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
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A.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决(快速)起而飞 适(前往)莽苍者 乃今培风(凭借)
B. 腹犹果(充实)然 众人匹(对比)之 以久特闻(独自)
C. 穷发(草木)之北 知效(胜任)一官 小大之辩(区别)
D. 行比(联合)一乡 泠(清凉)然善也 誉之不劝(勉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批评
蔡清德
近些年书法创作欣欣向荣,然而书法界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比如,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为博眼球,打着“创新”的旗号,歪曲、篡改传统书艺,雅俗不辨、美丑不分;再有就是,书法界炒作之风一度盛行,功利主义滋生,浮躁情绪蔓延。出现这些乱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书法批评的缺失与缺位。
当前,专业的书法批评者凤毛麟角,具有学术批判性与影响力的批评文章亦所见有限,书法批评陷入了困境,虽欲振而不彰。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书法批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批评?
批评之难,难在何处?概言之,当今书法批评陷入了“人情批评、圈子批评、马屁批评、红包批评”等诸多困境而难以自拔。名为批评,实为吹捧,究其根本,诚为人情与利益羁绊。从批评对象而言,评论界的褒扬攸关个人艺术声誉与作品市场价值。出于利益驱动与自我形象维护,书法家多喜推介抬举,不乐见评论指谬纠偏,对善意而中肯的批评容纳有限,甚至不友善。故而,批评家们难以直抒胸臆,提笔行文往往投鼠忌器,顾左右而言他。为利而文者,当然赞歌为上,这已是书法界普遍的现象。
批评对象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因为名利心重,缺乏听取不同意见的襟怀,对自己的作品要么不自信,要么妄自尊大。事实告诉我们,在艺术领域,任何人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个人志趣和认识局限总是存在的,有优点,也会有不足,哪怕是艺术大家。少一些名利心,多份淡泊超然的胸襟与器量,不斤斤计较得失,书写的心态才会坦然从容。欧阳修云:“不必取悦于当时之人,垂名于后世,要于己适而已。”寄情笔墨,乐以忘忧,让书法回归它的本真状态,对于书写者是一种境界的提升,也是一种福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多省,及时矫正纠偏,方能避免迷失或剑走偏锋,因此书家们应发自内心真诚地善待批评。
如何写出好的批评?首先,批评家要有独立的批判精神,内心纯正,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学术品格。无欲则刚方能消除各种干扰,抵制各种诱惑,真正地展开批评。为文即为人,很难想象一个趋炎附势、逢迎名利、圆滑世故的人能成为真正的批评家。其次,批评家要有精深的学术素养、敏锐的观察力、理智的批判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察人所未察,敢于批评,言之有理。批评的针对性与个性化,不仅可避免批评的雷同化、单向度,也是批评家独特风格的展现,是批评指向性与学术性的重要标识与价值所在。
对于具体书法作品的批评,既不能脱离作品又不能仅就作品论作品。要克服人情的羁缚和以人论书的简单评判,不因人废书,以亲疏论优劣。要敢于直面作品,秉持鲜明的态度、立场,同时也应讲究批评的策略与智慧,要着力分析作品的优劣、长短,辨明是非,摆事实讲道理,防止批评者粗暴的个人情绪宣泄,抵制不分缘由、不着边际的胡乱评价。
市场在干扰创作,“红包评论”在侵蚀批评的公正性,这是当前书法批评要时刻警惕的问题。我们要拒绝批评的市场化,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不能把文艺作品当成商品,更不能信奉“红包的厚度等于评论的高度”。
艺术批评具有主观性,如何从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思考,是书法批评的关键所在。这不仅需要建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批评家队伍。我们提倡有利于书法事业健康发展的书法批评,呼吁建设高素质的书法批评人才队伍,形成良好的书法批评生态,为书法批评创造宽松包容的人文环境。只要书法批评家们讲真话,有灼见,被批评者能虛心听取意见,从善如流,那么书法批评与书法创作之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
《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7日13版,有删减)
【1】下列关于书法批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家有独立的批判精神,有良知有责任有担当,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学术品格,批评有针对性与个性化,就能写出好的批评。
B.对于具体书法作品的批评,批评家既要直面作品客观评价,又要适当跳出作品来分析,同时也应讲究批评的策略与智慧。
C.市场既干扰书法家创作,也干扰书法批评,我们不能把文艺作品当成商品,更不能信奉“红包的厚度等于评论的高度”。
D.书法批评从主观感受上升到理性思考,不仅需要建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书法批评家队伍。
【2】下列对书法家和批评家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家多喜推介抬举,书法批评家赞歌为上,究其根本,是受到了人情与利益羁绊。
B.批评家们提笔行文往往有所顾忌,这跟书法家的胸怀和对批评的态度有关。
C.书法家如能做到文中欧阳修“所云”,对书法批评家和书法家都是一种福分。
D.就算批评者粗暴的宣泄个人情绪,不着边际的胡乱评价,书法家们也应发自内心真诚的善待。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书法界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为博眼球,打着“创新”的旗号,歪曲、篡改传统书艺的乱象跟书法批评的缺失和缺位密不可分。
B.如果有专业的书法批评者和具有学术批判性与影响力的批评文章,当前书法批评就不会陷入困境。
C.书法界的乱象和书法批评有关,书法批评虽欲振而不彰,这引发我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书法批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法批评?
