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比鸿毛还轻。
(3)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
(5)《周易》中说“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懂得变革,国家才能发展得更好。
(6)诗人常借具体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于谦以石灰自喻,“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的品格;《竹石》中,“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两句描写了竹子不屈不挠的品格,这也是诗人郑燮高尚人格的写照。
2、我会按要求补充四字词语。
(1)填写动物名称。
笔走(_____)(_____) (_____)背(_____)腰 (_____)假(_____)威
(2)填写身体部位或器官名称。
呆(_____)呆(_____) (_____)惊(_____)跳 指(_____)画(_____)
3、查字典。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四字词语。
(1)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______)
(2)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______)
(3)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______)
(4)形容连续不断地赞扬。(______)
5、规范书写词语。
róng shù wǔ mèi shí bēi juān kè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6、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将文中的词补充完整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中景物说说写景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从“落日残霞”可以看出曲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时候)的景色。
【2】此曲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前四行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后两行中“青、绿、白、红、黄”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又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
8、灭 胡 曲
唐 岑参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1】对“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净”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
B. 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
C. 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
D. 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
【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______
【3】全诗通过_______和 ______,表现了______。
【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毛毛虫的建议(节选)
“你满意现在的样子吗?。毛毛虫说。
“哦,如果你不在意的话,先生,我想再大一点,”爱丽丝说,“像这样三英寸高,太可怜了。”
“这正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高度。”毛毛虫生气地说,它说话时还使劲儿挺直了身子,正好是三英寸高。
“可我不习惯这个高度!”爱丽丝可怜巴巴地说道,同时心里想:“我希望这家伙可别发火!”
“不久你就会习惯的!”毛毛虫说着又把水烟管放进嘴里抽起来了。
这次,爱丽丝耐心地等着它开口,一两分钟后,毛毛虫从嘴里拿出了水烟管,打了个哈欠,摇了摇身子,然后从蘑菇上下来,向草地爬去,只是在它爬的时候,顺口说道:“一边会使你长高,另一边会使你变矮,”
“什么东西的一边,什么东西的另一边?”爱丽丝想。
“蘑菇,”毛毛虫说,就好像爱丽丝在问它似的说完了话,一刹那就不见了。
有那么一两分钟,爱丽丝端详着那个蘑菇,思忖着哪里是它的两边。由于它十分圆,爱丽丝发现这个问题可不容易解决。不管怎样,最后,她伸开双手环抱着它,而且尽量往远伸,然后两只手分别掰下了一块蘑菇边。
“可现在哪边是哪边呢?”她问自己,然后啃了右手那块试试。蓦地觉得下巴被猛烈地碰了一下:原来下巴碰着脚背了。这突然的变化使她战栗,缩得太快了,再不抓紧时间就完了,于是,她立即去吃另一块,虽然下巴同脚顶得太紧,几乎张不开口,但总算把左手的蘑菇啃着了一点。
“啊,我的头自由了!”爱丽丝高兴地说,可是转眼间高兴变成了恐惧。这时她发现找不见自己的肩膀了,她往下看时,只能见到很长的脖子,这个脖子就像是矗立在绿色海洋中的高树杆。
【1】选文的作者是( )。
A.刘易斯·卡罗尔
B.马克·吐温
C.塞尔玛·拉格洛芙
D.丹尼尔·笛福
【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你满意现在的样子吗?”毛毛虫说。(____)
(2)毛毛虫从嘴里拿出了水烟管,打了个哈欠,摇了摇身子,然后从蘑菇上下来,向草地爬去。(_____)
(3)“什么东西的一边,什么东西的另—边?”爱丽丝想。(____)
【3】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见了毛毛虫之后,爱丽丝吃了圆饼,能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变大。(______)
(2)爱丽丝吃了右手那块变小了,吃了左手那块变大了。(______)
【4】你觉得爱丽丝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彩赏析阁。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āng sàng),只在母亲身边待(dāi dài)了几天,仍(réng rēng)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hén hún)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 用“√”画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请你根据意思写出一个成语来。
(3)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仔细读画“ ”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这段话主要写( )
A.月光照耀下的大海的奇丽景色。
B.贝多芬看到的景象。
C.皮鞋匠听到琴声产生的联想。
(2)“微波粼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三个和“霎时间”意思相近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浪花涌过来”时音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平缓低沉 B.高昂激越 C.抑扬顿挫
(5)在贝多芬的琴声中,皮鞋匠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只有一个地球》片段,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 ”句子,完成填空。
(1)这一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句中“约”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在选文第三段的空中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爱慕——______________分辨——______________
【3】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相比,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将它们的果实进行对比,写出了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我”说的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我”从花生可贵的品质和父亲对“我们”的希望中得到的感悟。
B.这句话是指只讲外表美而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C.这句话强调做人要有益于社会和他人,不能讲体面的人;要对别人有用,这才是人的唯一价值。
14、阅读高尔基小说《童年》的节选文段,并回答问题。
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往我的眼睛里灌注着令人兴奋的力量。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 “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 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和我一起听故事的还有船上的水手们,都是些留着胡子的高大男人。他们拍着手叫嚷着:“再讲一个,老太太,再讲一个!” | 批注:
|
【1】外祖母讲故事的情节刻画了外祖母的形象。请你按要求在文字旁边做批注。
要求:先圈画出描写外祖母的词句。再具体地写出你的理解或感受。
【2】梳理人物关系,将图示补充完整。
①_____②_____
【3】精彩的文章、书籍还有很多,在本学期课外阅读中,哪部作品令你印象深刻?结合这部作品写出你的收获。
_____
15、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列句子,变换表达形式,使意思不变。
(1)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19、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20、“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改写。
1.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
改写成“被”字句:
2.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被红四团抛在后面了。
改写成“把”字句:
3.雨过天晴,蚂蚁清除了洞口的泥土,又出来寻找食物了。
改写成“把”字句:
4.他们看到暴风雨冲垮了堤坝,心里十分着急。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5.密密层层的枝叶封得森林严严实实的。
改写成“把”子句:
改写成“被”子句:
21、习作与表达。
题目:你是我的牵挂
亲爱的同学,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你将离开母校和老师升入初中。也许你还将离开家乡,离开生你养你的亲人,到外地求学。但是,不管走到哪里,六年小学生活,一定有你心心念念的人,请以“你是我的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人物性格特点鲜明,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