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句子中加点的字标上音节。
( ) ( )
一把枯萎了的干草,把它整个泡在水里,从中
心一点绿慢慢舒展延伸,到第八天,全部复活,
变为“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这是
( )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啊!
2、形近字组词。
炕________ 稍________ 肆________ 载________
坑________ 梢________ 律________ 栽________
3、我是小小裁判员,判断对错最在行。
(1)课文写的是“我”的回忆。( )
(2)“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
(3)“厨、套、窜”的音序都是“C”。( )
(4)闰土和我“仿佛年纪”中“仿佛”的意思是好像。( )
(5)“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看到草原的美丽风光,我不禁想起老舍笔下的草原:“这种境界,既_______,又__________,既_________,又_______。”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
3.暑假游西湖突逢大雨,我想到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把雨写得活灵活现的诗句:“______,_____。”;看到黄河波涛汹涌的景象,我想到了《浪淘沙》(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看着村落外绿树环绕,青山斜横,我不禁吟诵起《过故人庄》中的诗句:“______,______。”
4.读着《七律·长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无畏。
5.祖国的强盛,离不开爱国心,更离不开民族魂,因为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周总理竭尽心力,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丰功伟绩,由此我想到了诸葛亮的名言:“______,____。”
6.过年时,贴对联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我知道“五谷”指的是____、___、__、___、稷五种粮食。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竹节人( )会被老师没收。
2.故宫博物院的北门( )午门,( )神武门。
3.竹节人( )深受孩子们喜爱,( )引起了大人的兴趣。
4.这些设想( )能实现,( )是遥远的事情。
6、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 ,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 。
7、课内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本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3】诗歌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9、阅读理解。
故宫里最冷的地方
①故宫现存四座皇家冰窖,为乾隆时期建造,其作用就是藏冰。在那个没有冰箱的时代,冰窖完全成了皇帝的专用冰箱,它的储冰方式也很特别,不用电,纯天然,无污染。
②首先,整个冰窖做成一个半地下的拱券式结构。这样可以利用地下温度的恒定来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
③其次,冰窖整体用砖石砌筑而成,其内部长约11米、宽约6米,地面铺有大块的条石,为了更好地起到隔离室外高温的作用,冰窖的墙体大都被做得很厚,有2米左右。另外,冰窖地面的每个角上还留有沟眼,这样有利于融化后的冰水及时排到冰窖外,保持窖内干燥。
④最后,要重点说说冰窖的“地板”,据故宫专家介绍,冰窖地面铺的石材是豆渣石(又名“麦饭石”)。这种石材现在被用来做炒锅,据说健康无毒还不粘。麦饭石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当冰水融化后,地面的豆渣石可以将水中的杂质等有害物质吸附、分解,防止水腐败。
⑤据说每块冰都有严格的尺寸要求,大约0.5米见方,码放时由专人由里到外,由下到上,严丝合缝地垒满整个冰窖,之后便封闭窖门,这样做也有利于冰窖的保温。这些冰直到次年夏天才取用。
【1】阅读文章,说一说故宫的冰窖采用了哪些办法来保持低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内部长约11米、宽约6米,地面铺有大块的条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豆渣石来铺故宫冰窖的地面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艺会演》,完成练习。
①春节即将来临,油麻地小学接到通知:春节期间,将举行全乡四十三所中小学的文艺会演。
②校长桑乔精心地挑选了剧本《屠桥》。剧情是:屠桥这个地方天天来了一连伪军,他们在这里无恶不作,欺压百姓,那天夜里来了新四军,将他们全都堵在了被窝里。桑乔看上这个本子是因为这个本子里有很多让人不得不笑的场面。
③几个主要角色很快分配好了,新四军队长由杜小康扮演,十八岁的姑娘由纸月扮演,伪军连长由柳三下扮演。负责排练的蒋一轮老师带着演们背台词、对台词、排练、彩排,一切都很顺利。
④等到彩排了,蒋一轮发现一件事没有考虑到:那个伪军连长,在剧本里头是个大秃子。他必须是个子秃子,因为里头许多唱词与道白,都要涉及秃子,甚至剧情都与秃子有关。如果他不是一个秃子,这出戏就没办法演下去。
⑤就在蒋一轮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了秃鹤送来的一张纸条,打开来,上边写:“我可以试一试吗?”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儿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桑乔看到纸条,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⑥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热。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排练。月光下,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驴拉磨似的转着。剧中的时间是夏天,眼下却是隆冬季节,穿着薄薄的戏装,寒气侵入肌骨。但他顾不上这些,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⑦演出的时间到了,《屠桥》从一登场,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发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油麻地小学又要得到第一名了。
⑧秃鹤演得特别认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⑨油麻地小学夺得了第一名……
⑩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草房子》,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一筹莫展: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滚瓜烂熟: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乔挑选剧本《屠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故事情景揣摩细节。
(1)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从那双颤抖的手,你体会到蒋一轮老师怎么样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禿鹤主动申请参加表演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写到“月光”,一次是禿鹤在院子里练习,一次是表演夺得第一名后。描写“月光”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秃头的禿鹤是“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好的故事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
我在蒙眬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桔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进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碎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了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暗的夜……
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1】仔细阅读《好的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2】“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桔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文中写了那么多事物。而且是反复地写,你觉得啰唆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和处的不同表达,你觉得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A.“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B.“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写下他,——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我觉得____________好,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都知道“好的故事”不是真实的,鲁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文字来写一个不真实的“好”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今年7月上旬开始,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在我国蔓延,中央气象台陆续17天发布了高温预警信息。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从7月10日以来,截至7月29日,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中西部等地35℃以上高温日数已达10~18天。
(材料二)
