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下列等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A.
B.
C.
D.
2、在中,
,
,
,则
( )
A. B、
C.
或
D.
或
3、已知函数,则
( )
A.
B.
C.
D.
4、若直线经过点
,且
是直线
的法向量,则直线
的方程为( )
A.
B.
C.
D.
5、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
,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
两点,
为坐标原点,直线
的斜率之积为
,则
|的最小值是( )
A.32
B.36
C.42
D.46
6、已知复数,则
的虚部为( )
A.
B.
C.
D.
7、﹣401是数列﹣5,﹣9,﹣13,﹣17中的第几项( )
A.第98项
B.第99项
C.第100项
D.第101项
8、用0,1,2,3,4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的个数为( )
A.24
B.48
C.60
D.72
9、已知,
,则
( )
A. B.
C.
D.
10、设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的最小值是( )
A.2
B.3
C.4
D.6
11、已知直线与
相交于
两点,且
为等边三角形,则实数
( )
A.或2
B.或4
C.
D.
12、正方形绕某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是( )
A.圆柱 B.圆锥
C.圆台 D.两个圆锥
13、在下列四条抛物线中,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1的是( )
A.
B.
C.
D.
14、已知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
为坐标原点,
是双曲线在第一象限上的点,直线
分别交双曲线
左、右支于另一点
,若
,且
,则双曲线
的渐近线方程为
A.
B.
C.
D.
15、《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四尺. 高三尺.何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 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米堆底部的弧长为4尺.米堆的高为3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 )
A.7斛
B.3斛
C.9斛
D.12斛
16、在某次高三联考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已知参加本次考试的学生有
人.则本次考试数学成绩大于
分的大约有___________人.
(参考数据:,
)
17、已知偶函数是定义在
上的可导函数,当
时,
且
,则
的解集为___________ .
18、双曲线,过定点
的两条垂线分别交双曲线于
、
两点,直线
恒过定点______.
19、一次数学考试后,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问数学考试成绩,数学老师对他们说:甲乙两位同学考试分数之和与丙丁两位同学考试分数之和相等;乙同学考试分数介于丙丁两位同学考试分数之间;丙同学考试分数不是最高的;丁同学考试分数不是最低的.由此可以判断分数最高的同学是__________.
20、已知椭圆焦点在x轴上,且,
,则椭圆方程为______.
21、已知函数f(x)的导函数为,
,则
___.
22、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随机取点P,则点P到正方体各顶点的距离都大于1的概率为 .
23、在二项式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列,则
___________.
24、函数,则
在
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25、若向量,
,且
与
的夹角余弦为
,则
等于___________.
26、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1)求该数列的公差和通项公式
;
(2)设为数列
的前
项和,若
,求
的取值范围.
27、从某校高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名学生,将他们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满分100分,成绩均为不低于40分的整数)分成六段:[40,50),[50,60),…,[90,100]后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求图中实数a的值;
若该校高二年级共有学生600名,试估计该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低于60分的人数;
若从数学成绩在[60,70)与[90,100]两个分数段内的学生中随机选取2名学生,求这2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大于10的概率.
28、(1)用综合法证明:设,
均为正实数,且
,则
;
(2)用反证法证明:在
上无零点.
29、已知函数,
(
,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当
时,求函数
的最大值;
(3)若,且
,比较:
与
.
30、已知双曲线.
(1)过点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
,
两点,点
能否是线段
的中点,为什么?
(2)直线与双曲线有唯一的公共点
,过点
且与
垂直的直线分别交
轴、
轴于
,
两点.当点
运动时,求点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该轨迹是什么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