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
B.像《论语(十则)》这样的古代经典诗文,一定要能够背诵。
C.我问那个买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 , , 。
①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
②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
③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发展良好与否,关系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B.电视剧《离婚律师》围绕着“相信爱情,经营婚姻”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原本不再相信爱情的离婚律师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故事。
C.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使得我国的舞台技术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懂得舞台技术、精通演出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D.《变形金刚4》引爆了电影市场,成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首日票房超2亿”的电影。这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4、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A. 无论闲乘电梯还是勇攀悬崖,都呈现了精彩的人生。
B. 人一旦实现了目标,就会失去奋斗动力,无所事事。
C. 经历艰难攀登的人,比走捷径者更懂得成功的快乐。
D. 不同的人机遇不同,但是奋斗可以弥补给予的不足。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重庆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经过两年多的考古研究,一些文物证明至少在百万年前,重庆主城区就已经有了远古人类的活动。
B.临近国庆,各种商品的打折促销战也渐渐“白热化”了。行走在商场,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C.理财的最高阶段就是投资,在这个阶段可以感受到资本市场的魅力以及交易的乐趣,但要严格遵守交易的规则和谨慎、乐观、谦虚的态度。
D.对于“习大大”的左手礼,热心网友自发解释,甚至引经据典,用《道德经》佐证左手礼大有讲究。后来,《人民日报》的微博解释,这只是习近平在向三军将士招手致意。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制造“物”,博物馆收藏“物”。被收藏,意味着物品原有的、具体的、现实的功能与价值不再存在。它们依旧是真实的,只是丧失了“世俗的用处”,不再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而成为“目的”本身这些被置于世界外部的物品,获得了某种“永恒”,博物馆及其收藏因而具有了“革命性”的力量与可能。但是,由于物本身传播性不强,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释放”这种力量与可能的有效路径和方式。
2021年2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华文博频道上线《博物馆说》专题,展播143家博物馆与美术馆馆藏。以网络短视频的形式,契合当下社会传播的结构,在疫情常态化的社会现实中,不仅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线下实体展览的局限,同时符合现代公众碎片化、图像化的信息接收习惯,有了互联网的加持,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可及性被极大地加强了。系列化连续地推出,一方面,保证了公众用户的黏合度,另一方面,以一种“品牌IP”的模式,累积传播效应,让中国传统文化“云推广”获得一种在纵向深度上的可持续性结构——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可以释放博物馆革命性力量的方式。网络传播与实体展览的并行,构成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多维度的传播,线上线下的有机联动与转换,获取到更多的流量与关注,让博物馆充满能量与活力。
《博物馆说》传播形式有新意,在内容上,以馆长和专家为解读人,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珍藏和它们背后的故事,是一次意义不同的尝试。文物与艺术藏品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在《博物馆说》中,以人的视角,这些内容经过再编排,历史和艺术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鲍德里亚说:“在任何物品身上,现实原则永远可以被放入括弧。只要失去了具体的作用,物品便可以被转移到心智用途之上。换句话说,在每一件真实的物品背后,都有一件梦想中的物品。”博物馆之物,就是那件“梦想中的物品”,像是“镜子”。投射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而博物馆人正是举起这一面面“镜子”的历史叙述者,手握藏品这把特殊的“钥匙”,打开现在与过去中间那扇“时间之门”。通过《博物馆说》让更多的博物馆人走向公众,让社会可以更多地了解博物馆人的付出和努力、目标与期待,这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知识的教授,更是人文层面上的理解与沟通,是在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上向公众“打开”博物馆的大门。
“历史宛如异乡”。因为时间的流逝,过去的人和事总是显得难以靠近,容易让今天的人们忘记曾经的来处。博物馆人是讲故事的人,也是活在当下的人。作为历史知识的叙述者,除了学识渊博、志趣高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努力创新、不断尝试,用更适合的方式,让愿意和喜欢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多,“走近”更要“走进”那个“遥远的故乡”,以更有效的手段,参与到现代社会正在发生的变革进程中来,“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摘编自许潇笑《以古为新,走进“遥远的故乡”》)
材料二
文化遗产价值呈现依靠传播方式的持续更选,网络时代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新途径。但如何实现遗产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为此,实践上的积极探索势所必然,而文化遗产学本身的理论研究也刻不容缓。
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并且这种矛盾难以调和:不仅遗产存在的历史情境难以复原,而且传播利用过程还势必进一步损害仅存的历史情境。与此同时,即便保存了原真性,又难以实现与现代社会对接并被普遍认同。如今,速度与更迭成为常态,长期历史积淀生成的文化遗产一旦进入新的传播利用,碎片化、浅表化在所难免;在传播速率倍增的情况下,实现遗产保真与现代认同的无缝对接颇为困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兴盛背后的原真性保护堪忧,而兴盛是否就表明现代认同也值得慎重思忖。
以文化遗产为母本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已成普遍现象,并被认为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确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但在对文化精品期望提升的背景下,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显得格外重要。文化传承的目的远非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娱乐消费,其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即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当然这种传承发扬已具现代形态,如人工智能在“非遗”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运用,带给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也必然是深层的。
优秀传统是进入当代、走向未来的起点和依据,时代性是赋予它以新生命的现实土壤,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活在当下,延续传统并创造新传统。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让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并被视作传统复兴的标志,这是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有其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逐渐丧失,新的合理性则应当拜赐于换羽新生式的传承转换。而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性也应成为思考重点,以摒弃文创产品的“假个性”,发掘遗产的真实价值。
(摘编自李倩、管宁《网络时代:遗产保护的未来之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社会中,博物馆吸引了更多的流量和关注,博物馆文化更多维度地传播,这都源于网络传播与实体展览的并行。
B.一个物品被收藏,那么它便不再有现实的、世俗的用处,而是具有了“革命性”的力量,拥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C.网络时代为文化遗产提供了数字化、场景化的传播新途径,但要实现历史价值和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仍任重道远。
D.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既要考虑与特定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原真性问题,又要努力实现原真性保护与现代认同的对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馆之物因为投射出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沟通了过去和现在,所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社会意义。
