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手怀抱里,有脚想溜掉,有火点就跑。(包)
B.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C.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D.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高)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吓唬(hǔ hu) 放肆(sì shì) 桅杆(wēi wéi)
模仿(mō mó) 呲牙(cī zī ) 一艘(shōu sōu)
瞄准(miǎo miáo) 横木(héng hèng)
3、下列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妻子:妻子和子女。)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耘田:在田间除草。)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D.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稚子:幼稚的孩子。)
4、形近字组词
坊(______) 斑(_______)披 (______) 茸(_______)焰 (_______)
访(______) 班(_______)坡 (______) 耸(_______)稻 (_______)
5、读句子,做练习。
1.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1)这句话将无名指和食指比作关公左右的________和________,凸显了中指________的特点。
(2)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结合情景写句子。
★游子回到家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体操队员____________。
(2)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根据下列提示的情景写句子。
★远处传来一声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下列句子补充为比喻句。
(1)小艇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8、填写描写方法。
①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________
②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________
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________
④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________
9、(一)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眨、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麻麻、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春光(竟、竞)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储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1.从片断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横线划下来,使短文更通顺。
2.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短文中的 、 等词语写出了海棠花的多,文中把 比作 ,是为了表现 。
4.文章主要是写了儿童,而这两个自然段却集中笔墨写了海棠花,联系全文思考,作者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么?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次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味文中画“ ”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仁爱无价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告 宣布 宣传)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 )这是栋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 高升 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 诚意)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___________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在文中的(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画出括号内最准确的词语。
【3】写出近义词。
孤独________ 依旧________
【4】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此时此刻,老人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年为什么能赢得购买权呢?在最后自然段横线上写上合适内容。
【6】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句式,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其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特别的爱
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小时候,我摔了跤,妈妈从不扶我一把,非要我自己爬起来。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不给我冰糕( )钱,叫我带水壶。平时,( )是扣子掉了,带子断了,( )鞋袜脏了,妈妈都叫我自己处理。
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逼我到机关食堂去买早餐。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早晨六点半钟,我就被妈妈从梦中叫醒,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地双腿走向食堂……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的冷,我两手端着盛满稀饭的饭盒,一步一挨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进了宿舍,快上楼了,我两手发烫,双臂酸( )疼,脚下一滑,滚烫的稀饭泼了一身。我烫得跳了起来,边哭边看,两只手背都烫红了一大块。妈妈闻讯跑下楼来,拉着我的手看了看说:“没什么,不就烫红了一点皮吗?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快回家洗一洗,换身衣服,重新去打早饭。”我想:妈妈怎么这么不心疼我呢?
晚上睡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听见隔壁房间爸爸妈妈在议论着什么,只听妈妈说:“一个人就是要多吃点苦头,多受点磨难,才能成为强者。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无情了点儿,但是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会让她终生受益的……”
说话声渐渐没有了。我感觉妈妈来到我身边,替我把被子盖严后,轻轻走出了房间。顿时,我的泪水禁不住顺着我眼角流了出来,我想: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着我。我该怎样做个妈妈所希望的孩子呢?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退缩——(________) 软弱——(________)
【3】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你觉得“我”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希望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1)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铸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出现的部分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dǎo shòu)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huā huá)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lóng lǒng)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从容不迫(______) 笔直(______) 喧闹(______)
【3】“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句话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把“小艇”的样子比作______________,介绍小艇行动时,又把小艇比作______________,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半夜威尼斯的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捐一个微笑
队伍好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稚气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励)。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着的募捐箱,纸上有字——向地中海贫血症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中学生模(mó mú)样的姑娘似乎被那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款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噘,(竟 竞)哭了起来。原来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是个大孩子,面对着意外,乱了方寸。她唯有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孩子,你给大家笑一个,你就捐个甜甜的微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
刹那间,小女孩真的笑了。泪水还挂在眼角上,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bié biè)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
母女俩径直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一个,两个,三个……我数得清清楚楚,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和字词。
【2】按要求写词语。
吝啬——反义词______简陋——近义词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乱了方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尴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来冲我们笑。虽然别扭,但很甜。”“别扭”是因为______“甜”说明______。
(2)“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般的微笑。”这句话把小女孩比作______。从这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她是______的小女孩。
【5】小女孩离开后,为什么还回过头来认真地摆出一个个甜甜的微笑?( )
A.因为大家都说她笑得很好看。
B.因为她想看看别人都捐了什么。
C.因为她妈妈说捐出自己的微笑可以表达自己的爱心,所以即使离开了,她仍然希望捐出更多的微笑,给别人带来快乐。
【6】短文中最打动你的是谁?说一说你被打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
【2】画“ ”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_____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________。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______)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______)
18、写人叙事类阅读
一记耳光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脾气好且极少发火的父亲,第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的脸颊上落下了重重的一巴掌。
起因十分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钱买了两碗小米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到家后,当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历讲给父亲听时,我本来期待一两句褒奖,不想却挨了一记耳光,猝不及防,没有任何铺垫。
我很委屈,那一晚我没有吃饭。我甚至在内心发誓,( )我有能力自立,( )离家出走。( )父亲病了,( )不再回来看他,我要让他为这一记耳光付出代价。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呆了许久。
就是在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我第一次听到一个曾经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奖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地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就应该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家东西时,你( )夸奖我,( )责备我,让我明辨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了一块湿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后勤财会部主任十几年了,经手的钱财成千上万,但我从没有拿过一分一厘。我虽清贫,却问心无愧。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因为坐车不买票和偷拿人家的东西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都是一个字——贪!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呀!”说着,父亲站起身,从衣架的西装口袋里取出钱包,掏出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叮嘱我:“你再去游泳,还坐原来的那辆公交车,要多买一张票,向售票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我虽然还不能完完全全地懂得父亲话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直觉我感觉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
从那以后,每逢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那一记耳光,想起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猝不及防:________
(2)问心无愧: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不是……而是…… 如果……就…… 即使……也……
【3】认真阅读短文第3到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挨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被父亲打了一耳光后,感到非常_____、_____。
【4】能把第5自然段中的“呆”换成“站”吗?为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呆”和“站”意思相近。
B.不能,“呆”可以是坐着或者站着,而“站”就是站着。
C.不能,因为“呆”表示父亲当时可能也没想到自己会打儿子,会让儿子这么恨自己,所以一时间也愣住了,不知所措。
【5】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6】下面对短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短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B.父亲给“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让我以后不恨他,能回来看他。
C.短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做到了首尾呼应,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D.“我”听完父亲的故事后理解了父亲这么做的原因,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抵制住了金钱的诱惑。
【7】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7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的一生都要求自己终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分)
凝视( ) 屹立( )
(2)画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分)
(3)为什么说“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2分)
(4)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2分)
他的一生都要求自己终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0、不改变句意,修改下面的病句。
你去劝劝他,过去的往事就不必再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齐威王对田忌说:“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
(2)人的聪明和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_____________
22、我能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条伟大的路。(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又红又大的果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成长,就是一段美妙的记忆;成长,就是一段蜕变的过程;成长,就是从懵懂到成熟的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你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请把事情中令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注意流露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