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全成语
___________流不息 无__________之谈 安然无___________ ______篇巨制
家___________四壁 化为___________有 脍___________人口 哀___________遍野
__________而走险 高__________远瞩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2.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_________。现在人们叫它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
3.五音:________、商、________、徵、________。
4.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例如:国庆节的前一个晚上,我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呀!”这里用________代替了“说”。“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出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这句话中用________________代替了“说”。我还想到了窃窃私语、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代替“说”。
3、查字典填空。
张小明不会写“缚在棒上”中的“缚”字,可以用____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再查音节_____;李华不认识“缚”字,可以用_____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_。“缚”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拘束;②捆绑。在词语“缚在棒上”中的“缚”应选义项______。(填序号)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________)
(2)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________)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________)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________)
5、解释《书戴嵩画牛》中的词语。
(1)好书画 (________) (2)所宝以百数 (________)
(3)一日曝书画 (________) (4)拊掌大笑曰 (________)
(5)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__) (6)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__)
(7)今乃掉尾而斗 (________) (8)今乃掉尾而斗 (________)
(9)谬矣 (________) (10)处士笑而然之(________)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诗人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出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精心选择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五个典型事例,表现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2】画线的诗句是围绕“_______”字来写的。读了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越岷山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歌的朗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读第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六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之情
D.第七、八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喜悦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要重读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共__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3】“万水千山只等闲”具体表现在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上,其中五岭山和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和大渡河是“万水”的代表。
【4】写五岭山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诗中用的词是“______”,可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______,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______。
【5】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______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从诗中“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6】《长征》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表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颂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8、阅读。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
A.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这一句( )
A.表现了自信、自豪。
B.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4】下列诗句各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
①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火警电话号码统一定为“119”。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19”是汉语“要要救”的谐音。因此,1992年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消防宣传日。
【材料二】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的火灾,控制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的火情,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氧化碳灭火器 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油类的初起火灾。 | 泡沫灭火器 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他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来灭火。 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
【材料三】
发生火情,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牢记火警电话——“119”。
(2)向接警中心,准确报出失火地址、着火物、火势大小及着火的范围。
(3)将自己的姓名、电话或手机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4)报警后,立即派人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及时扑救。
(5)如果火情发生新的变化,要立即告知公安消防队,以便他们及时调整力量进行部署。
注意: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更不能假报火警。
【材料四】
遇到火灾,怎样才能安全逃离呢?学会逃生自救技能,关键时刻可以帮助自己和他人逃离危险,保全生命。
火场逃生自救72字口诀,你看懂了吗?
★熟悉环境 出口易找 ★发现火情 报警要早 ★保持镇定 有序外逃 ★简易防护 匍匐弯腰 ★慎入电梯 改走楼道 ★缓降逃生 不等不靠 ★火已及身 切勿惊跑 ★被困室内 固守为妙 ★远离险地 不贪不闹 |
【1】根据上述材料,为下列内容选择恰当答案,把序号填进( )里。
(1)小强一家外出旅游,从安全角度考虑,住进宾馆首先应该做的是( )
A.打听附近哪里有美食。
B.观察“紧急出口”“疏散通道”等标志的位置及方向。
C.打开电视机,观看节目。
(2)图书馆里有一个书架的图书起火了,小张选择( )灭火最合适。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3)下面的标志( )表示的是安全出口。
A B
C
【2】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划“√”,错的划“×”。
(1)位于商场七层的电影院着火了,观众赶紧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
(2)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的火情,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用“ ”画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3】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 ;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有很多人的死比泰山还重,如 、 等。
【4】从这段话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一只猫
有一只猫,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己,而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它捕捉老鼠时,一不小心让老鼠逃跑了。于是,它就说:“我是看它太瘦,才放它的,等它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脸说:“我本来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脸。”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全身沾满了污泥。看到伙伴们惊异的目光,它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伙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吧?不,这是在游泳……”话还没说完,就沉没了。“走吧!”伙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在表演潜水了。”
【1】用“√”标出标下划线的字正确的读音。
捕(pǔ bǔ)捉 沉没(méi mò)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百般掩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惊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中画“________”的部分,省略号表示( )。
A. 话被省略了
B. 话未说完
C. 说话断断续续
【4】文中的猫总是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是因为( )。
A. 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得
B. 它不让伙伴们看到自己的过失
C. 它的过失是它成功的体现
【5】猫总是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它去抓老鼠,却让老鼠跑了,它说:“________。”它掉进泥坑,却说:“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是的,人总是有姿势的。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这,你想过吗?
【1】先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1)猝发( )______
(2)颓然( )______
(3)弥留( )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挺拔如松( ) 重于泰山( ) 站有站相( )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化学家对化学实验的____,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
【6】下面对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的精神。
C.“潸然泪下”反映了消防官兵因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13、阅读《大厨赫师傅》,完成各题。
大厨赫师傅
①年过花甲的赫师傅掌灶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让客人挑眼的事。
②那天,餐厅里客人出奇的多。几个大厨围着灶台,熬炖焖溜,煎炒烹炸,忙得不可开交。
③“芙蓉鸡片一盘!”服务员冲着后厨大声招呼。赫师傅手头正忙,就扭头朝徒弟说:“志昆,芙蓉鸡片你来,注意火候,马虎不得!”崔志昆应道:“放心吧,手到擒来!”
