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博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 2、下面各项表达中得体的一项是( )

    A.探望生病的亲友:惊悉您病了,故前来探访并馈赠鲜花一束,祝您早日康复!

    B.校友给母校回信:欣逢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甚为歉意。

    C.感谢长辈馈赠:感谢您慷慨解囊,将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我定会好好拜读。

    D.邀请他人指导:涂鸦之作,敬请哂正,如蒙赐教,鄙人不胜感激!

  • 3、下列各项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船沉入了深邃的大海。 我始终读不懂爷爷那深邃的目光。

    B.这条裤子的长短合适吗? 他要是有个长短,我绝对不会放过你。

    C.刘翔是祖国的骄傲,是所有华人的骄傲。  为人不能骄傲,否则会惨败。

    D.康河的水草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春天来了,柳树展开枝条,招摇弄姿。

  • 4、一词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比如以“适”为例,下面哪个选项中的“适”表示“刚刚,刚才”的意思(  )

    A.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B.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D.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要建立围绕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为加快建设美丽嘉兴提供有力支撑。

    B. 为确保灾后无大疫,温州疾控系统累计组织了778支应急队伍、超过2700余专业人员奔赴一线,在受灾区域喷洒药剂、杀菌消毒,清理卫生死角。

    C. 由于规模巨大的土木水利工程,迅速提升了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也极大提高了良渚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催生出了灿烂的良渚文化。

    D. 城乡融合发展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不仅要避免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更要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新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以下材料,选择正确答案。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曰日:‘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为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两崖的排列易,画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钟书读《拉奥孔》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D.菜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 )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桃花之芳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________

    (7)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_

    (8)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文中借景抒情,以“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子规啼夜月”的景象,渲染了蜀道空寂苍凉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2)《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__________________ ”,常常会走向灭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景。

    (2)《阿房宫赋》用反面假设,说明秦王朝本可以“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描绘女主人公思恋氓而未得相见时的情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一句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一句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 11、填空。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2)李白感叹说“借酒浇愁愁更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李白的愁毕竟还有酒可浇;可杜甫面对着年华的老去、功业的无成、生命的坎坷,想喝酒却喝不得,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不知如何才能消泯这深重的愁绪了。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乐曲渐至无声却似愁绪潜滋暗长的妙境。

    (4)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 “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自己被贬后的孤独与无助,需借酒消愁的苦闷。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以托物起兴的写法著称,《关雎》中的诗句“____________”用鸟的鸣叫声来引出爱情:《氓》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用桑叶的新鲜润泽来暗示当时女子的年轻貌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苏武忠节图》(其二)

    文天祥

    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

    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

    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

    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

    【注】①文天祥逃亡到达真州,为守将苗再成所藏的李公麟画作《李陵送苏武图》题诗三首,并改其名为《苏武忠节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幅画以李陵送别苏武归汉为题材,诗人因看到画面内容而心生感慨,借古抒怀。

    B.苏武在牧羊时所面对的艰难处境,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逃亡经历,不禁泪流满面。

    C.苏武因对国家忠贞不渝的高尚节操被世人传颂,这也是诗人为这幅画改名的原因。

    D.诗人用苏武以死明志和李陵苟且偷生作比,流露出一种忠贞却无人识的伤痛之情。

    【2】本诗与《过零丁洋》两诗的尾联都是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蒋俨,常州义兴人。贞观中,为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纵其凌虐,亦是吾死所也。”遂出请行。及至高丽,莫离支置于窟室中,胁以兵刃,终不屈挠。会高丽败,得归。太宗奇之,拜朝散大夫。再迁幽州司马。以善政为巡察使刘祥道所荐,擢为会州刺史。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意见,高宗每优纳之。再转蒲州刺史。蒲州户口殷剧,前后刺史,多不称职。俨下车未几,令行禁止,称为良牧。永淳元年,拜太仆卿;以父名卿,固辞,乃除太子右卫副率。时征隐士田游岩为太子洗马,在宫竟无匡辅。俨乃贻书以责之曰:“足下负巢、由之峻节,傲唐、虞之圣主。养烟霞之逸气,守林壑之遁情,有年载矣!故能声出区宇,名流海内。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将以辅导储贰,渐染芝兰耳。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仆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采掇。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想为不达,谨书起予。”游岩竟不能答。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文集五卷。

    (节选自《旧唐书·蒋俨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

    B.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

    C.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

    D.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

    2下列对戈中抽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夷,指汉族与少数民族。文中指国内老百姓。宋、元时指国家的疆域。

    B.储贰,也叫储副,皇位的继承人,地位仅次于皇帝。文中是太子的称谓。

    C.卒伍,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泛指军队,行伍;也指士兵。

    D.检校,南北朝以他官派办某事,加“检校”,如检校秘书等,非正式官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俨临危请命,奋勇出使。朝廷募人出使高丽,在众人畏惧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慷慨陈词请命。最后平安归来,令太宗称奇。

    B.蒋俨忠君爱国,尽职尽责。他被暴力拘押,面对死亡威胁,没有屈服。他多次对朝政陈述意见,均被高宗采纳并嘉奖了他。

    C.蒋俨善于治理,勤政爱民。他因善于治理受到巡察使的推荐,由司马升任刺史;他任蒲州刺史,令行禁止,有贤能的美誉。

    D.蒋俨一身正气,敢于直言。蒋俨担任太子右卫副率,位轻言微,他认为田游岩尸位素餐,便写信责备他,令对方无言以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

    (2)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万物之长)。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1912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