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遂宁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其独裁野心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但在该法中又明确规定了“人民主权”和“人民自由权”等内容。这从侧面反映了

    A.袁世凯被迫实行民主政治

    B.袁世凯为其专制统治寻找历史依据

    C.民主政治已成为历史潮流

    D.启蒙思想是袁世凯统治的理论基础

  • 2、春秋初年,会盟的主持者、参与者多为各诸侯国国君。诸侯之间的会盟不再经过周王的批准;没有周王主持或参加的盟会几乎连年不断。这表明,此时

    A.诸侯联合助推统一趋势加强

    B.宗法分封制体系走向崩溃

    C.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完全丧失

    D.贵族统治新秩序亟待构建

  • 3、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彗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彗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出当时

    A.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

    B.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 4、西周时期,很少有个体脱离宗族的现象,宗族内部一定程度上实行“异居而同财”。春秋时期宗族实体逐步解体,统治者鼓励人们进行商品交换以促进农业生产。由此可知

    A.生产力进步为新的经营方式提供了条件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宗族实体的解体

    C.宗法制的瓦解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统治者为增加收入而强制要求民间分家

  • 5、这座古城位于盆地的南端,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具有2700多年历史。古城模仿灵龟形状而建,城墙为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池有6座城门,东西各二,南北各一。这座“古城”

    A.为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

    B.是著名商帮徽商的发源地

    C.“舟楫塞港,街道肩摩”

    D.曾出现“三千烟灶九千丁”的繁盛景象

  • 6、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A.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D.建设“福利国家”

  • 7、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发现的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遗址,发掘出了大量石铲、斧、石刀、石镰、石磨盘等实用性器物。这些“器物”说明,当时(     

    A.打制石器技术发达

    B.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C.农耕经济已经产生

    D.手工业开始独立化

  • 8、宦官专权干政是明朝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至明中后期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干政的范围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司法、军事等各个领域,很大程度上掌控着国家命脉。这一现象反映了

    A.宦官专政致使封建王朝盛极必衰

    B.明代中央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D.明朝后期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 9、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存在差异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 10、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也是在与经常泛滥的洪水斗争过程中留下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经由古代希伯来人和希腊人的传承,一直影响至今。材料说明(     

    A.自然环境塑造文化特色

    B.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初具雏形

    C.地域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D.世界农耕文明区域不断地扩大

  • 11、如图为民国二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交通部技监的任命状。任命状有时任大总统袁世凯、代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交通部总长朱启钤的签名。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①责任内阁制的实行   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③京张铁路的修建       ④中国近代铁路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唐代政府和汉代之不同。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这表明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普及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13、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但是到了后期,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

    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智、诡界限逐渐消失

    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 14、下表是1904~1910年晚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类别

    法律法规内容

    数量(部)

    时间(年)

    综合性法规

    商律、注册

    7

    1904~1906

    行业性法规

    铁路

    10

    1903~1908

    劝导奖励实业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

    8

    1905~1910

    A.法律实施保障了经济的繁荣

    B.经济实现了近代化

    C.政府重视经济的法治化管理

    D.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 15、郡县制几乎盛行于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据《史记》记载:“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对此制度解读不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秦代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C.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 16、18世纪,无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社会上层和知识界都曾有人对中国的法律制度、科举选拔制度等称道不已,然而他们的赞赏之情,却始终未能转变为其本国的现实制度,根本原因在于(     

    A.赞赏者没有足够实权和影响力

    B.这些制度不适合欧洲变革需要

    C.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模糊不清

    D.中西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差异

  • 17、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由此可知,该设想

    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D.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 18、周代实行国人参政制,运用舆论褒贬当局、参与朝会、举行起义和暴动是国人对朝政施加影响的常见方式。国人集会对所议政事不但有发言权,而且有表决权。当政局动乱之际,国人在推举摄政的过程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材料反映出周代(     

    A.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激化

    B.政体中具有原始民主成分

    C.贵族权力受到了较大限制

    D.原始民主植根于悠久历史

  • 19、雍正朝,有记录的(皇帝)引见文官数量共计5750名,这些官员去向如表。表中信息表明

    雍正朝引见文官去向统计表

    项目

    单向任职

    双向任职

    京官

    地方官

    由地方官到京官│

    由京官到地方官

    多次双向流动

    人数

    374

    4346

    171

    780

    59

    A.皇帝重视地方治理

    B.京官文化素质更高

    C.官员流动性较缺乏

    D.注重官员基层经历

  • 20、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修改“八二宪法”,将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

    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政治制度体系初步确立

    D.法制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 21、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移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A.官制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布局

    B.皇帝私人事务与国家事务完全分离

    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官僚体制

    D.仍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点

  • 22、《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认为气是世界的原初物质,阴阳二气交互作用而生成宇宙万物;并强调“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说明《黄帝内经》(     

    A.强调生命活动的物质性

    B.助推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兴起

    C.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已科学认识人体的形神关系

  • 23、由于多年战争及欧洲国家兑换黄金,到1971年,美国黄金储备减少60%。1973年,欧美爆发经济危机,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这导致了

    A.美国失去世界金融霸主地位

    B.美元被欧元取代

    C.美国寻找新的美元挂钩标的

    D.尼克松总统下台

  • 24、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中,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大党激进派领导人是

    A.提拉克

    B.阿拉比

    C.甘地

    D.尼赫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多极格局。

     

  • 2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 27、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 28、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________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________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________,具有________;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________④历代统治者采取________,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________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30、________的胜利(填战役名称)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 31、重要的会议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在下列会议与其对应的主题之间配伍。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E. 中共八大

    F. 八届九中全会

    G. 十一届三中全会

    H. 中共十二大

     

    ①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是—   ②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是—

    ③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   ④标志进入国民经济的调整阶段的是—

    ⑤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   ⑥第一次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为主题的是—

    ⑦为反帝反封建,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是—

  • 32、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下列选项对上述两件大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 33、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 3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1942年元旦《________》的签署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A.中国古代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________》。

    B.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突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什么?

    C.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提出的两个著名的原则是什么?

    D.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中国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________

    E.19世纪俄国芭蕾舞剧《天鹅湖》著名杰作作者是谁?

  • 36、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组织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推动中国历史进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国民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中共中央及时召开了什么会议进行纠错和调整大政方针?此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总方针?

    (2)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会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4)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有何重大意义?确定的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 37、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其影响。

  • 38、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 39、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了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梭伦改革的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该项措施是怎样限制原有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2)上述改革都遭到了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王安石最后被罢官,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