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广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27年8月,湖南省委决定把湖南秋收起义区域划分为湘中、湘南、湘西和西南四个区。这个计划遭到毛泽东等的坚决反对。湖南省委最终决定“放弃其他几个中心”,只举行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四围各县的暴动”。这说明当时

    A.毛泽东对秋收起义有正确的认识

    B.湖南省委“左"倾思潮强烈

    C.秋收起义使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

    D.共产党革命领导经验的不足

  • 2、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 3、1926年,一位父母早亡的电车公司司机结婚时,兄嫂腾出卧房改设礼堂以助其完婚。新娘自行乘车至新郎居所,并未举行“亲迎”之礼。在婚礼之时,新娘着红袍、戴凤冠,行三拜之礼。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年轻人尚未认同西式婚礼

    B.婚俗因家庭条件而发生变异

    C.新旧婚姻观念的尖锐对立

    D.传统的婚恋价值观趋向崩塌

  •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漠

  • 5、宋明理学是儒家文化的新发展,其中提出“心学”的明朝思想家是

    A.陆九渊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 6、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

    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 7、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以下主张属于荀子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 8、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B.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C.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D.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 9、以下表格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B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国义务教育体系形成

    C

    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D

    至2020年年底,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A.A

    B.B

    C.C

    D.D

  • 10、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卑。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A.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

    B.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

    C.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

    D.扩大科举范围,笼络天下英才

  • 11、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30年代主要是在根据地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群众运动;20年代则是成立农民协会....

    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

    B.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变化

    C.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D.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 12、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13、1917年5月,俄国有108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8700人。6月有125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38455人。7月,有206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47750人;65个省中有43个省都发生了农民暴动。由此可得出的事实是

    A.经济困难催化了十月革命

    B.专制统治已难以继续维系

    C.民主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D.建立工农联盟有其必然性

  • 14、下面是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B.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D.帝国源于爱琴海区域

  • 15、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6、史学家戴逸论述:“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B.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

    C.放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

    D.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

  • 17、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大王后来改称“天皇”),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后

       

    A.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

    C.豪族地主转化为政府官僚

    D.武士集团力量不断壮大

  • 18、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 19、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 20、观察下边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最合适内容是

    A.东周、开放与融合

    B.战国、分裂与融合

    C.东周、分裂与融合

    D.战国、开放与融合

  • 21、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 22、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 23、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

    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

    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

    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

  • 24、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B.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腐败

    C.共产党善于革命的宣传

    D.三大战役取得决定胜利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的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关系标志着   的出现

     

  • 2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________________的起点。

     

  • 27、________》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 28、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_____国家。

     

  • 29、观察《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的字母标号。

    (1)Paper意为纸草,是一种水生植物经加工后成为书写象形文字的材料。古代盛产这种植物的大河流域是( )

    (2)早期农业出现“南稻北粟”格局的地区是( )

    (3)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城邦制度开始形成的地区在( )

    (4)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的统治中心位于( )

    (5)古代某一帝国,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并把整个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海,这个帝国的发源地是( )

  • 30、________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但不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根源,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

  • 31、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________________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 3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  

  • 3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__________________(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 34、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________”,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________》,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请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列举这一时期主要的航海家及其开辟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 36、什么叫“福利国家”?

  • 37、戈尔巴乔夫的措施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些措施?(从经济和政治角度思考)

  • 38、苏联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是什么?

  • 39、非洲的抗争主要形式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