欣喜若狂:“哇!多肥的一条鱼儿,这回可该我美餐一顿了。”老鼠刚要吃鱼时,转而一想,__甲__刚才我教导鱼儿不该被诱饵所骗,现在自己若是上当,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老鼠昂首从鱼儿跟前走过。可是它刚走过一两步,突然又停住了脚步,心想:__乙__鱼儿不愿遭受油炸之苦,想逃走活命,于是便从水桶里蹦跳出来。老鼠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路正确,便毫不犹豫地反身叼住了鱼儿,快步向洞里奔去。老鼠回到洞里后,三口两口就把鱼儿吃了个一干二净。不一会儿,老鼠肚里疼痛难忍,四肢抽搐,七窍流血。直到这时,老鼠才知道鱼儿确实是主人为诱杀它所设下的毒饵。它心中充满了困惑,其实道理自己都懂,怎么事到临头就糊涂了呢?
【1】文中“困惑”的意思是( )
A.不知道该怎么办 B.感觉疑惑,不知道为什么
【2】把下面两句话填入甲、乙处,将序号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这不是诱饵 ②这是不是骗我的诱饵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
【3】文中“直到这时”是指( )
A.老鼠叼起鱼。 B.老鼠把鱼吃了个一干二净。 C.老鼠四肢抽搐,七窍流血。
【4】老鼠心中的困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类文阅读。
捡酒瓶的孩子
半夜,火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乘客们昏昏欲睡。一个年轻的扒手悄悄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恰巧被巡逻的乘警发现了。乘警追过来,扒手只得往餐车方向逃去。
餐车里非常安静,只有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孩钻在桌底下捡酒瓶。餐车过去就是卧铺,________进入卧铺车厢,扒手________成了瓮(wèng)中之鳖。他想跳车,可是火车在飞奔,跳车只会摔个粉身碎骨。他无路可逃了。
正在这时,火车突然急刹车。扒手瞄准一个敞开的窗口,正要飞身扑上去。与此同时,响起一声尖叫“哎呀!我的眼睛!”扒手下意识回头,只见那个孩子脸上鲜血直流。原来,急刹车时,男孩撞在酒瓶上,破碎的酒瓶________刺伤了他的脸,________刺伤了他的眼睛。
扒手略一犹豫,从窗口退了下来,抱起满脸是血的孩子,往乘警方向奔去——医务室就在那头。
男孩得到了及时抢救,扒手却被乘警铐走了。乘警问扒手:“本来你可以跳车逃走,为什么要救他?”
“因为、因为……”
“你大胆说。”
因为我 我小时候也是一个在火车上捡酒瓶的脏孩子 没人理 也没人管
扒手的回答让乘警一愣。接着,乘警的话更让扒手一颤:“真是幸运!你那一瞬间的选择不仅救了那个孩子,同时也救了你自己。你知道吗?你要跳车的地方是万丈深渊!”
(1)在短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3)到底谁救了谁?( )
A.将男孩送去诊治,扒手救了男孩。
B.抓住扒手,警察救了扒手。
C.因为救捡酒瓶的男孩,所以扒手没跳下万丈深渊,孩子救了扒手。
D.因为同情男孩,宁愿被抓也要救人,爱心救了孩子,也救了扒手自己。
14、阅读
读懂食品的产品说明书
(背景资料)
状状平时喜欢喝“状元酸乳”,他的同桌元元喜欢喝纯牛奶。有一次课间,状状拿了一盒“状元酸乳”给同桌元元,说:“喝这个吧,这个更有营养。”可是元元扬了扬手中的一袋纯牛奶,说道:“谢谢,不用了,我妈妈说纯牛奶营养价值才高呢。”于是两人争论起来。争论未果,两人一起去找教科学的张老师问个究竟。张老师告诉他俩,要想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就要看懂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听了张老师的话,状状和元元决定仔细看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
纯牛奶 |
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mL NRV% 能量 280KJ 3% 蛋白质 3.2g 5% 脂肪 3.8g 6% 碳水化合物 5.0g 2% 纳 53mg 3% 钙 100mg 13% |
(产品说明书资料)(一)
状元酸乳 |
营养成分表 |
项目 每100mL NRV% 能量 169KJ 2% 蛋白质 1.0g 2% 脂肪 1.2g 2% 碳水化合物 6.0g 2% 纳 67mg 3%
|
(产品说明书资料)(二)
“状元酸乳”配料、保质期等说明
配料:饮用水、生牛乳、白砂糖、全脂乳粉、乳蛋白粉、果葡萄浆、浓缩苹果汁、乳酸钙、维生素A、维生素D。
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乳酸、柠酸、柠檬酸钠、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产品种类:含乳饮料
净含量:250ml×24
产品标准代号:Q/NYLA0003S
保质期:常温密闭条件下8个月
【1】要想了解食品的营养品质,食品说明书上的_____项目是要重点关注的。( )
A.产地 B.生产日期 C.营养成分表 D.净含量
【2】通过两个营养成分表,你来判断一下,状状和元元谁的说法是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的这瓶优酸乳的生产日期是2019年12月3日,那么状状必须在_____这个日期之前饮用,否则将过期。
A.2019年4月3日 B.2020年8月3日 C.2020年7月3日
【4】在买食品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与产品相关的哪些信息呢?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现代文阅读
清贫(节选)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guā guà)库,与几双缝(féng fèng)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wù wū)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传世宝______________
(2)齿冷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岂不要叫哪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探险船绝处逢生
1930年夏天,一位名叫约翰·佩德的英国船长带领着16名船员坐重2500吨的“高斯号”探险船,开始了南极探险的征途。
探险船刚到南极,便遇上了特大暴风雪,温度直线下降,船员们一觉醒来,发现他们的探险船已被封在一望无际的冰面上了。
