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吉林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妹妹只是耸耸肩膀表示一筹莫展,刚才她还信心十足,如今这一哭她一反常态没辙了。

    B. 他信心十足,气定神闲,颐指气使地指挥着大家进行队列训练,工作有条不紊。

    C.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他那犀利的文笔,写了许多振聋发聩的杂文。

    D. 他同他的雨鞋一齐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

     

  • 2、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 B.腹犹果然 C.僮仆欢迎 D.策扶老以流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实际上是一种赏析,这是相对于“论析”而言的。论析,是一种科学化方法;赏析基本上是一种艺术化方式。在对微型小说的评论中,赏析是最接近于艺术本身的,所以它最使读者感到亲切愉悦。由此可见,文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欣赏:创作是对人生的审美欣赏,而赏析则是对创作(欣赏)的欣赏。赏析的析,则指艺术分析,它以作品为欣赏对象,把整体欣赏过程中的印象依据作品中的方方面面加以分析、阐释,使读者不仅知其然,知其美,而且还知其所以然,知其为什么美,美在哪里。

    鉴赏微型小说,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和读者一起进行审美活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共同创造。只有通过鉴赏,包括专家学者以及普通读者的鉴赏,才能发挥微型小说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益。对微型小说进行鉴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解读、阐释和借鉴,这对于微型小说的作者、读者以及一切爱好者而言,也可称之谓艺术向导,它能让他们从这些长短不一的赏析文字中,在赏心悦目之中悟出一点有益的东西来。

    微型小说,形态各异,别具一格,鉴赏就是要根据这些作品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的特点,选择一个特定的艺术角度,用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去观照和分析,从中发现美,寻找微型小说中表现美的艺术规律。这不仅是一种审美鉴赏的艺术活动,而且也是对微型小说进行阐释、欣赏、分析的文学评论实践。也许,它们会给微型小说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许多有益的启迪。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微型小说的审美鉴赏导论》)

    材料二

    在微型小说的叙事艺术中,从时间上来说,往往表现“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而这“瞬间”,特别在心理小说中如果艺术化地表现为人物的“心理时间”,那么,它将幻化出众彩纷呈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示出人物隐蔽深邃的内心世界的奥秘。《老木》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作者捕捉主人公老木在车站送处长出差这个“一瞬间”的尴尬心态,运用特殊的“心理时间”,最大限度地放大或延长心灵的曲折流程,折射出心灵镜子映照出的官场社会相。从老木的心理感觉中,处长对他说的告别话漫不经心地答应着,而握着的手又很快松开了,一副随便、冷淡的态度;从他的视觉中,眼前的处长“一副长者之风”,高高在上,而作为下级公务员的他,心存畏惧之意,当然不敢仰视,连说话都只“讷讷”然了。再接着打破原有的时空界限,把已逝去的时间再倒回来,道出了处长送别时不高兴的缘由:一是本来联系坐小轿车到车站,如今因小轿车送产妇到医院而改坐了吉普车,这有损于他处长的威信;另一件是处长临行前与局长告别时遭到了“冷遇”,恰又被下级老木看到,大伤了处长的面子。老木的内心世界“总觉得是自己得罪了处长”,处于一种“芒刺在背”的境地,作者对老木这个公务员在上级面前呈现的卑怯心态和惶恐情绪的描述真可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虽然从物理时间计,只有二三分钟,但在主人公的感情世界里,如果以心理时间计,则好像“过了一个世纪”。从物理空间看,车站是如此的宽广,又如此的喧嚣,但从心理空间看,老木感觉到“巨人的、无边的沉默把他压得不敢呼吸”,站台一下子变得“无声无息”。这种充满窒息压抑气氛的空间正是老木感情化了的感觉,是主观化后造成的一种变形世界。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心理时间的感情长度》)

    材料三

    微型小说特别重视结尾。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把它当做微型小说三要素之一:“(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所以,作者往往在结尾处妙笔生花,做足文章,恰似凌波仙子临去那秋波一转,勾去人魂魄,似惊似呆,余意绵绵。《小站歌声》的结尾就有这种艺术魅力。作品写女教师她要回城结婚,然后就留在城里了。孩子们舍不得他们的教师离开,一曲《好人一生平安》把孩子们的纯真童心献出来了,把他们感情的泪水宣泄出来了。已上车的苗老师也泪流满面,融入这遽然诀别的场面之中。小说结尾处一个意外的“交代”,把隐情的包袱一下子抖开:三天前去县城体检,女教师患了白血病,估计只有半年的寿命了。这真是晴天一声惊雷式的转折,写出了山村女教师为了不使学生悲伤有意地隐瞒了悲剧性的真情,却编造出喜剧式的结婚理由,让学生安心学习。这一无奈的善良的“欺骗”,显示她的美好心灵。为刻画普通山村女教师的形象,添上了具有艺术张力的关键性的一笔。

