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朔州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展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绩。

  • 2、看拼音,写词语。

    我们无法dǐ yù(______)外敌的qīn xí(______),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于是,生物学家勘探到海底的zī yuán(______),再次请求科学家zhī yuán(______)。

  • 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______囵吞枣  恍然大______ 一望无_____

    饱经风______ 张冠李___________无尽

    1.祖母的头脑里有_______的好听的故事,就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2.听完他的讲解,刚才还一头雾水的我_______:原来是这样!

  • 4、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读拼音,写词语。

    gāo liang________       cài qí________

    huā bāo  ________      tiě guǐ________

    pù bù   ________       péng jià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 7、阅读理解。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万水”在诗歌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千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把连绵不断的_____比作_____,把高大险峻的_________比作_______,体现了红军战士的__________精神。

    【3】“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

    A.轻易,随随便便。

    B.平常,寻常。

    C.无端,平白无故地。

    【4】“三军过后尽开颜”中“颜”的意思是( )

    A.颜色。

    B.体面,面子。

    C.脸上的表情。

  • 8、阅读。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用“/”划分朗读停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解释下词语的意思。 

    莺啼:___________

    四百八十:__________

    楼台: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D.这首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___写的《___》。

    【2】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素”是___的意思,“新鲜事”是指___。这句话表达了“我”对___的羡慕和钦佩。

    【3】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______

  • 1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上面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俄国的_______________

    【2】上文在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3】从上文对桑娜的描写中,你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

    【1】第一句话中的“才”表示烈火燃烧的时间_____,表现了邱少云______

    【2】在第二句话中,作者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请根据两者的共同点来填空。

    石头是无声、不怕火烧的,邱少云_________;石头是不动的,邱少云伏在那儿___;石头的质地是坚硬的,邱少云的意志是________的。这一生动贴切的比喻,高度赞扬了邱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景区介绍

    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在泰安市境内,主峰玉皇顶海拔153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山势重叠,苍松巨石,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5月到11月,游泰山看四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登山路线

    红门登山线:最经典的登山线,是历朝皇帝的登山御道,适合步行。

    天外村登山线:从天外村出发乘坐旅游车抵达中天门。可步行上山,也可坐索道直达山顶。

    天烛峰登山线:该线奇峰俊秀,松石多姿,是自然风貌最原始的路线,适合步行,但道路峙岖,不建议老人、儿童走该线路。

    门票、车票价格

    115元/人;学生57元/人;教师、省部级劳模、英模100元/人;对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60岁以上老人、儿童(1.4米以下)免费。购票提示:身高1.2—1.4米(含)儿童、老年人(满60周岁)等享受免票政策人员,乘车上山需购买30元车票。

    【1】只是了解景区有哪些好的风景,应该重点阅读______部分。当熟知泰山风景确定去游览泰山后,应重点阅读______部分。(可多选)

    A.门票、车票价格 B.登山路线 C.景区介绍

    【2】假如小华一家四口登泰山,小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身高145厘米,小华的弟弟两岁,爸爸是现役军人,妈妈是教师。他们一家四口的门票需花费( )

    A.257元

    B.157元

    C.172元

    【3】妈妈想寒假期间去泰山游览,小华看了上面的资料后认为寒假不适合去泰山游览、你知道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忆儿时》,完成习题。

    忆儿时

    作者:丰子恺

    ①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赔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欢喜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②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吵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③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囡囡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用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原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④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⑤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⑥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节选自《这一世,我们是彼此的光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P53—P54)

    【1】买软糕犒劳大家的是谁?(     

    A.祖母

    B.妈妈

    C.蒋五伯

    D.七娘娘

    【2】下列哪一项表现祖母的“豪爽而善于享乐”?(     

    A.养蚕谋利益

    B.养蚕规模大

    C.桑葚结得多

    D.吃油炒蚕蛹

    【3】令“我”感到沉闷的是什么?(     

    A.全家静默守护的时间。

    B.因失足翻落到地铺里。

    C.不能靠近丝车的后面。

    D.要到第二年再吃枇杷。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我”一直对祖母禁止走跳板一事耿耿于怀。

    B.“我”因有赛杨梅的桑葚而期盼着蚕落地铺。

    C.“我”喜欢吃枇杷、软糕,却不喜欢吃蚕蛹。

    D.“我”对堂窗、长台、八仙桌子等充满好奇。

    【5】结合《西青散记》中的诗句,作者为蚕作了一幅画,收入哪一部画集最合适?(     

    A.《护生画集》

    B.《四时之美》

    C.《稚子童心》

    D.《都会之音》

    【6】作者回忆了养蚕过程中的哪三件乐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回忆儿时对“我”来说既是“何等甜美”,却又是“觉得不好的”?结合文本分别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结尾两个自然段,两次写到“神往”和“回忆”,可不可以删去一处?为什么?结合文本说明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靠近篱笆的小杏树,结的杏子又大又圓,摘一颗掰开细品,沙沙的、面面的,一直甜到心里……

    ②果树散居于小土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楔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橫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脑中。

    ③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感到最神秘的地方。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着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④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

    【1】在父亲的田园里,最让“我”难忘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中的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刻画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你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全文,请在文章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写合理的结尾。(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5】有人认为应将本文的标题改为“回忆我的父亲”,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写句子。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任选一个情景写具体。

    夕阳西下的校园   流水潺潺的溪畔   幽深僻静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

    (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仿照例句写一写,注意提示语位置。

    例:“行了,这事儿有我呢!”她拉起对方的手,“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

  • 19、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必须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

    生活就像万花筒。不同的生活经历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有感动、激动、欣慰、欢喜、盼望……也有惧怕、愤怒、沮丧、愧疚、难过、忐忑……请选择一种你印象深刻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有变化,也要写清楚。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