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阳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落臼   盘/城/勇/像权

    B. 美/包   甲/压/吓 大/

    C. 许/亏   市/污 迫/倔 略/叨扰

    D. 挛/妆   头/戏/除/尽其妙

     

  • 2、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相对应的一项

    ①大明湖畔,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③笔诤时政,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①李清照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沈从文

    B.①老舍 ②李白 ③辛弃疾 ④沈从文

    C.①老舍 ②苏轼 ③白居易 ④屈原

    D.①李清照 ②李白 ③白居易 ④屈原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dàng)铺       (hǒng)骗          (héng)祸            (gěi)

    B.(piǎo) 白        (qiǎo)然       (tī)            (nàn)民

    C.(jūn)裂        (mái)没        重创(chuàng)     (pì)

    D.慰(jí)          (qiān)手    (jiàng)          (shà)那

  •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刘备投靠刘表驻扎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准备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B. 《风波》中的赵七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顽固、守旧、凶狠、狡诈、投机、贪婪是其性格本质,是破坏和镇压革命的凶恶敌人。

    C. 克劳狄斯以首相波洛涅斯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莱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莱特。哈姆莱特识破克劳狄斯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

    D. 冯眉卿之所以与赵伯韬扯上关系,是因为丧心病狂的父亲冯云卿。他想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消息,便使用“美人计”,把唯一的女儿冯梅卿送给了赵伯韬。

    E. 《边城》中用了插叙的手法,由今年的端午节回忆起一年前端午节的事,追溯翠翠爱情的历程,有利于展现人物执着专情的形象特点,结构也更加紧凑。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际足联2017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多项大奖名花有主。最引人瞩目的世界足球先生竞争激烈,葡萄牙球星C罗击败梅西和内马尔,连续两年蝉联该奖项。

    B.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物质表现,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定、宠辱不惊与轻声细语。

    C.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时刻撞击着人们的心灵。孩子们在幼儿园期间的人身安全、教师的道德素质等问题一直以来是广大家长备受关注的。

    D.2017年度游戏《王者荣耀》对历史人物及符号的改编曾饱受质疑,但没人能否定它在泛娱乐时代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态与娱乐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50,那个寒冷的冬天

    司汉科

    美军守在老鹰岭无名高地的是陆战一师七团。

    志愿军第九兵团团首长命令机枪连要把刚刚被占领的无名高地夺回来。

    机枪连一直在离美军不到一公里的前沿阵地的雪地里趴着,到了后半夜两点整,随着夜光弹划破天空,淮生和他的战友们像狼一样扑了上去,但由于头一天下了大雪,许多战士被冻伤,冲锋时,有的脚冻得没有知觉,根本跑不动,还有的跑着跑着就倒下了,没能爬起来。

    那个时候淮生是机枪连的连长,作为连长他要把打残的连队组织起来赶紧抢修工事准备继续战斗,他们知道,只要天一亮,美军的飞机就会来轰炸。

    果然,东方天际刚刚泛白,美军的飞机就从太平洋舰队航空母舰上黑压压地飞过来了,直接飞向无名高地。

    美军的炮火无情地覆盖无名高地上的每一寸土地,山头被削平一公尺,阵地已经很难坚守了,淮生一连撤到了半山腰的一片树林里隐藏起来。

    敌机飞走后,他和老兵温克在山上找可以隐藏的地方,树林里面有许多大石头,好像是一个石塘,可以隐蔽在石塘中间的石头缝间。他们还发现一个石洞,石洞很大,很宽,长有十多米,可以当临时伤员包扎所。天寒地冻他们根本无法挖地道,只好把大石头堆到一起,上面盖上树枝、树叶,算是临时掩体。

    淮生知道,他们连处于全兵团位置最南的无名高地,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这是阻截陆战七团逃出长津湖地区的最后一关,如果这一仗阻击不了敌人,就无险可守,所以就是把部队打光了,也不能让敌人越过无名高地。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二十二公里的路程,对陆战一师可以说是“噩梦大撤退”,先头部队用了五十九个小时,最后的部队用了七十二个小时,平均每小时最快行进速度不过二百八十六米。

    陆战七团团长伯格上校想,只要过老鹰岭,他就会带着他的战士一路阳光大道直奔咸兴。

    那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陆战七团就开始了向无名高地攻击。七团未受到任何阻击便顺利登上老鹰岭西南三公里处的无名高地。

    但是他们高兴得早了点儿,雪地下的战壕里突然像火山喷发,无数个火舌一齐喷向了他们,志愿军毫不留情地射杀每一个企图攻上阵地的美军。

    陆战七团有的已经上来了,与志愿军战士在战壕里展开厮杀,阵地上一片混乱。淮生他们第七次冲锋后,就记不清后来的仗是怎么打的了,冲锋全凭本能。敌人一次次地冲上来,淮生他们一次次地把敌人打了下去,同样的情景在无名高地反复重现,只是主角总是在不断地变换。最后一次冲锋打退之后,淮生和他的战友们打扫战场,惨烈的场面让大家不忍直视,心灵颤抖。

    高地几乎被美军飞机挥洒成了毕加索的现代油画,白雪变成了白的河,雪河上泼成红色的墨,那是猩红的血,红血与被翻起的泥泞又融进了冒烟的大炮和变形的坦克,在这幅战场的油画框架里,画面充满了累累弹坑,焦黑的泥土和遍地横七竖八的尸体。