船员们想尽一切办法破冰,先用炸药,后用镐子,但冰始终纹丝不动。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淡水、粮食越来越少,大家焦急万分。约翰船长已经有好几天睡不着觉了。一天,他躺在床上,随手从床头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打发时间,这本书名叫《富兰克林自传》。
书中先是描写富兰克林的幼年生活,内容很有趣。看了一会儿,他突然看到一节描述富兰克林做科学小实验的故事:
一天,天下着大雪,待天放晴后,他找了几块黑白碎布放在雪地里,几个小时后,黑布深深地陷入积雪里,而白布仍“躺”在积雪上丝毫未动。这就证明了一个普通的物理原理:黑色物体吸收阳光的能力最强,是黑布吸收的太阳能使雪融化了。
船长恍然大悟,他连忙冲出船舱,把大家叫醒,告诉他们这一原理。天刚破晓,所有船员一起动手,把船上所有的黑色东西——煤屑、黑布、锅炉烟道中的黑灰,全都倾倒在船前方的冰面上。苦战了两天,一条长约2000米,宽10余米的“黑色大道”铺成了。
暴风雪过后,阳光灿烂,“黑色大道”上的坚冰吸收了“黑色物体”中的热能,逐渐融化了。船员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高斯号”探险船终于绝处逢生,驶向新的航程。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______
(2)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_______
【2】“高斯号”探险船为什么会处于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斯号”探险船是运用什么原理脱险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4】这篇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再不回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此时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 。
【3】根据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说说他临死前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生活简朴的周恩来
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到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国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周恩来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的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周恩来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衣冠楚楚: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感交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简朴的生活。
【3】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周总理想着国家大事,不在意个人形象。
B.周总理怕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被人笑话。
C.周总理认为穿织补的衣服不丢人,讲排场、搞浪费,丢掉革命者艰苦奋斗的传统才令人耻笑。
【4】文中写大使夫人流着泪为周总理洗衣服和专机机长回忆周总理夹饭粒两件小事,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七月上天山
碧 野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rónɡ rōnɡ)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cuì cuī)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读音,画“√”。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耸立—(_____) 酷热—(_____)
【3】找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读一读并填空。
(1)第一句把 比做 。
(2)第二句把 比做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 ,马 。
(2)在文中作者通过具体描写 、 、 、 等景物,写出了 的美。
20、改成转述句: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写出两句有关学习的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写出一幅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文实践。(3分)
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句歇后语是: 。
我还能用它写一句话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我明天带你到儿童乐园去玩。” (改为第三者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发起脾气来,姐姐和我远远地躲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一个人有困难,大家应该帮助他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雨刚停,太阳就出来了。(改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金文 甲骨文 隶书 楷书 小篆 草书 行书(按汉字演变过程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班主任改进并提出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们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都去参观博物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妙笔生花。
在我们周围,既有让人心动的自然风景,也有让人感动的生活情景。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写你印象中最深刻的风景。要求:语句通顺,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做到动静结合、情感真挚。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