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期末威海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拼音,写汉字。

    1.世界的和平不是上帝的恩cì(  ),当人类消除qī(  )wǔ(  )tú(  )杀时,和平ɡē(  )就会在树chà(  )上舞dǎo(  ),还会xián(  )来美丽的蔷wēi(  )花,在树上尽情tí(  )鸣。

    2.大雪zhòu(  )然降临,shùn(  )间把一切都封住了。飞qín(  )也不再chěnɡ(  )能飞翔了,yú(  )树、bǎi(  )树仿佛穿上了银装。万物都在zhù(  )存力量,áo(  )过这一冬,就会迎来美丽的春天,又可以ménɡ(  )发新芽,繁yǎn(  )生命了。

     

  • 2、《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要点梳理。

    (1)《只有一个地球》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内容,课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典型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第6段运用了_______说明方法。“本来”是__________的意思,通过这个关键词我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

    (4)“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和《青山不老》,我不禁想起了习主席说过的:绿水青山就是_________。像这样以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为主题的宣传语我还能写两条:__________

  • 3、填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经风_______    北风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痛哭   ______然大_______

  • 4、根据古诗填空。

    (1)《新柳》一诗诗人由_________ ,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影。一个 “引”字,运用了________ 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_______ 一词,又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_ 图画,表现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2)《北陂杏花》一、二句 ______ ,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三、四句______ ,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 “_________ ”,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

    (3)《早梅》这首写梅诗,紧紧扣住一个“______”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的景象,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______,另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______的精神。

  • 5、词语接龙

    纵横交错   错综复杂 (   )(   )(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A.清幽明静 B.和谐温馨 C.静谧悲凉 D.热闹祥和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描绘了雨后的秋景,极具画面感。

    B.“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悲泣声,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

    C.明月、清泉、竹、莲等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D.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 7、课内阅读。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1.本诗的作者是(    ),清朝(    )家,(          )之一。

    2.解释前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实写,写诗人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句是虚写,写出了诗人自己的__________,第四句诗人对百姓寄予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以“_________”为依托,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襟,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概。

     

  • 8、古诗阅读能力考查

    (材料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材料二)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2岁的于谦写下《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祥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因此,这首《石灰吟》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于谦人生的追求。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材料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清]郑燮《竹石》)

    【1】有同学对(材料一)中的“焚”字不理解,请你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用等方面大胆解读“焚”字。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材料三)中空白处的诗句。

    【3】阅读(材料一、二),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与《石灰吟》中的“若等闲”,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于谦用“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C.于谦采用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石灰吟》与《游子吟》相似,都是思乡思亲诗,表达诗人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情怀。

    【4】(材料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材料一、三)两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请结合(材料一、二、三)或平时的阅读收获,写出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片段中用“ ”画出来。

    【2】从画“ ”的句子可以看出____。这句话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

  • 10、快速阅读课外文章,综合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再完成问题。

    ________________

    ①圆形、方形、球形、不规则形,不管是什么形状,小小的纽扣都有自己的一小片天空,在服装中起到了 A 的作用。纽扣,在国外被称为服装的“眼睛”,国内被称为衣服上的“珍珠”。在600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 B 着金钱、审美甚至政治等功能,还是诸多故事的发轫(rèn)点。东汉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这样定义纽扣:“纽:和线绳有关,本义为可解的结。扣:作名词用,绳扣、绳结。”

    ②距今约5300至5600年,新石器时代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约1200件文物,其中出现了玉纽扣饰。公元前1000年,我国周代开始采用上衣下裳制,服装礼仪非常严格。文武百官大典时必须穿礼服。反映周朝礼仪的《周礼》和《礼记》中,出现了“纽”字。我国考古发现了西周铜质阴文纽扣。战国时期的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中,就有用兰、苹果绿、浅灰色的绿松石做成的纽扣。有圆、椭圆、动物头状、不规则形状等。每颗都有一两个小孔。有的篆刻花纹,造型别致。它们艳丽多彩,具有美妙的蜡光光泽。公元前300年,古印度就有了用扇贝制作的纽扣。历史行进到这里,纽扣还只是装饰物,并不具有实际作用。一次偶然的机会,人们发现如果将纽扣塞进衣服的洞里,衣服就被束缚住了。不仅显得干练,而且比较保暖。于是扣眼闪耀地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③纽扣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在军事上也大放异彩。

    ④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中的跪射俑胸口的一字扣,是最早发现的一字扣。在征战过程中,如果使用带子会很麻烦,带子容易松散,需要花费时间打结。但一字扣特别结实,扣好之后很难打开。所以对士兵来讲是最好的选择。旗袍上的一字扣一直沿用至今,完美诠释着中国服装的优雅和精致。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扣,表面看起来很平常。圆形的黑色扣子,这面靠近边缘处有一个洞,对面边缘处有两个洞,中间有金属扣环。缝制在军服上时,是毫不起眼的黑色扣子,但如果你发现自己迷路了,可以把扣子摘下来,用细线悬挂住金属扣环,轻轻转动,可以分辨南北,这是一枚指南针纽扣。

