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聪明(________) 渺小(________) 容易(________)
简单(________) 镇静(________) 特别(________)
2、句子万花筒。(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
(1)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3)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5)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眼金睛。(我能分辨它们的不同,然后组词)
侵( ) 孤( ) 浸( ) 弧( )
猬( ) 梓( ) 渭( ) 辞( )
4、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潸潸)
眼(____) 绿(____) 急(____) 乐(____)
汗(____) 白(____) 笑(____) 哭(____)
5、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______)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______)
6、古诗练习。
寒 食
,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_____ (2)御柳:_____
(3)汉宫: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
【4】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的作品,这是一首诗(填诗体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精妙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 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C. 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5】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列杜甫的两首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①。
感时②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③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④欲不胜⑤簪。
【注释】①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抵:值,相当。④浑:简直。⑤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_______”,他与李白合称“______”。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陷落)
B.花重锦官城(沉重)
C.晓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白头搔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3】任选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_____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多用这两句诗来赞美_______的人,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春夜喜雨》为“喜”,《春望》为“悲”。
B.《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
C.《春望》这首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涵上较《春夜喜雨》更广阔。
D.《春夜喜雨》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春望》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 ,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9、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__________
①当晩的高潮自然是抓周。床前设了长案,上面摆了各色物事。一册《论语》,一只官星印,一把桃木制的青龙偃月刀,另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钗环,酒令筹筒,可谓面面俱到,满当当一桌。云嫂将哥儿抱过来,让他伏在案前,边说,除了做皇帝,我们哥儿是什么都挑得拣得。
②这一说,孩子竟收住了笑,脸上一时有肃穆的表情,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案子的琳琅。众人便笑,说些鼓励的话。他身子倾一下,左右看看,手抬一抬,似乎要落在《论语》上。旁人就说,好,腹有经纶,要做锦绣文章。谁知他却眼神一转,胳膊挪一下,又去碰了碰青龙偃月刀。众人又说,好,文治武功,将来是个将才。他却依然没有捡起来,望一望云嫂,又望一眼昭如,竟然坐定了,不再动作。只是眼里含笑,心平气和地看这一圈大人,像是在看风景。过了半晌,人们终于有些焦急。云嫂索性将一只算盘,在他面前拨拉。按说这很不合规矩,但大家都了解她的心意。他抓一下算盘,起码是个圆场,说明有意陶朱事业,家睦这爿店后继有人。哥儿眼珠子跟着算盘珠子走,但并未伸出手去,反而将个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吮够了,取出来,仍然是稳稳地坐着。脸上的笑容更为事不关己,左右顾盼,好像是个旁观的人。
[注释]文段选自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所选部分是小说主人公卢文笙周岁宴上的情景。
【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腹有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不关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选文的内容连一连。
抓《论语》 文治武功,将是将才
抓青龙偃月刀 有意陶朱事业,后继有人
抓算盘 腹有经纶,做锦绣文章
【3】请为选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选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①段的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其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____________,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周岁宴上抓周这个颇有仪式感的活动体现了哪些文化传统?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个真实的故事来源:学|科|网]
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朋友起得很晚,池塘已经游满了大大小小的鸭子,几只晚来的还拖着肥胖的身体在公路上摇摇摆摆,夹在稀疏的路人中显得有些滑稽。朋友恶作剧地走近鸭群,突然猛一跺脚,受惊的鸭子四处逃窜,“嘎嘎”地叫着,有的还张开翅膀,扑打着,来个个趔趄。
可突然之间,朋友惊呆了,他看到了一只飞行的鸭子!它的飞行姿态不敏捷,双翅的每一次扑打都显得很吃力,很笨拙,简直像是在空中爬行。它飞得很慢,仿佛随时都可能落下来。但是它却一直在飞着,扑啦扑啦地,越过朋友的头顶,一直飞到西面的池塘上空,双翅一敛,落了下去。
朋友莫名兴奋。他不由自主地追过去,一池绿水,半塘灰鸭,一样的安详,他辩不出究竟是哪一只鸭子刚刚进行了那摄人心魄的飞翔。朋友相信自己决不会看错,它分明就落在了池塘里,它也决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家鸭,家鸭不可能会飞,更不可能连续飞行近200米!他决心要找到这只会飞的鸭子,于是捡起池塘边的一块大石头,用力向池塘中央抛去。随着“哗啦”一声响,鸭群四散天来,其中一只飞起来落到一个农户家里。朋友紧追到农户家,表示要看一看这只会飞的鸭子。主人漫不经心地说,其实没有什么好看的,这只鸭子连条腿都没有。原来,这只鸭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老鼠咬掉了双脚,主人以为必死无疑,也没去理会它。谁知,它不但没有死,还慢慢长大了,而且学会了飞行!每天早晨,它就从巢里直接起飞,到200米外的池塘里游泳,晚上再飞回来。
鸭子,没腿,会飞——鸭子所以会飞,是因为没有腿。确实,人生之中难免会遇到逆境、困境,甚至致命的打击,是一蹶不振还是在逆境中奋起而学会飞翔,全在于我们内心的选择。
【1】“滑稽”的“稽”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敏捷——( )
不由自主——( )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不经心: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蹶不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文段主要写了
【5】读了这篇充满哲理性的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住美国学生站起未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接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选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请按文段内容填空。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历史 ________的斗争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在休息。
【1】“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中“光景”的意思是( )
A.风光景物
B.情景。
C.看样子,表示推测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具体介绍了除夕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活动。
【4】文段中画线句子是从“味”的角度,描写除夕的热闹。请你从“声”的角度,用一两句话描写你家乡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刘邓大军渡黄河(节选)
午夜时分,渡河命令下达了。我军大炮首先向南岸的敌军阵地开火,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寂静的夜空,火光映红了滚滚黄河水,千百只帆船载着我军健儿杀向黄河南岸。我野战军主力 4 个纵队,在 300 余里地段上一举突破敌军防线,渡过了黄河天险。蒋介石鼓吹的“黄河战略”神话,只一夜工夫就(无影无踪 烟消云散), 成为历史的笑谈。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从此(揭开 掀开)了序幕。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表示数字的词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句话揭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一只鸟又飞走了
①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117给他听。117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②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③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鸟,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思考——( )不解——( )悲伤——( ) 珍贵——( )
【2】儿子把“秒”听成“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句话是说鸟儿应该属于大自然,不要随意捕捉它们。
B.这句话是说因为时间是公平无私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多做停留。
【5】从文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一个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1)一颗星星落下来。(2)小女孩说:“有一个人快要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18、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把”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缩句)
2.用“生气”的不同词义造句。
(1)活力;生命力。
(2)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3.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21、题目:小事不小
提示:小事往往包含着智慧、道理;小事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真可谓“小事不小”。你在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小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