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关于孔子与墨子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
记述 | 出处 |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 | 《韩非子·显学》 |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 | 《吕氏春秋·不二》 |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 | 《淮南子·要略》 |
A.墨家挑战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B.墨家与儒家并没有相通之处
C.墨家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
D.儒墨关系很早就已受到关注
2、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移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A.官制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布局
B.皇帝私人事务与国家事务完全分离
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官僚体制
D.仍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点
3、雍正朝,有记录的(皇帝)引见文官数量共计5750名,这些官员去向如表。表中信息表明
雍正朝引见文官去向统计表
项目 | 单向任职 | 双向任职 | |||
京官 | 地方官 | 由地方官到京官│ | 由京官到地方官 | 多次双向流动 | |
人数 | 374 | 4346 | 171 | 780 | 59 |
A.皇帝重视地方治理
B.京官文化素质更高
C.官员流动性较缺乏
D.注重官员基层经历
4、1975年,日本中央政府机关中的50万名公务员中,高等学校毕业的占90%,高级官员中基本上全是大学毕业生,其中尤以东京大学的毕业生为多。1978年英国文官队伍中的专家人数已达到45000人,比1968年增加了一倍。这些现象( )
A.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B.契合了社会管理复杂化趋向
C.破坏了政治中立的原则
D.解决了严峻的青年就业问题
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
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6、下图是中国与日、美、欧、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与美日欧的关系更密切
B.中国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平台发展经济
C.欧盟经济发展速度超过美日
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
7、苏东坡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8、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轰轰烈烈,有人评论说实际上每个互联网企事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例如:淘宝是互联网+零售:小米是互联网+制造:0Q是互联网+通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互联网已经部分改变了中国的产业结构
B.互联网发展完全颠覆了传统行业
C.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互联网给行业带来的都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9、史载,春秋战国时期出产铁矿石的山有3609个。在山东省淄博市发现的春秋时期的冶铁遗址,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在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采矿遗址,有井巷支架,还有运输、通风、排水等设施。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B.矿冶业获得较大发展
C.区域技术交流日益频繁
D.政府垄断经营矿冶业
10、光绪六年(1880年),直隶提督刘铭传认为铁路是自强之“机括",建议修筑铁路。但侍读学士张家骧举“生事”“扰民”"“布利”等“三弊”,内阁学士徐致祥更列出“靡费”“资敌”等“八害”,结果,“延臣谏止者多,诏罢其议”。这反映了
A.观念落后阻碍了中国近代化
B.近代国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C.清政府不重视发展交通事业
D.近代中国尚不具备筑路条件
11、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 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 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13、南北议和期间,孙中山提到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他没有坚持把满族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
A.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发展
B.反映了新三民主义的精神
C.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
D.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
14、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由此可知,该设想
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D.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15、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一变化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
D.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6、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一人,独立行使监察职能。刺史制度( )
A.实现了对丞相的权力制衡
B.成功解决了诸侯封国问题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完善了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17、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意味着混乱冲动,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好。他们提出上述观点的原因是
A.雅典民主存在着局限性
B.雅典城邦公民道德丧失
C.直接民主不利于城邦发展
D.雅典民主阻碍了哲学发展
18、从历史发展趋势看,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的众多城市
A.增强了领主力量
B.助长了教会的扩张
C.壮大了割据势力
D.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19、垄断组织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资本和生产的日益集中
C.资本主义工业高速发展
D.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0、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不阿权贵,却可以“为知己者死”。但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渐失,他们依傍古人,拘泥经典,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儒家思想正统化
B.小农经济的发展
C.专制制度的加强
D.科举制度的僵化
21、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22、近几年,网络订餐日益盛行,街头随处可见载着“美团外卖”、“饿了么”送货箱的快递车辆,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城市公共交通推动了快餐行业创新
C.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
23、以下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内容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C.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D.允许自由贸易
24、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中,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大党激进派领导人是
A.提拉克
B.阿拉比
C.甘地
D.尼赫鲁
25、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血了________捍卫了________。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________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________得到提高。抗战的胜利为________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6、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________》,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了的________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________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27、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________,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________和尊严,肯定人的欲望,反对教会的________,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提倡________,追求知识。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的主要矛盾是________。
29、完成表格
领域 | 时间 | 成就 |
国防 | 1958年 |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________ |
1964年 | 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 |
1967年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
1970年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发射成功 | |
医学 | 1965年 |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农业 | 1973年 |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________ |
30、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________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________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________,具有________;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________④历代统治者采取________,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31、请回忆课本知识将下列横线上所缺内容填充完整。
(1)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________社会的开端。
(2)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________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成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3)________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是________。
(5)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________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6)毛泽东创建的________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7)________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8)1935年________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国共两党组成________战线,在正面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10)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________战役。
32、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强调制度与秩序。
33、________(填条约名称)是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定。
34、________的胜利(填战役名称)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35、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36、新航路的开辟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简要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37、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而这种研究又直接关系到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何使人向善问题上,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的古希腊思想家是谁?列举一个他的思想主张。
(3)为宣扬人文主义,近代意大利掀起了什么运动?指出这一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
(4)中西方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启迪意义?
3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39、简述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及德国代议制确立的过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