B.丽江古城虽然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情境,但适应了时代发展,转型成功,这说明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C.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的现象,并被视作文化传统复兴的标志。
D.文化遗产的当代适应性要求文创产品具有真实个性,并摒弃对传统文化的表层体验,指向民族文化的核心理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五粮液与冰淇淋合作,大白兔奶糖出售限量版唇膏,六神花露水推出新款鸡尾酒,老字号频频跨界,引发市场不小的热度。
B.剪纸技艺传承人探索剪纸婚纱照等产品,故宫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火”在当下,“活”在当下。
C.书签、明信片、笔记本是过去博物馆文创的老三样。现在适应时代发展,以雪糕、饼干为主的美食文创成为博物馆的新亮点。
D.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遗产大普查开始,便注重科研机构、博物院等专业部门中专家学者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2021年,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了多档中国节日系列特别节目,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从“七夕奇妙游”到“中秋奇妙游”,掀起了传统文化热,获得如潮好评。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其收获众多好评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里的“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没有哪一天不是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的。
(2)《论语·子罕》中,表示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船桨之美和于月下划船的惬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的部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对比四十三年前的“______”和现实中的“_________”,表现了金兵南侵时的战火烽烟和被占区人民忘却战败历史在佛狸祠前迎神赛社的景象。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通过一问一答阐明了诗人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 《陋室铭》 中,表现 “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两句是“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用“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在这艘巨轮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自己担任县尉一年的薪俸,写出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之辞还原了曹操当年率领八十万大军“会猎东吴”的磅礴气势。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一组排比夸张渲染阿房宫的奢华,如支撑大梁的柱子,比在田里耕种的农夫还要多;钉头个个突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闹市里人们的言语还要多。
(2)《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说,他年幼时就喜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并亲手抄录,天气酷寒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仍不懈怠。
(3)汉朝将军窦宪大败单于军队,于是在燕然山刻石宣扬大汉威德,并让班固作文记之。自此,“燕然”在古代边塞诗中就多次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琵琶行》中“ ______ , ______ ”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 ______ , ______ ”表现周瑜年轻英俊、风采照人。
(3)《阿房宫赋》一文中“ ______ , ______ ”连用意动,表达杜牧对秦不惜民力,挥霍浪费掠夺于六国的珍宝的痛惜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幽怀
韩愈
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
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
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间关林中鸟,亦知和为音。
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
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
我歌君子行①,视古犹视今。
【注】①君子行:古乐府曲调名《君子有所思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的胸中块垒不可明言、难以排解,于是来到江边踏青散心,“佳节”上承“春江浔”,一起交代了地点、时间。
B.“凝妆”“繁吹”二词视听结合,描写出大好春光下青年男女聚集在河边盛装冶游、热闹歌吹的青春风采。
C.“间关”一词也在《琵琶行》中出现,皆用以形容鸟鸣婉转动听,本诗写林中鸟以声应和,成为诗人知音。
D.韩愈诗风以奇崛险怪著称,而此诗则质朴自然而不失韵致,末句与《兰亭集序》结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诗中的“佳节”是什么节日?本诗如何表现了佳节中的幽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曾子固龙图①书
[宋]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遒,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曰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选自《张耒集》,略有改动)
[注]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 存:慰问
B.时有感激而不泄者 感激:感慨
C.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 纂:继承
D.近揆两汉,远追三代 揆:揣测,揣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因其言而求之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或信其言而疑其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C.其有不合者乎 其皆出于此乎
D.负气敢言,以蹈于祸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为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曰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B.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曰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C.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曰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D.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曰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书”即书信,又称“尺牍”,一种应用性文体。它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谈论文学、政治,如曹丕的《与吴质书》、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也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本文。
B.“太史公”“韩退之”“庐陵欧阳公”分别用官职、字和籍贯来指称司马迁、韩愈、欧阳修。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司马迁创立了纪传体通史的史书体例,韩愈、欧阳修则一改六朝骈俪文风,推动了唐代散文的进步与发展。
C.文中的“执事”和《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用法相同,都是对对方的敬称。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文中给予曾巩极高的评价,表达了无限敬意。
D.“左氏”“丘明”都指鲁国太史左丘明,相传他所著的《左传》开创了编年体记史的先河,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给曾巩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屈原文章的喜爱,也显示出对屈原仁而无私、气遒趣高人格的理解与欣赏。
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C.文章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无论语言华美、简朴,还是迂曲、疏荡,我们都可从文中探得其道德和志向。
D.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
(2)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7】张耒借君子之文阐述了“言”与“德”怎样的关系?
15、请以“糊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