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B. 中国羽毛球队全体队员不畏强敌、英勇拼搏、铩羽而归,夺得了汤姆斯杯,完成了赛前的既定任务。
C. 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2、下列选项中信息匹配有误的一项是( )
姓名——绰号——主要事迹
A.武松——行者——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
B.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火烧草料场
C.卢俊义——玉麒麟——活捉史文恭、大战玉田县
D.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民为主
“民主”在中国文化中,首先有“以民为主”的含义。《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才是邦国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首要。《尚书》作为上古文献,早早就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甚至,这部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的古书,它十分严厉地训诫统治者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其实是在表明:民意就是天意。如果说“民”就是“天”,那么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自己称为“天子”,从文化本意上讲,那应该是“人民之子”的意思,天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
以民为主、民比天大,这样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是要想人民之所想的:人民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人民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做主者,他甚至要无限地弱化自己的意志、淡化自己的色彩,才能彰显和顺乎人民的意愿。所以《周易》里论述君王之道的乾卦就说“群龙无首,吉”,当社会领袖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不再看见他高高在上的身影时,便是吉利之相。
而《老子》也说“太上,不知有之”,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的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人民只是模糊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而已,也就是,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不与人民产生明显的距离;老子又称,这样的统治者,为百姓谋福利成功了,人民却感觉这本就是老百姓自己顺其自然的状态,本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程度的“以民为主”?统治者作为效劳于民的一个掌舵者,却早已无限虚化了自己的声音与功绩,在这大地上,只有人民作为主人自然而然的身影。
《尚书》《周易》《老子》出现稍早,《孟子》晚出,儒家孟子目睹当时社会变得礼崩乐坏,却在论著里比前几部文献都更为明确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可见,无论统治上层如何兴衰往来、无论社会制度如何更改变幻,那贵重不变的,始终都是人民大众。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所有的朝代更迭、制度变迁都是岁月洗礼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客,唯有广大人民才是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都永世不变的主人。
所以,中国文化里的圣贤,是为这亘古不变的人民而思考命运的。他们与政客不同,政客的服务对象是当权者,而圣贤的关怀对象是为民者。他们的思考结果,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此,才体现着最本质的人文关怀,才沉淀为岁月洪流中永不淘汰的金玉良言。
(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较早地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因此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
B. “以民为主”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要顺乎民意,就要做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甚至要弱化自己的意志。
C. 《周易》中的“群龙无首”是指百姓看不见统治者的身影,他们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
D.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人民不与他产生距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列举古代圣贤关于“以民为主”的不同阐释,最后总结观点,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B. 文章在中国文化范畴内阐释民主的内涵,得出“唯有人民才是永世不变的主人”的观点。
C. 文中引用《尚书》《周易》《老子》中的原文,不仅使文章有说服力,而且增强了文化气息。
D. 文中引用《孟子》的观点,说明“以民为主”思想不随统治上层、社会制度变化而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统治者和人民”关系的论述,《老子》比《尚书》《周易》中“以民为主”的程度更深。
B. 《老子》中“超乎于民顺乎于民”,《孟子》中“民贵君轻”等思想,都是“民主”的体现。
C. 圣贤与政客不同,圣贤关怀“为民者”,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 中国文化里的圣贤之言会成为金玉良言,是因为其中体现着人文关怀、对人民思考命运的思想。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侧面烘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如泥沙一样轻易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___,________。”
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2)_____________________,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周用“朝菌”和“蟪蛄”作例,来说明寿命短的句子是“ , ”。
(2)在《旅夜书怀》中,杜甫通过“ , ”两句即景自况,深刻抒发了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仅用“ , ”八个字就写出丁秦人对珍宝毫不爱惜、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归去来兮辞》中,诗人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体现其认真的、现世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⑷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了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在《师说》中,韩愈指出 老师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蛟龙和寡妇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箫声的悲凉。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辛弃疾立志收复中原,可惜朝廷早已将他遗忘,他只好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了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 “漏声断、月斜窗纸”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E.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及,字几道,通州静海人。年十七,以进士起家,为候官尉。闽俗多自毒死以诬仇家,官司莫能辨,及悉为谳正,前后活五十三人,提点刑狱移其法于一路。辟大理寺检法官,徒审刑院详议,累迁太常博士。是时,仁宗春秋既高,无子,及因推言阉寺以及继嗣事。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嘉佑三年,始擢秘阁校理,逾月。改右正言。管勾登闻检院。又上书论政事,谓:“仓席空虚,内外匮乏,其弊在于官多兵冗。请汰冗兵,省冗官,然后除民之疾苦。”因条上十余事,多施用之。明年,日食三朝,及言:“日食者,阴侵阳之戒。在人事,则臣陵君,妻乘夫,四夷侵中国。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都来尽屏也。后她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疆场无虞。所调四夷侵中国,失在将帅非其人,为敌所轻也。”因古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燕饮无度。沔部此坐废。久之,迁右司读,管勾国于监。在职数年,以动正称,遇事无小大辄言。谏官陈升之建请裁节班行补授。下两制。台谏官集议。主铁冶者,旧得补班行。至是,议罢之。既定稿。及与御史沈起辄增注兴国军磁湖铁冶如旧制。主磁湖冶者,大姓程叔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即劾及与起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例,请诏问状,皆引伏。及出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进户部、知桂州。卒。及当官有守,初为检法官,三司请重铸铁钱法至死,下有司议。及争不可,主者志日:“立天下法,当由一检法邪?”及日:“义理为先,安有高下?“卒不为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B. 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C. 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陛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D. 今大臣无姑息之政/非所谓臣陵君/失在陇下渊默/临朝使阴邪未尽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能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通称为进士。
B. 路、军:宋代行政区划名,“路”相当于今天的省,“军”从属于“路”。
C. 春秋,因古代先民重视春、秋的祭祀而衍生出很多含义,文中指“年龄”。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户籍、土地、赋税、军需、俸禄、工程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及办案有方,得到认可。处理闽地诬陷仇家的官司时,救了五十三人,他的做法被提点刑狱推广。
B. 吴及上书言事,切中时弊。他上书指出国库空虚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办法,上书十多件事,均被采纳。
C. 吴及重视义理。不屈不阿。在做检法官时,他反对三司对法令的改动,即使触怒上级也始终坚持看法。
D. 吴及为官有失,遭劾被贬。在集议定稿中,他与沈起增加了有利于程叔良经营的内容,被弹劾,遭贬。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书奏,帝异其言,欲用为谏官,而及以父忧去。
②后妃无权横之家,非所谓妻乘夫,失在左右亲幸,骄纵亡节也。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不少于700字。
瓜熟蒂落、羽翼丰满,这是草木鸟兽成熟的模样;但对我们而言,真正的成熟却不仅仅指身体的长成……
请以“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