    结尾,对读者有没有吸引力、感召力,至关重要,正如《小站歌声》的结尾那样,能使读者触目惊心,产生无限的遐想,甚至勾魂摄魄,使人执卷留连,看过数日,犹觉声音在耳,情况在目,心绪绵绵,终不能忘怀,这就是微型小说特别重视的结尾的艺术魅力所在。

    (摘编自《微型小说鉴赏美学·临去秋波,余意绵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型小说赏析,是相对于“论析”而言的,是最接近于艺术本身的、使读者感到亲切愉悦的艺术化的审美欣赏方式。

    B.赏析是对创作的艺术分析,它以作品为欣赏对象,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发挥微型小说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益。

    C.从某种意义上说,微型小说鉴赏就是一种解读、阐释和借鉴,可称之谓艺术向导,让读者从赏析文字中悟出有益的东西。

    D.微型小说在结尾处妙笔生花,做足文章,都是采取出人意料的方式,似凌波仙子临去那秋波一转,勾人魂魄,余意绵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微型小说叙事艺术中,只有善于表现“瞬间”内主人公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并艺术化地处理人物的“心理时间”,才能幻化出众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B.小说《老木》按时间空间顺序叙写了老木送处长上火车,“没有派到轿车”损害处长威信,“看到了处长的尴尬”伤了处长面子,心理和情绪描写入木三分。

    C.小说《小站歌声》采用了突转的手法,先是叙述学生到车站送别要结婚的教师,然后再点明三天前教师查出了疾病,这种欲显先藏的手法凸显了教师的高贵品格。

    D.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方式,也是一种文学评论实践,三则材料抓住微型小说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特点,对微型小说进行阐释、欣赏、分析,形成了并列式结构。

    【3】下列说法,不能表示微型小说特征的一项是(     

    A.阿·托尔斯泰:微型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

    B.刘熙载:短篇宜纡折,不然则味薄。

    C.谢榛:结处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D.李渔: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

    【4】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如何鉴赏微型小说。

    【5】结合文本材料内容,赏析下面微型小说。

    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马克·吐温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古诗文默写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3)《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低头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物写人,想象空旷山野上的浮云凝神驻足、忘记流动,仿佛在俯首谛听来衬托箜篌演奏的美妙乐音。

    (4)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幕遮》中,写诗人心情从烦躁到愉悦的转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__________________。(《老子》四章)

    (3)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运》)

    (4)相看白刃血纷纷,_________!(高适《燕歌行并序》)

    (5)________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李凭箜篌引》中写李凭演奏的箜篌之声具有神奇的魅力,连月亮寒光都因之融化、紫皇都为之感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林黛玉见落花而伤怀,感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落花”这一场景也常常勾起诗人的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中同一物象可以表达不同情感,同一种鸟,在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______”一句中,双宿双飞的形象象征了爱情;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______”一句中,凄切的啼声增添了听者的愁绪。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细微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 8、默写。

    (1)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

    (2)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叹人生艰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典故可以达到辞近旨远的效果,《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渲染了神秘色彩,引人入胜。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人们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之景的名句是: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小题。

    少年游

    杨慎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花谢”“柳浓”点明时间是春末夏初,黄莺在这温暖的天气里懒洋洋的,不再啼鸣。

    B. “蜂衙”一词把蜂窝比作衙门,写出春天之时群蜂飞舞忙碌、占尽春光的喧闹场面。

    C. “带眼”即带孔,“频移”指衣带上的孔不时往里移,是说人腰围渐小,不断消瘦。

    D. 下片最后两句,呼应“柳浓莺懒”“无情思”,点明作者没精打采的原因——多病。

    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红稠绿暗遍天涯”一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財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顏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节选自《五人墓碑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之私人毛一鹭 私人:党羽

    B. 买五人之头而之 函:匣子

    C. 意气扬扬 意气:神情

    D. 颜色不少变 颜色:脸色

    2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犹记周公被逮

    A. 吾社行为士先者

    B. 声义

    C. 然五人当刑也

    D. 呼中丞名而詈之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中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叙述了以五人为代表的民众与阉党斗争的经过。

    B. 选文叙议结合,“叙”突出五人的英勇,“议”强调五人之死的意义。

    C. 五人就义时的慷慨从容与毛一鹭躲在厕所逃命的丑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D. 作者逐一写出五人姓名,紧扣题目,表达了对五人“死于义”的崇敬。

    4翻译句子:

    (1)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人喜欢把自己的照片传到网上去,然后再等着大家的赞美、评论,尽管有些赞美、评论来自根本不认识的人。有人说这是“晒幸福”。 幸福,一定要晒出来吗?晒出来,真的会幸福吗?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