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反义词。
黑暗—________ 讨厌—________
2、成语不离“舌”。
(1)形容说话轻薄(______) (2)形容惊诧无言(______)
(3)形容能说会道(______) (4)形容不善辞令(______)
(5)形容随声附和(______) (6)形容人多嘴杂(______)
3、根据文化常识填空。
(1)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________》,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蒙娜丽莎》是________(国家)著名画家________(人名)所作,作品让人回味无穷的就是蒙娜丽莎的“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dàng dí xùn sè yáng yì qī hēi zhú sǔ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ùn (_________)工 (________)岭 (_______)俏 (_______)马
5、《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他被尊称为______。
A.诗佛 B.诗鬼 C.诗魔 D.诗狂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 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湖州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1】本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
【2】从诗中,你可以读到湖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3】有人说,诗中的“行遍”和“只合”连用表意巧妙,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代诗人李煊的《湖州陪太守南园宴》中“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其中的“苏学士”就是宋代诗人______。他在湖州任上,因_____________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8、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青玉案①·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宝马雕车④香满路。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⑥玉壶:比喻明月。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指盛装的妇女。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___,此夜称元夕或元夜。“青玉案”是词的________。
【2】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
A.东风夜放花千树。 B.更吹落,星如雨。
C.宝马雕车香满路。 D.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结合注释,试着描述下面词句描写的热闹的场面。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渲染佳节之夜欢腾热闹的景象,其中写到的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吹落,星如雨”描写了漫天的繁星,一明一灭,好像雨一样落下来,比喻新颖奇特,而又贴切自然。
B.“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C.词的上阕极力渲染元夜繁华热闹的场面,为下阕人物的出现布置好背景。
D.“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词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9、课内阅读。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选文第1自然段写无名指和小指虽然能力_______,但也有__________的时候。
【2】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这朵“兰花”中“__________的两瓣”。
【3】结尾以手指的全体比喻________________,阐明“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这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4】读了选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战士们从屋里冲了出来。随着啪的一声枪,鬼子官被击中了。他身子一拱,滚到了嘎子脚下。嘎子连忙________起身边的一把扫帚,使出浑身力气朝鬼子官身上________去,可是不顶用,鬼子官已经把枪掏出来了。嘎子一急,________上去,用身子使劲________住了他的胳膊,又狠狠________住他的手腕,把手枪________了下来。鬼子官一翻身把嘎子踹开,想去夺枪。区队长一甩手,又补了他一枪。鬼子官腿一蹬,不动了。
随着一片冲杀声,反攻开始了。战士们从屋里涌出,冲(chōng chòng)向了大街。鬼子们纷纷四下逃散,________被击倒(dǎo dào)了,________举手投降(xiáng jiàng)……
【1】在横线上填正确词语。
【2】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冲________(chōng chòng)向 击倒________(dǎo dào)
投降________(xiáng jiàng)
【3】嘎子夺枪时的一连串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________。
【4】你想对嘎子说:________。
11、综合性学习。
【1】通告中有很多数字,照样子,写出它们所指的内容。
(例)50万名:每年得益于输血而康复的病人人数。
(1)450毫升:____________________
(2)45分钟至1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65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献血使用的器具(注射器、胶管、胶袋)均经过消毒,而且都是一次性的”,通告中的这条信息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你可以加入献血者的队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启示
[新加坡] 尤今
这是一件发生在童年的小事。我的爸爸也许已经把它忘记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影响 印象)。
那年,我9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了一团,好像连头发,也都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躁 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颓然放下了,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邻居以(责备 责骂)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用力关上……”
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十指连心,父亲此刻(猛烈 剧烈)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9岁的儿童,我所关心、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来打我。父亲不曾。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地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狠打她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她!”
