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全对的一项是
①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临行祭路神 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遭受
③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 ④及闻子产死,孔子为泣曰:“古之遗爱也。” 爱好
⑤ 何蓑何笠 同荷,披、戴 ⑥朝济而夕设版焉 接济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一起 ⑧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句首发语词 ⑩归有光以为殆有神助 危险
A.②③⑤⑧ B.②⑥⑧⑩ C.①⑤⑦⑩ D.③⑥⑧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瑕不掩瑜供认不讳旁征博引枉废心机
B. 与日俱增英雄辈出寥若晨星鞭辟入里
C. 贸然行事难以起齿信笔涂鸦剑拔弩张
D. 平心而论并驾齐驱变本加利出奇制胜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辟,汉代擢用人才之制,主要为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B.丈人,是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之父,又称泰山;妻之母称丈母或泰水。
C.旬休,唐制,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十日为一旬,分为上旬、中旬、下旬,遇旬日则官员休沐,因而称之。
D.刺配,在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指古时的一种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你寄来的大作我已拜读,对文中个别的字句我冒昧地作了雅正,谨供参考。
B. 刘老师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学生而略尽绵薄,其高尚师德让人敬仰。
C. 令郎小小年纪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真是前途无量。
D. 今天下午三点左右,本人在学校操场不慎丢失一枚惠存多年的猴年邮票。
5、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相对应的一项
①大明湖畔,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③笔诤时政,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①李清照 ②苏轼 ③辛弃疾 ④沈从文
B.①老舍 ②李白 ③辛弃疾 ④沈从文
C.①老舍 ②苏轼 ③白居易 ④屈原
D.①李清照 ②李白 ③白居易 ④屈原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
①在香港遇见一位老前辈,他说,你怎么跑到西海固去做志愿者了?现在那里的人都吃上饭了吗?以前有人说穷是因为他们不爱劳动,是这样吗?
②这恰恰是我最初记住西海固这个名字时对那个地方的全部了解。而现在,我只能回答,一言难尽。
③2002年的一天,我强烈地发现,一个人的未来如果都在别人的预言里,将是极大的一桩憾事。“我不是你所想的那个样子”,成为我最后选择去宁夏西海固当一名志愿者的全部理由。原来,我从来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都是不满的。我常常会把理想中自己的状态想象成液体,尽管是自己本身,但在什么载体中就是什么形态,在上海这个容器里就像上海那样规矩,到了西海固就自然而然变成一个野孩子。
④前二十年,我没有在上海以外的地方长时间生活过,和很多西海固的人,和很多大城市里的人其实是一样的。但我的导师张教授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宽度比深度更重要。”所以我要在期末的时候抛下我深山里的学生,跑到“花花世界”去告诉那些来自各地的中国人,有个地方叫西海固,你们不要只看见北京或上海。所以,即使两三周后就放寒假了,我也要独自一人摸回深山,给我的学生看看记录城市真实面目的照片,叫他们好好学习,不是一切都可望而不可即。
⑤西部的贫瘠在想象中似乎应当是一片雪白的盐碱地,寸草不生;人们衣衫褴褛,牛羊瘦骨嶙峋;失学儿童遍地,校舍东倒西歪。这些都是讲“贫困”时必备的要素,缺一即难以达到听众的“期望值”,甚至还可以被称为“那还算可以嘛”。我们在雪地里拍的照片就被一位听众认为,如果是盐碱地就会震撼他的心。我给生活在城市里的朋友看我的学生点着蜡烛在教室里看书的数码照片,因为闪光灯太亮,夸张了蜡烛的效果。他们说:“哇,这蜡烛真厉害,可以点亮一间教室耶,现在已经点得起蜡烛了么?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连蜡也点不起的。”我只能报以一笑。
⑥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那些为了使自己的心灵达到震撼的幻想,将会把真正生存在这里的农民逼到怎样的困境?贫困县的贫困不是“死去”的标本,它也在发展的,它的人民也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是它的步伐太慢了,被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⑦每登上一个山头我就要心酸,那些关于农民不愿干活的传言真是冤枉。退耕还林除了对生态的维护,还旨在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农民们的观念尚未如此与时俱进,不劳动靠补贴,就会被人说懒,他们就不断开荒,开在陡峭的斜坡上,开在几百米高的山顶上。贫瘠的土地,即使是开荒又能多收成多少呢?而开荒所带来的危害,显然不是普通农民可以预见得到的,土地将更加贫瘠,水土流失将更加严重。山体滑坡,道路塌方,大风扬沙就是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出校门,我们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深谷,那完全是人力和自然的共同“杰作”。
⑧我的同伴小贺在回收自己的农村问题调查问卷时,发现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里很贫穷,如果你是政府,你能告诉我们怎么办吗?”焦虑的人有一点点萌动,如果我们给出的答案并不那么容易立竿见影,这种萌动马上就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很小心很小心地看住它,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⑨在很多问题上,我们的理想和现实的状况之间相差太大。校长从学校的燃眉之急考虑,安排我们统统去教高中,我们却觉得教小学或者初中,也许对建立一代人的观念来说更有用。当我的学生坚守他们的陋习不改时,我们包含了放弃意思的一句话常常是:“你们老了,改不了啦。”他们会哄笑一阵后依旧我行我素。小学生不会,小学生偏要好好地做给你看。所以我有很多的小学生朋友。我们一起去爬山,他们从不瞻前顾后,也不在意自己的仪态,用尽身体的各个部分奋力前行,很快站到山顶之上,“挑衅”说:“你上来呀!”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感动,他们还都是轻盈温暖的液体,没有沿途积聚的泥沙的负担,也还不会凝结成四季不化的坚冰。
⑩每夜面对浩瀚的星空,我就像面对真理,先前那些纷繁的心绪渐渐不再喧嚣;每日看见澄明的蓝天,我就想立刻化为一棵冲天的树或一座山冈,不一定需要生命,只要在这里永恒地与天地交相辉映。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他们并没有老,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不甘心。
(取材于徐敏霞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嶙峋: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的样子
B. 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
C. 立竿见影: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D. 萌动:开始发芽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海固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贫穷”的想象与现实是有差距的。
B. 文章第二段的“一言难尽”,表达了作者对西海固人精神状态的失望和对贫困山区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
C. “我”选择去西海固做一名志愿者的理由是不想让生活完全按照固有的轨道行进,想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D. “我”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觉得作为志愿者应该努力从建立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做起。
【3】文章题目叫“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文中的“液体”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
【4】文章第⑥段中说:“我们有时会不会意识到,我们的心灵已经越来越难以感受震撼?”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你个人认为当代人的这种状态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作者在结尾说“我从复杂喧嚣流向简单宁静,却希望我的学生能成功地从简单宁静逃离”。请根据文意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分析作者所寄托的情感。
