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同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有“书圣”之称。因官至右军将军,所以又称“王右军”。他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B.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之一,另外三部悲剧分别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

    C. 《长亭送别》节选自元杂剧《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有“元曲四大家”的说法,这四人分别是关汉卿、郑光祖、王实甫、马致远。

    D. 《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桐城派的代表作家。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及至后来到了河南,尤其是搬到农村后,由于日复一日地听,高音喇叭日出夜伏地薰炙,竟也就听顺了,入门了,觉得出它的好,它的土、俗之韵味了。

    B. 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暄天,观者如墙,开戏有一会儿了。

    C. 然而那武丑的翻筋斗,却每令我心悸发怵。

    D. 他们全部的审美情趣审美热枕都集中在戏情上热闹上,集中在花花绿绿的行头和唱文工武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先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源头。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制定了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近代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后来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

    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几乎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而这恰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因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逻辑学家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公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有弱化的趋势。教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授知识;教学生如何思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即能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习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和推理的要素。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外延是指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那些特性或本质的具体思维对象。就外延的含义来说,它是本质属性的对象,是概念的量的方面,说明概念反映了哪些事物,其范围程度及其所能达到的极限。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内涵所反映的全部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时候,才属于该概念的外延。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取材于周建武的《逻辑学导论》)

    材料二

    中国诗词中,有许多作品巧妙运用谐音双关丰富了诗句内涵,而使诗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在这妙用中也有逻辑的身影。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为: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本诗描写了一位沉浸在爱情中的少女,置身于杨柳青青,江水平如镜面的岸边,忽然听到心上人的歌声,但不知心上人对自己有意与否?就好像东边日出、西边下雨的天气那样,让人捉摸不定。于是,描绘天气的无晴还是有晴也就成了这位初恋少女不知心上人对自己是无情还是有情的忐忑心情的真实写照了。

    显然,本诗运用了谐音双关语的艺术表现方式,类似的运用,在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一诗中也可见到。该诗云: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苏轼知画善画,上面这首诗是他评画、题画的诗作之一。诗中所说居于江中央的小孤山,讹音又作小姑山,其状如古时女子发髻。该山所在之处的江岸有澎浪矶,民间又将澎浪谐音为彭郎,并将其说成是小姑的夫婿。

    从逻辑上说,这种谐音双关是一种的巧用,以语词的相谐,而使语词的内涵、外延发生向谐音语词的内涵、外延的转化。如果领略和意识不到这个转化,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是无法体会到这一诗句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美的。同样的方法,在小姑前年嫁彭郎中,更是收到了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取材于彭漪涟的《古诗词中的逻辑》)

    材料三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

    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

    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物;霜林的,故是被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

    (取材于张炼强的《修辞艺术探新》)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等人制定了三段论逻辑系统准则。

    B.增强逻辑性、提高思维力是逻辑学习的前提。

    C.培养批判性思维可提升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D.概念的内涵是指思维对象具有的特性和本质。

    【2】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语言运用的艺术既受到逻辑的制约,又能够突破逻辑的束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B.“辞虽已甚,其义无害”表明了使用夸张手法更容易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C.有时“无理”虽违反生活逻辑,但符合审美情感,过于理性,反而不利于鉴赏文学作品。

    D.无论是创造“无理而妙”的作品,还是欣赏其艺术效果,都离不开深邃的逻辑基础。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产品”和“商品”相比,“产品”内涵更丰富,“商品”外延更大。

    B.“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谐音“情”,谐音使“晴”的内涵、外延均向“情”转化,诗句意蕴更丰富。

    C.“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句中,“离人泪”的特性因作者的想象而发生了改变,于是能染红霜林。

    D.《红楼梦》中林黛玉《咏白海棠》诗“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一句,将人的娇羞移情于白海棠。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从“无理而妙”的角度,对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一诗后四句“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加以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2)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3)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________________,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

  • 5、在横线处写出课文原句。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______________;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将焉取之?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

    (6)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庄不得击。

  •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妒忌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字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积极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默写。[任选6空]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成章不达。(《孟子》)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赤壁赋》)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5)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友人》)

    (6)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零丁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暮云平。(《观猎》)

    (8)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表明即使贤士与小人杂处,但贤士的品质依旧不会改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统治者掠夺人民时连细微之物都不放过,而使用时挥霍无度、毫不爱惜。

    (3)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容颜老去、物是人非之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古代诗歌阅读

    题铁门关楼

    岑参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

    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

    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

    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注)铁门关,位于古丝绸之路中线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西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的“题”是“题材”的意思,表示这首诗以铁门关楼为题材。

    B. “极目”写出诗人用尽目力远望的神态,“少行客”表现出铁门关的荒凉。

    C. 第五、六句用工整的对仗句,写出铁门关前道路的高险、弯曲和狭窄。

    D. 岑参,著名边塞诗人,此诗体现了其诗气势宏伟、苍凉悲慨的风格。

    2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

    B.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

    C.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

    D.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编修,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从唐朝起开始设立,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院里任职的人称为翰林学士。

    B.《春秋》是我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楚国的国史。

    C.归省是归家探望父母的礼俗。结婚后,女方要回家看望其父母就叫省亲。

    D.谥号是指人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年少聪慧,谦虚好学。他通晓《五经》,师从多人,认为自己的学问在两位老师柳贯、黄溍之下。

    B.宋濂任职上尽心尽责,但深得皇帝器重。他在返乡探亲途时不不忘用进德修业来勉励太子,皇帝知道后还亲自赐信褒奖他。

    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才华横溢,文风醇正敦厚,深受皇帝喜爱。皇帝委以重任,让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

    (2)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5】宋濂被皇帝赏识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命题作文:小议珍惜时间

    要求:①文体:议论文。②字数:8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