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成立中华民国
C.谋求民族独立
D.发展资本主义
2、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3、1917年5月,俄国有108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8700人。6月有125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38455人。7月,有206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47750人;65个省中有43个省都发生了农民暴动。由此可得出的事实是
A.经济困难催化了十月革命
B.专制统治已难以继续维系
C.民主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D.建立工农联盟有其必然性
4、《论语·乡党篇》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怎么样,而是首先问伤人没有。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思想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5、宋明理学是儒家文化的新发展,其中提出“心学”的明朝思想家是
A.陆九渊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6、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毛泽东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B.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7、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探索与实践。在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1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复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D.民族复兴、民族觉醒、民族独立
8、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9、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10、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时间 | 反思与突破 |
1956年 | 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 |
1958年 | 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
1959年 | 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 |
1961年 |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12、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 )
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
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13、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 ,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秦始皇意在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
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
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14、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B.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C.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D.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15、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30年代主要是在根据地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群众运动;20年代则是成立农民协会....
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
B.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变化
C.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D.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16、“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原来宰相的谋议也演变为议决而不仅是皇帝决策时的参考。”该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
A.集体决策、制约皇权
B.分工明确、民主运作
C.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D.宰相权重、威胁皇权
17、东汉末年,民间兴起了乡闾清议品评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到了曹魏时期出现“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这可用于说明( )
A.选官制度改变利于激发官民责任感
B.九品中正制标准是门第
C.曹魏统治者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
D.曹魏亟需人才巩固政权
1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19、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21、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22、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3、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24、立春,是春天之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加以庆祝。如隋代,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门外的东侧,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这说明统治者
A.鼓励商业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农业生产
D.强化思想控制
25、清朝雍正年间设________,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6、“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7、迈入工业社会工业化是近代社会发展主要趋势和追求。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大事年表。
28、1935年,日军制造了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9、________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内阁。
3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________和________的起点。
31、1912—1919年期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属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行业发展速度最快。
32、“自然状态下,常有个人能力无法应付的境况,必须通过与其他人的联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愿意联合起来。人们联合在一起,以一个集体的形式而存在,这就形成了社会。社会的契约是人们对成员的社会地位的协议。”材料体现的是_______ (启蒙思想家)的“ _______”论(学说)。
33、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4、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______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______,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5、早期工人运动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36、“福利国家”是如何调整的?
37、什么叫“福利国家”?
38、法西斯主义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9、什么叫文艺复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