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2017年“书香门第·上河坊杯”象棋大赛中,刘宗泽不孚众望,最终以10胜1平的成绩夺得冠军。

    ②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鸿儒硕学齐聚曲阜,围绕“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③2017年9月15日晚,正在古城河畔观赏夜景的邹惠国、冯金林听到有人落水的呼救声后,首当其冲,跳入3米多深的河中,最终将落水女孩成功教起。

    ④近几年,量化基金的表现可圈可点,市场接受度日渐提高,量华投资产品炙手可热,很多基金公司也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大力发行量化基金。

    ⑤在《非你莫属》节目的求职现场,一位老板开出了100万的年薪,一位老板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让小李首鼠两端,难以取舍。

    ⑥自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上涨的措施之后,我市楼盘销售情况不温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很多市民依然持观望态度。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 2、下列选项中,如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化为鸟 门虽设常关

    B.以:臣险衅 木欣欣向荣

    C.于:急星火 而控地而已矣

    D.之:感吾生行休 鹏徙于南冥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隐逸文化

    岳国文

    ①隐逸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尽管西方国家偶或有之,但没有中国这样的连续性、稳固性和完整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隐逸思想有着浓厚的传统,而且涌现了许多关于隐逸思想的作品,也涌现出了众多的隐士,以及假隐士。而隐逸思想的核心,就是逍遥林泉,走访名山大川,走进自然,感受自由气息,远离政治事务,结交鸿儒名士,陶冶心情,旷达任性,摆脱世间万事万物的困扰和束缚,使自己的心身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其中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就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B.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道”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C. 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D. 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 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C. 隐士是士阶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D. 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C. 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 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的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是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3)《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历史如流水般消逝,未曾给当朝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补写出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希望晋武帝同情自己的遭遇,进而答应自己的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他对武帝极其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用乌鸦反哺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要赡养祖母终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

    (3)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字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

    (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贾谊写的陈涉兵微势弱却能振臂一挥令“____________”,山东豪杰最终推翻强秦一事,发人深思。

    (4)《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据有利地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借庄宗先兴后亡之事警诫后人不要贪图享乐。

  • 9、默写。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春望》)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_。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宝鸡县斯飞阁

    苏轼

    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

    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

    昏昏水气浮山麓,泛泛春风弄麦苗。

    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

    【注】①本诗为苏轼于嘉祐七年作于陕西凤翔府签判任上。诗人故乡眉山,在任所西南方。②昏昏:朦胧貌。③泛泛:流动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往故乡的道路,遥远而寂寞,诗人倚阑远眺,好像魂魄已飞走,不可招回。

    B.旷野广阔,牛羊犹如雁鹜,草树似接云霄,这是以天地之大反衬自身的渺小。

    C.是谁让“我”留恋官场,随意离开京城?尾联运用反问句式,强化迁谪之悲。

    D.“我”这一生,大概再也无法流连山水,享受归隐生活。渔樵,是隐居的代称。

    【2】颈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庄子《五石之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脆易   泮:同“判”,分离                       ②不难得之货       贵:珍贵          

    ③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恻隐:哀痛、怜悯       ④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通“纳”,交纳

    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     贼:伤害               ⑥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保:安定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四章》中的 “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就是“对待”关系。

    B.《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认为,人与禽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

    C.《五石之瓠》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D.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孟子善用夸张、对比,文章思路简洁明晰;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些同学总认为,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管着,生活太没有自由了。而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盲目地让孩子自由,实际上是亵渎文明,提倡野蛮。”

    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