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嘉兴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农人告余以春及

    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2、下列词类活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将军邓骘其才   且庸人尚之 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故令人持璧归,至赵矣   而相如叱之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空以身草野      欲因此时  反欲两主

    D.怀其璧   皆共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①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②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③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他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逼着他选择拉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为什么家里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时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他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练了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此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带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之前和拉琴之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都对他充满了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这种情况依然没有改变,大家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他成了学院里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④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也是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每个角落。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诉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与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⑤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回忆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痛苦历程。起初他只想随便拉一拉,这毕竟是他在学校里的最后一次考试——他已经考了多少次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为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⑥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⑦“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⑧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甚至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⑨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有诸多好处。请从内容、结构、手法上做简要分析。

    2请分析划线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3不爱拉琴的“他”却成了当年艺术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试探究:这样的结果蕴含着怎样的深刻意蕴?联系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他”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的人,“他”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 迫、强制和严如是格监督下练琴的;而他又具有叛逆性格,长久的压抑,伴随着他长久的叛逆。

    B. 在痛苦磨炼中“他”既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演奏中融人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的演奏,“他”正是将技巧与情感完美结合才取得巨大成功。

    C. 小说的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主题。第二人称“你”,就是指小说中的“他”,“必须”以肯定的语气对“选择”加以强调,又引发人们对“选择”的深刻思索。

    D. 这篇小说行文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引入回忆,运用了倒叙和插叙;故事在高潮处骤然转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 小说含义深刻,引人深思。他的痛苦与反抗告诉我们: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通过形象的描写表达自己归家途中畅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2)在《滕王阁序》中,王勃笔下的南昌城房屋遍地,多有“______”船只密集,尽是“____”。

    (3)《陈情表》的最后部分,李密向皇帝表达赤诚报效心迹的两句是“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凭吊英雄 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古人以赏花为雅事。晏殊的《浣溪沙》以“小园香径独徘徊”来表达春日赏花独行的感慨,李清照的《醉花阴》以“_____”来从侧面写出秋日赏花的情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比喻水与船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米来抱有希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 ,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逍遥游》)

    (3)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亭送别》)

    (4)适莽苍者,________,腹犹果然;适百里者,________。(《逍遥游》)

    (5)____________ ,听臣微志,_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陈情表》)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湖心亭看雪》中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对“大丈夫”是如何要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3)《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的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蒹葭》中“_____________”,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伊人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地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兔和蟾。②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③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诗人梦游上天,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忽然云开月出,明亮起来。

    B.四至六句诗人想象飞人月宫后同仙女谈话,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感觉“千年如走马”。

    C.七、八句诗人遥望人间,感觉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东海如同被打翻了的一杯水。

    D.诗人先通过描写天上仙境来表情达意;进而俯视人间,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2】李贺的诗歌具有变幻奇谲的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罴,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乃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还,授西河内使,辞不拜。时人谓曰:“西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 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 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罴安于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卒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曰忠。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B.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C.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D.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受官职。

    C.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用来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免死券。

    D.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

    B.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

    C.王罴胸怀坦荡,做事不修边幅。他曾当面训斥台使不珍惜食物,也曾亲手捡起别人削在地上的瓜皮面吃,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

    D.王罴安于清贫,不屑置办家产。虽然多次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和诸州刺史等职,最后死于任上,但清净的名声得到时人的认可。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2)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电影《夺冠》展开了中国女排三十年的沉浮图景。观影者感动于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于中国女排发现问题、解决困难的精神,感动于中国女排精诚合作、改革创新的精神……女排精神在中国人心中已经凝结为一种文化符号。

    “女排精神”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