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增峻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儒家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D.“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B.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
C. 能以足音辨人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 扣弦而歌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话说文学趣味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流的小说家反而很难写出福尔摩斯探案这样的故事。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都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2)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用“五丁开山”的故事,极言蜀道开通之艰难。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蛙蚌”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父》中屈原说明自己被流放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批评。
6、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③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兵车行》
⑤清风徐来,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与“士大夫之族”对比,前者从师,后者不从师,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指出秦王朝在大肆搜刮与任意挥霍的反差行为。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将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被人们视为千古绝唱。(《滕王阁序》)
(3)《逍遥游》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为了论证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4)列子对荣华富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5)李密从小就是个孤儿,生下来六个月“________”,四岁的时候又“__________”, 他是祖母一手带大的,因此与祖母感情深厚。(《陈情表》)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提出自己的“师道”思想,其中“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老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
(3)庄子在《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两种是“至人”“神人”的境界,表现另外一种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调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选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一片出岫的孤云,漂浮在异国的山野,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家国之思。
B. 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叠音词也增加了音乐性。
C. 颈联乐景衬哀情,描绘了月光照耀的优美山景,傍船飞掠的白鹭轻姿,抒发了诗人对如此美景竟在金人统治之下的哀伤之情。
D. 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概括并结合诗句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樊哙曰:“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②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太史公曰: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杀人如不能举 沛公起如厕
B.则与斗卮酒 怀王与诸将约日
C.拔剑切而啖之 放逐义帝而自立
D.公乃入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及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盾,古代作战时一种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进攻的防御性兵械。
B.跽,古人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为跽,由坐到跽,表示敬意。文中亦是此意。
C.参乘,即陪乘。古时乘车,尊者居左,驾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D.都尉,武官名。赵国将军下为国尉、都尉,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找到樊哙,将范增命项庄以舞剑作幌子,意欲杀死刘邦的危急情况告诉樊哙,樊哙听后拿起武器闯进宴会。
B.樊哙入军门后,站在西边,项王称其“壮士”,又赐给酒肉,不久沛公如厕,趁机把樊哙喊出,最终得以脱身。
C.张良等到沛公返回军营后,以沛公不胜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而向项王道歉,项王接受了礼物,没有派兵去追刘邦。
D.范增与项羽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头脑清醒,将张良献上的玉斗敲碎,并预言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5】樊哙强闯军营之后,是如何一步步使得项王最终“未有以应”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社团活动时,指导老师不仅点了名,还宣布了诸如不许迟到早退、有事书面请假、按时完成作业等规定。对此,不少同学点头认可,认为凡事都要讲规则:也有同学不以为然,以为社团活动就是放松的,哪要那么多规定!
学校广播站决定,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向全校同学征稿。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应征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