D.文章既摆出了当今书法批评之难的现象,又指出了要写出好的批评该具备什么,该避免什么。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而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 ,__________”。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3)《长恨歌》中通过对比烘托描写杨贵妃貌美无比的名句是:“______ , 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劝学》)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4)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鹏的形象在诗文中经常出现,如成语“鹏程万里”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等,都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并诗》中表达自己不因年华流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并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而成为千古绝唱。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作者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了人生自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生与死的距离。苏轼在《江城子》中的“________”写出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说自己经受了十年的苦难。
(3)《春江花月夜》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春天月夜下,江海相连,月潮连生的画面。
(4)《无衣》中写战士们为保家卫国,同仇敌忾共同战斗的诗句是“_________”。
(5)《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________”。
(6)孔子在《雍也》中指出“文”和“质”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情谊,互诉衷肠,《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游子与思妇互相望月却听不到彼此的声音,只能希望随着月光去照耀对方,表现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的效果。
(3)《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完成下列名句默写。
(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2)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4)欲修其身者,_________________。《大学之道》
(5)故有之以为利,_________________。《老子》
10、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①。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潺援(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②接舆:春秋楚隐士,在这里代指裴迪。
【1】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秋水日潺援:时值寒秋,山间泉水日复一日地缓缓流淌,潺潺作响。着一“日”字,令人感觉到它始终如一的永恒。
B.倚杖柴门外:刻画的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是典型的田园风物,表现了隐居生活。
C.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通过运用“接舆”和“五柳”两例典故,主要表达了作者不事权贵的思想和对裴迪的仰慕之情。
D.首联和颈联写景,融情于秋景之中;颔联和尾联写人,托志于山水之上。全诗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2】“寒山转苍翠”一句中,“转”字用得十分精妙,说说其妙处。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元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文段二:
秦王足已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下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B.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C.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D.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古代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后设三十六郡,隋朝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B.合从缔交,即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合从,即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
C.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三公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下面设九卿。
D.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因社稷为帝王所祭拜,后用来泛称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代秦君继承故业,遵循遗策,使用武力威压四邻,秦国与列国矛盾逐渐平息。
B.贾谊认为,先王为了让天下太平,就设置了公卿、大夫、士来沟通上下,并建立法律制度来让天下得到治理。
C.贾谊认为,子婴等三位人主昏惑不觉悟,繁法严刑,使忠臣不敢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故天下大乱,秦不长久。
D.君子治理国家,要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不能本末皆失,治国策略要与形势相符,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当此时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极简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极简生活不是要你一无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质的海洋,对自己的欲望进行合理的管理。极简生活从舍弃开始,终点却是更有意义的人生。在如今这个物质泛滥的时代,极简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对简与奢的思考。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