父亲的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的启示: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谢谢您,爸爸!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按要求写近义词。
(1)“我偷眼瞅父亲”,句中的“瞅”可以换成______、______。
(2)“父亲即刻(暴躁 暴怒)地扬起了手”,句中的“即刻”可以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____)
A.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 B.形容畅快。
(2)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颓然放下了。(____)
A.倒塌 B.萎靡 C.败坏
【4】读文中的画线句,“我”偷眼瞅父亲时心里会想什么?父亲原本想打“我”,但最终没打,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随着网络的普及,广告也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好的广告既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也是一种现代文化的享受。阅读下面的广告语,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人生或是一次勇敢的探险,或是虚掷光阴。 一红牛广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足浴店广告
味道好极了。 一雀巢咖啡
动态的诗。向我舞近。 一丰田汽车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一丰田汽车
【1】最后一则广告可以作为哪类产品的广告词? ( )
A.丝币广告
B.牛奶广告
C.巧克力广告
D.饼干广告
【2】从以上广告中选择一个,说明其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对广告词的了解,自己拟一则广告,范围不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的微笑是最美的花
①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
②一些平凡的日子,平凡的人,平凡的细节,就如同这个季节常有的毛毛雨,看似漫不经心,却常常把你的心灵濡(rú)湿。
③一天晚上,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空气中偶尔飘来桃花的幽香,我和妻子拎着大包小包,在百盛商场门口等出租车。刚有一辆空车驶近,一位抱孩子的妇女就急匆匆地奔了过去,等拉开车门,却发现忘了带钱包。“糟糕,”妇女有些尴(ɡān)尬(ɡà)___嘟囔着说___只顾抱孩子上医院___急糊涂了___妻子一听,二话没说,赶紧把自己的零钱递给妇女。妇女正踌躇,旁边又有人掏出零钱递过来,她更是左右为难。出租车司机一看,笑起来:“谁没点儿难事啊,上车,免费送你。”这一来,掏钱的人尴尬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④这样的细节,缀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无须刻意寻找,只要怀着同样的真诚,不管在何处,你都会与它邂(xiè)逅(hòu)。
⑤就在第二天,我驾车去办事,在富乐路口等红灯。同行的朋友说,这里曾经是绵阳第一个女子岗亭,值勤的女警可漂亮了,一道风景线呐。可惜呀,如今的漂亮女孩,都经不起日晒风吹雨淋,不愿去当马路天使。正说着,黄灯闪亮了,我松开手刹车,准备起步。不料,年轻的女警却微笑着打了一个缓行手势,随即,又笑容满面地向斑马线跑去。
⑥原来,一个年轻的孕妇正走在斑马线上,汽车发动的引擎声,让她有些慌乱。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两个人神态自若地从等候的汽车前面走过,像贵宾检阅仪仗队,又像至亲至爱的两姐妹在私家花园里悠闲散步。仿佛一道(灿烂 绚丽)的彩虹划过,我和朋友都被女警(灿烂 绚丽)的笑容怔住了。我们突然发现,笼罩在连绵阴雨中的城市,(果然 居然)也如此美丽。
⑦朋友说,一个灿烂的微笑,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每一次绽放,都是一次感动,温暖了别人,也温暖着自己。这么说,笑容绽放的绵阳,不就是一个美丽的花园吗?行走在这座城市,我常常想起冰心写的那段话:“爱在左,情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挥,不觉得悲凉。” 事实上,有很多绵阳人都爱读这段话。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都在想,冰心老人描写的,是不是我们自己啊?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阅读时,遇到“踌”字不认识,可用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踌躇”一词在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①犹豫不决;②得意的样子。联系语境,“踌躇”在本文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2】给短文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补上所缺的标点符号。________嘟囔着说________只顾抱孩子上医院________急糊涂了________
【3】选择去短文第⑥自然段中合适的词语。(灿烂 绚丽)________的彩虹 (灿烂 绚丽)________的笑容
(果然 居然)________也如此美丽
【4】回答问题。
①初读短文时,我知道本文所讲的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季,地点在绵阳的________。
②再读短文时,我知道短文围绕“绵阳,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城市”这句话写了两件事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而第________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精读短文时,我发现文章多处写到了“笑”,每一处“笑”都能体现当时人们的心理活动,比如第③自然段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愣了好一会儿,又“扑哧”一声笑了”,这时大家内心想的可能是________;再如第⑥自然段中“女警搀起她的手,轻声说着什么,年轻孕妇立刻笑了起来”,这时年轻孕妇内心的感受是________。而无论文中哪一处的“笑”,都有一个共同点,用文中的话说,那就是“________。”
④再细细回味短文,我品味出文章末尾的一句话表达了“我们”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1)敌人杀害了李大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做好了八宝粥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完了那本故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原来”,意思是发现以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以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2. 抒写真情实感,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