【6】本文中人物的观念、认识与其生活的环境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对经典作品中人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出身在一个“烂包”的家庭环境中,虽然从书中看到更辽阔的世界,但还是像哥哥一样安于清贫。
B. 《红楼梦》中,刘姥姥感慨于贾府一顿螃蟹宴的开销够乡下人吃一年的,这是因为她生活在相对贫苦艰难的底层环境中。
C. 《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形象地阐明了一个人要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经得起环境考验的道理。
D. 《呐喊》自序中,鲁迅用“毁坏铁屋子”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希望通过文学来改变国民精神、改造社会大环境的愿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两句与孔子“思
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2)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 “ , ”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3)《诗经•卫风•氓》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______”一句,写女子任劳任怨,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______”一句,写男子对待爱情毫无准则。
(3)《客至》中表现作者在寂寞之中听闻挚友前来的欣喜与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刘裕指挥雄师、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写出秦人严酷搜刮人民财富而又肆意挥霍的情形。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描写听到大小弦一起弹奏时“________________”的清脆乐声,再描写听到“________________”般婉转流畅的乐声,从听觉、视觉角度表现了琵琶声音的特色。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写阿房宫建筑的密集交错,“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用夸张手法写宫中建筑数目繁多。
(2)刘克庄《贺新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汉代张良以及唐朝将领李质的典故,表达对韩世忠的赞美之情。
(3)夕阳作为抒发情感的特定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文人墨客借此意象或表达怀人思乡的怅惘,或一抒人生迟暮的悲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2)《赤壁赋》中写曹操破荆州后率领军队沿江而下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人间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6)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7)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______。” (《论语•子罕》)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
落日塞垣①路,风劲戛②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③。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塞垣:边防城池。②戛(jiá):敲击。③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骏马。
(1)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几位士兵带着弓箭,策马奔驰,以打猎掩人耳目,在暮色中进军黑山头。
C.诗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D.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诗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E.上片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2)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工开物序
【明】宋应星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肃慎是殷、周时期在黑龙江流域的一个部落,曾进贡箭给周成王,以示臣服)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昨岁《画音归正》,繇先生而授梓;兹有后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象》《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材料二:
乃粒
宋子曰: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
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
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也。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篇第一乃粒》)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烈:功业显赫
B.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 披:翻开
C.其亦夙缘之所召哉 夙:旧有的
D.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也 朔:北方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殊肃慎之矢也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B.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五谷,则麻、菽、麦、稷、黍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D.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
B.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
C.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
D.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鬵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覆地载”语出《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指天地养育,包容万物。反映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思想。
B.“季”有“最终”之意,“季父”指父亲的兄长,项伯是项羽的伯父;“季”也可指“一个朝代的末了”,“南宋之季”即“南宋末年”。
C.“崇祯丁丑孟夏月”,“崇祯丁丑”采取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孟”指四季中的首月,“孟夏”即为夏季第一个月。
D.“陈思之馆”指陈思王曹植的客舍;“授梓”指印书;“纨裤”指富家子弟;赭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色衣服,指代罪人。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了解世上的万物,一般都要通过别人的讲述或自己亲眼见到才能实现,而《天工开物》则为人们了解事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B.作者指出本书是以“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次序编写,且本书讨论的尽是与功名进取毫无关系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不满。
C.《天工开物卷》原有《观象》《乐律》二卷,作者后来觉得这两卷学问太深奥,自己研究得也不够深入,于是毅然将这两卷书稿删掉了。
D.“乃粒”代指粮食,作者把《乃粒》放在全书第一卷,体现了“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儒生把“农夫”当作辱骂别人的代称,作者对此持批评态度。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2)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
(3)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
【7】用自己的话谈一谈《天工开物》成书的目的是什么?在成书过程中,作者克服了哪些困难?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②《老子》关于“善”的论述有:水善利万物而不言,上善若水。
③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等地突发滔天洪水,鸿星尔克作为一个平民品牌,自身生存状况堪忧,仍捐款五千万,胡彦斌买鞋支持,薇娅为其公益直播,消费者将其产品一扫而空。
以上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