    黄昏前,太阳从雪地的林中射过来,很红,红得发毛,让人有血腥的感觉。

    美军又开始轰炸了,之后,美军又开始冲锋了。他的连快被打光了,不是打光,是快被炸光了。

    厮杀是惨烈的,无名高地上的雪与火,火与泥,泥与冰,染成一片雪的海,血的河。

    淮生来到石洞看伤员,看到那么多战士的眼睛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他们的眼睛想要说什么,他愧对他的战士,他什么也没说,他没有心思哀伤。他不知道,如果美军再次进攻,他拿什么来守阵地,他手中能用的兵力已所剩无几。

    这样一支部队能守得住无名高地吗?他知道,夜幕来临能救他一把。只要坚持到天黑,黑夜就是他的主战场,如果坚守到天明,他们盼望的增援部队26军就会出现在山冈上。这是他们唯一没有被打乱的完整建制的军队,是九兵团全部希望。

    就在这时,美军陆战七团又一次发起了进攻。

    伴随着强大的空中打击和陆战七团的无情炮火,他们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只要敌人上来,就别想活着回去。

    老温还有最后一个炸药包,韩德明一条腿不能动,但是也把一束手榴弹绑在了身上,他一面抱着机枪在不停地扫射,一面做好了拉弦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淮生带着机枪连剩余的战士不断地轮换着射击地点,陆战七团前进到半山腰被阻挡了,他们不敢贸然前进,七团的火炮开始发挥作用,不断地向山上的志愿军进行打击,淮生他们不能撤,他们成了敌人轰炸的活靶子,仅剩的战士又被炸死一大半。

    敌人停止了炮击,又开始冲锋。

    淮生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淮生想,最后的时刻到了。只要敌人上到了阵地,他们就会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都把最后的手榴弹绑在了身上,只等着敌人冲上来的那一刻。

    突然,他看见老兵温克跃出了战壕,向无名高地上的敌人冲去,随着他的M1冲锋枪轻快的叫声,敌人纷纷倒下,这是他从敌人尸体上缴获的M1,他使起来得心应手,敌人像秋天里的野麦,随风倒下。

    之后,老温拉响了身上的炸药包,一道电光裂长空,英雄随电光而去,大地震动,空气凝固。

    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陆战七团纷纷逃下山去,他们再也没敢进攻无名高地。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故事发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老鹰岭阻击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志愿军不仅要在恶劣的环境下作战,还要抢修工事,目的是以备不时之需,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B.二十二公里的路程,美军撤退“平均每小时最快行进速度不过二百八十六米”,写出了美军因为胆怯而行动缓慢。

    C.“同样的情景在无名高地反复重现,只是主角总是在不断地变换”,暗示出战斗的胶着状态,双方互有胜负。

    D.“陆战七团纷纷逃下山去,他们再也没敢进攻无名高地”宣告了敌人的彻底失败,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描写战斗情况时,既有对群体作战的场面描写,又有对温克英勇献身的细节描写,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富有感染力。

    B.文中多用比喻的修辞,如“淮生和他的战友们像狼一样扑了上去”“树林里面有许多大石头,好像是一个石塘”,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

    C.战斗间隙,对太阳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而且“让人有血腥的感觉”暗示出侵略者一定会付出血的代价。

    D.小说通过对寒冷的天气、简陋的石洞以及敌军的狂轰滥炸这些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了志愿军誓死无畏的高大形象。

    【3】本文和《百合花》都反映了战争的惨烈,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红色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标志,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悲壮美。有人认为,“悲壮美是悲剧美与崇高美的有机结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悲壮美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把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治理到“______________”的境界。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能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为求谏而设立了上、中、下三赏,其中下赏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问句领起下文对思妇和游子的相关描写。

    (3)在《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愤激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2)孔子曰:“君使臣以礼,____________。”(《论语·八佾篇》

    (3)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4)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5)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6)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7)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8)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了写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在《师说》中,韩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颠覆了老师胜过学生这一传统观念。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东吴曾经的繁华、孙权的伟大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诗中,写出了蜀道的高险,连动物翻越都感到愁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体现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愁情。

    (3)郦道元的《三峡》中,三峡常有高猿凄异的长啸,所以渔者作歌说:“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表明“忠恕”之道诗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为人应宽恕待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他崇高忧国忧民的美德而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情感。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现身后一曲终了技惊四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

    杜甫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星星

    (注)①大历二年(767),杜甫客居夔州,其弟杜观由长安途经江陵,将达夔州。②鹡鸰:一种水鸟,《诗经·小雅·棠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③星星:指稀疏的白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得知弟弟杜观即将到达的消息,忍不住再次作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B.诗人责怪乌鹊消息不灵,等待中内心焦急;又见乌鹊尚在枝间,内心喜悦。

    C.鹡鸰在原,喻兄弟曾处于困境之中,此为悲;拿书信给鹡鸰看,此又为喜。

    D.诗人见到兄弟后,详细叙谈十年来的苦楚,正是当年的极愁,头发才变白。

    2颈联写“嫌津柳”“数驿亭”,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美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B.顺流而也 东:东方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得:轻易得到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苏子愀

    渔樵江渚之上 何为其

    A.两个“于”相同,两个“然”不同

    B.两个“于”相同,两个“然”相同

    C.两个“于”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于”不同,两个“然”不同

    【3】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不拘于时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译文:山河相接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译文: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译文:逝去的人就像这水一样,而且未曾返回。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水恒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网民在网站浏览某种信息后,会发现相似内容不断出现在浏览界面。某网络运营商说:“现在网络利用大数据在后台统计客户的浏览记录,智能推送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某政协委员说:“我们要警惕‘投你所好式’的网络推送,它会让你在自己的兴趣里沉迷而不会提升。”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②首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新设立的雄安新区承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未来的北京和雄安令人憧憬。

    20年后北京与雄安两个城市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以“双城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