今年夏天,全球变暖引发的高温天气的国家越来越多,极端的高温天气使世界多个地区受灾严重,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在加拿大魁北克省,野火以1000年未见的速度燃烧;在美国加州,山火蔓延范围达到800平方千米,许多地区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英国部分铁轨甚至被热变了形。德国柏林的10号高速公路更是直接热得炸裂,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高温影响还波及到一些水域,有的江河湖海水温比平时高5℃,打破了水生物的自然平衡。如波兰,因为水中有一种有毒的藻类在疯长,很多生物变异,数十个海滩被勒令关闭。就连我国大连也没有躲过“劫难”,海水温度比往年上涨10℃,大量海参直接被热死,整个养殖产业经济损失高达68.9亿元。更让人揪心的是,世界各地已有多人因为高温中暑,甚至失去生命。
最可怕的是湿球温度。在温度和温度组合后的温度——湿球温度。达到35℃的情况下,人类将无法在户外存活超过6个小时。根据建模推测,2070年到2100年,我国华北平原和东部沿海城市,比如上海、杭州、烟台、青岛和日照等地,湿球温度将超过35℃。如果放任全球气候变暖,那时的华北平原,将不再适合人们居住。
研究表明,巨大的碳排放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忽视的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私生活方面投入很大的力度。作为个人,哪怕是少 ,少 ,少 ,都将会是地球“退烧”的一剂良药。
【1】如(材料一)中的图所示,按高温日数排行榜由高向低,有着“火炉”之称的省会级城市武汉高温日数排名是第(______)。
【2】(材料二)中的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列举我国大连海水温度上涨的例子,这样表达是为了突出说明__________
【3】根据两则材料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气象学上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 (______)
(2)极端的高温天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______)
(3)2018年高温日数量排行名称并列的省会城市是西安和南昌。 (______)
(4)在湿球温度达到35℃的情况下,人类可以在户外存活超过6个小时。 (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和你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写写你的做法(至少写一处)。
13、课外阅读。
囚蚁
赵丽宏
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连蚂蚁也不例外。歌里唱过“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忙做工”,所以我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常常趴在墙角或者路边仔细观察它们的活动。
大约是我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妹妹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蚂蚁放到玻璃瓶里养起来呢?这件事情并不复杂。我们首先捉了十五只蚂蚁,然后找了一个有盖的玻璃药瓶,将蚂蚁放到瓶子里,最后再拧紧瓶盖。这样,这十五只蚂蚁便有了一个透明整洁的新家。我和妹妹兴致勃勃地观察蚂蚁们在瓶子里的动静,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我想它们大概是饿了,便拧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可它们却毫无兴趣,依然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可惜我听不见……第二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玻璃瓶里的蚂蚁。只见那十五只蚂蚁横七竖八地躺在瓶底上,安安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它们全都死了。我和妹妹很是伤心,想了半天,得出结论:药瓶里不透气,蚂蚁们是闷死的。
原因既已找到,新的办法便随之而来。我找来一个火柴盒,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让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透气。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既透气又暖和的新家了。我和妹妹又抓来一些蚂蚁并把它们放进火柴盒里,还放进去一些饼干屑,我们相信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
然而我们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蚂蚁们全都逃得无影无踪。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奋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1】“可它们却毫无兴趣,依然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这句话中“惊惶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用___________来代替。
【2】童年的“我”产生喂养蚂蚁的奇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两次“囚蚁”的经过,第一次作者用__________来“囚蚁”,结果是__________;第二次用__________来“囚蚁”,结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有盖的玻璃药瓶 B.火柴盒 C.蚂蚁跑了 D.蚂蚁死了
14、可爱的地球
①我登上月球以后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对地球爱之弥深。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起电视上看到的月球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窒息包裹着,火星周围则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它们都不适合人类居住,不讨人类喜欢。
②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温度变化,还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也不会自行焚化。混合而成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
③地球的一大特点是它有一个斜轴。正是斜轴,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变化,使我们的生活免于单调。人们可以毛衣之后穿夏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④我们很幸运,地球自转一周是二十四小时,这样的速度也刚好合适,这跟我们的睡眠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每十小时自转一次,情形会怎么样?你就要不断地上床、起床了。
⑤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引力,说它太强,人从一两米那么高的地方跌下来,就会把腿摔断了。不过它也有一些很大的好处足以与此相抵,例如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
⑥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怨地球上的气候。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没有好。如果人们在月球上相遇,恐怕没有什么可寒暄的。也许只能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一点。”接下来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
⑦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的又一个优点。只要妥善维护,地球总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
【1】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划上横线。
笼罩(lónɡ lǒnɡ) 埋怨(mái mán) 乐土(lè yuè)
【2】作者称地球是“可爱的地球”,表达了对地球的喜爱。你又会怎样评价地球?请在横线上填上中肯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的地球 ________________的地球
【3】短文讲了地球的许多优点请用“ ”划出其中至少两条。你对其中的哪一条最感兴趣?写出你的感受。
【4】为了让地球成为永世的乐土,我们该怎么做?请列出至少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做。(8分)
(1)我读书。(扩句)
(2)奶奶诉说着过去心酸的往事。(修改病句)
(3)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缩句)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改为陈述句)
③手指有姿态。(扩句,最少扩两处)
④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石灰吟》诗中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石》诗中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明,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5)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源的籍贯是湖南省隆回县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照样子,用一句话描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21、习作。
在我们一天天的盼望当中,新年终于来临了,人们穿上新衣服,个个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笑容,大街上热热闹闹的,卖鞭炮的、卖年画的摊前顾客络绎不绝,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情形。
相信你一定对春节有着特别的感触,那么请你选择关于春节的一件事或者某种景物,用你细腻的文笔写出它的独特和美好。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300字。(作文纸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