    ——选自《世界博览》2020年11月第21期(有删减)

    【1】读第①自然段,从下列中选择恰当的同语,填写在相对应的横线上。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雕龙画凤 承认 承载 承接

    【2】给下面的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第②自然段_________ 第④自然段_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作者在这里引用《说文解字》的释义有什么好处?请选择( )

    A.说明作者读过很多的书,显得作者很有学问。

    B.让读者能更清楚地理解纽扣的本意以及在服装上起的作用。

    【4】仔细品读,不能作为本篇选文题目的是哪一项?( )

    A.小物件中的大历史

    B.服饰的开与合技术

    C.中国服饰的优雅与精致

    D.纽扣的传奇故事

    【5】读读下面这段话,你认为可以补充在选文的哪个位置?简要说明理由,再完成判断。

    当人类开始将兽皮穿在身上时,用什么办法“穿住”衣服便成了一个“技术活儿。”纽扣最先崭露头角,距今约有6000年,后来拉链和魔术贴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其中不乏那些有趣而传奇的故事。

    (1)我认为可以补充在文章的________处。(如开头、结尾、第3、4自然段之间……)

    (2)简要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

    (3)围绕这段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请判断:下面哪三项材料与这段话的内容密切相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A.如何优雅地掏钱( )

    B.让拿破仑惨败的扣子( )

    C.一位小说家在午餐会上推广拉链样品( )

    D.魔术贴与牛蒡草的刺果( )

    E.从钻木取火开始( )

    F.第一个将兽皮穿在身上的人是谁?( )

  • 11、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

    我的爸爸也许已经忘记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或多或少地起了些(影响 反应)。

    那年,我9岁。

    一日,坐在靠近门边的桌前写大楷。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立刻地,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 压制)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 ,就连头发,也都痛得 ;而他的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缠来扭曲。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竟然 究竟)的脸,父亲即可扬起了手,想刮我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觉到了一阵掌风而已。

    邻居以(责怪 责问)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大力关上------”

    啊,原来我几乎把父亲的手指夹断!

    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9岁的小童,我所关心,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我。

    父亲不会。

    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 随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

    “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 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有什么理由打他呢?

    父亲这几句话,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启示 启发):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不可迁怒他人,不可推卸责任。

    谢谢你,爸爸!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开头的横线上。

    2划去文中括号里搭配不合适的词语。

    3画双横线的句子是______句,试着给它换个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扬起手却没有打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末画 ___ ”的句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看待文中的父亲,写几句你最想对他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短文阅读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备听英语讲座!”

    “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毫呢。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

    “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可是……不是还要她肉吗?她肉得放好多好多普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她肉?”妈妈焖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诉我要她什么肉。

    “真的吗?”妈妈问。

    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希望――(______         急忙――(______

    【2】“炖”和“焖”都含有“煮”的意思,你还积累了哪些含有“煮”这个意思的字?请写两个:_____________

    【3】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表达了“说”这个意思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写一句话,不用“说”字来表达“说”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我”盼望穿雨衣的心情,请你也用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遇到难题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自我检测。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一一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钟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骋(chí chĭ) 马pĭ

    2在文中“口”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一根虚拟的马鞭在舞台上可以有哪些表演?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

    (材料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nuó yí(   )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jué chá(   )他去得匆匆了,仲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______。(选自朱自清《匆匆》)

    (材料二)小学毕业后,这个暑假应该如何度过?下面是一位小学毕业生制作的署假学习日计划表。

    时间

    内容

    7: 30

    起床、洗漱、吃早餐

    8: 30

    晨读

    9: 30

    阅读、写作业

    10: 30

    看教育类电视、做家务

    11: 30

    画画

    12: 30

    吃午餐、午睡

    14: 30

    阅读、写作业

    15: 30

    弹琴、做家务

    16: 30

    打乒乓球、跑步

    18: 30

    吃晚餐、做家务

    19: 30

    阅读

    21: 30

    睡觉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材料一)中的词语和句子。

    【2】时间的流逝看不见,摸不着,作家朱自清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______________

    【3】请模仿(材料一)中最后一句话,用上(材料二)表格中的某三项内容,写一句也包含分号的句子,描写暑假时间的流逝。

    ______________

    【4】某班同学见到(材料二)后引发辩论,有人赞同这份暑假计划表,有人反对。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句子。

    1.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的夜晚真黑。(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务很狡猾。(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难道这篇课文描绘的不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吗?

     

    (2)这篇课文运用的怎能不是对比的写法呢?

     

     

  •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哈尔威船长是真正的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表达与交流。

    “有你真好”是一种敬意,崇敬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付出的人们;“有你真好”是一种赞美,赞美那些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的人们。新冠肺炎疫情让医护人员再次走进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他们的辛苦,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付出。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表达你对医护人员崇高的敬意。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