④只一会儿,就听餐厅里一位食客高声嚷嚷起来:“这芙蓉鸡片味儿不对呀!”赫师傅脸色一沉,三步
并作两步从后厨走出来,瞥了那菜一眼,冲服务员一努嘴:“还愣着干什么?把菜端回去,重做!”服务员赶紧跟客人道了声“对不起”,把菜端回了厨房。
⑤赫师傅觉得脸有点儿发烧,他克制着自己,走到客人跟前,勉强挤出几个笑纹。“对不住,对不住,我给您重做,回头菜端上来,您再品品。”说着,他快步走回后厨。
⑥走进厨房,他指着那盘菜,眼里冒着火,厉声冲着徒弟吼了一嗓子:“你是怎么炒的!火候对吗!”“那人也太挑剔了……”“胡说!火候不对怨不得人家!”赫师傅的脸涨得通红,“说了多少遍,什么时候勾芡(qiàn),什么时候起锅,你都当耳边风了!”崔志昆没想到师父会发这么大的火儿,大气儿也不敢出。
⑦说着,赫师傅精心挑选出鸡里脊,熟练地剔去筋膜,又用刀背砸成泥茸,厨房里闷得让人难受。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汗水顺着赫师傅的脸颊往下滴。
⑧看着师父那股子认真劲儿,再看看他手底下的活计,崔志昆脸上渐渐没了怨气。他赶紧帮着师父打下手,学着师父的样子,小心地磕开鸡蛋,小心地撇出蛋清,感觉蛋清好像有了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光泽,赫师傅歪头瞧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志昆,做每道菜都讲究个‘用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好好学,做菜如做人,马虎不得呀!”说着,他接过志昆手中的碗,一点儿一点儿地往砸好的泥茸上兑(duì)蛋清,又顺一个方向搅匀,接着舀入温油,上锅滑成鸡片,再用汤汁加白糖、精盐、味精勾芡,上锅颠了几下。“看到了吗,几下就出锅,这叫火候!你呀,老实学吧!”说着,赫师傅把炒好的菜倒在盘里。崔志昆一看,心里暗暗叫绝:“这菜相真好,形态雅致,软滑鲜嫩,像件精美的艺术品。唉,和师父比,我这火候真还差得远哪!”
⑨赫师傅让服务员给客人端过去,那位客人说:“够味儿,地道!是不是刚才那位老师傅炒的?”“是”服务员说,“他姓赫,是我们这儿的老师傅了。”
⑩“啊,他就是的有名的大厨赫师傅呀!”客人竖起拇指说,“果然名不虚传!”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大厨赫师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起因:赫师傅让徒弟炒芙蓉鸡片,顾客尝了不满意。
经过:_____
结果:_____
【2】读第⑤自然段中画“ ”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赫师傅心里会想些什么,并写下来。
_____
【3】第⑦自然段画“﹏﹏”的句子,描写了又小又热的厨房环境,选出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
A.说明厨师们工作十分辛苦。
B.突显赫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C.反衬崔志昆学手艺很认真。
【4】联系上下文,体会对崔志昆的描写,选出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师父让崔志昆炒芙蓉鸡片,崔志昆说“手到擒来”,表明他对这事儿并不重视。
B.客人不满意,崔志昆认为是客人挑剔,表明他对批评不服气,不从自身找原因。
C.写志昆磕鸡蛋撇蛋清时连用两个“小心”,是为表明他做菜时间长,十分辛苦。
D.志昆感觉蛋清好像有了“美丽的光泽”,表明他已“没了怨气”,态度改变了。
【5】读第⑧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写出对“火候”一词的理解。
①“看到了吗,几下就出锅,这叫火候”中的“火候”指的是:_____
②“唉,和师父比,我这火候真还差得远哪”中的“火候”指的是:_____
【6】小说中写赫师傅亲自为客人重做芙蓉鸡片。联系全文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做?请写出两个角度的理由。
_____
14、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
我的爸爸也许已经忘记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起了些(影响 反应)。
那年,我9岁。
一日,坐在靠近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立刻地,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 压制)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 ,就连头发,也都痛得 ;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曲。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竟然 究竟)的脸,父亲即可扬起了手,想刮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觉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邻居以(责怪 责问)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大力关上------”
啊,原来我几乎把父亲的手指夹断!
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9岁的小童,我所关心,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我。
父亲不会。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 随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
“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 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有什么理由打他呢?”
父亲这几句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 启发):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谢谢你,爸爸!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划去文中括号里搭配不合适的词语。
【3】画双横线的句子是______句,试着给它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扬起手却没有打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末画“ ___ ”的句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看待文中的“父亲”,写几句你最想对他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雨时,雨点儿打在头上,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照样子,仿写句子)
烈日炎炎时,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16、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句话,哪句表达更好?为什么?
A.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B.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器声、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上课不能没有学习用具。
上课怎能没有学习用具呢?
(1)小学生不应该乱花钱买零食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作文一定是赵强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詹天佑不怕困难。詹天佑不怕嘲笑。(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
2 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21、习作。
认真读下面习作要求,选择一个写一篇习作。注意围绕中心意思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1.刚刚的街舞出神入化,朵朵的剪纸栩栩如生,丁丁的口哨惟妙婉转……你的同学或朋友中,定有许多拥有令人羡慕的特长吧!请你以《他(她)真棒》为题向大家介绍一下他(她)。重点介绍他(她)的拿手本领。
2.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回首童年往事,你一定有许多的感慨,也一定有许多的故事,请以《童年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