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对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谁以易之? 宾语前置句
B.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宾语前置句
C. 子路宿于石门。 判断句
D. 子曰:“隐者也。” 判断句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曾益其所不能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困于心,衡于虑
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凡尔赛文学”:调侃还是炫耀
胡一峰
最近,“凡尔赛文学”在网上火了,根据网友的总结,“凡尔赛文学”是“一种表演高级生活的精神”,但又不正面、直白地描述或展示生活之高端,而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和言辞,看似漫不经心地说某个话题或故意流露出某个细节,来展现自己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所以,有人提出,“凡尔赛文学”是“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也有人把“凡尔赛文学”的内容概括为漫不经心地做作、故作困扰的炫耀、欲拒还迎的责怪;还有人总结了“凡尔赛文学”的三大要素:先抑后扬(或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网上流行的“凡尔赛文学”应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心炫耀,此类“凡尔赛文学”所表述的内容或许是真实的也或许是虚假的,但创作者自我炫耀的心态是真的;另一类则是借此调侃,此类“凡尔赛文学”只是借用这种网络流行句式,完成某种话语修辞,并非为了炫耀,而只是为了营造场景、增强思想或情绪的表达效果。
区分两种“凡尔赛文学”,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发现其文化和心理基础。作为炫耀工具的“凡尔赛文学”,植根于人性深处的炫耀心理。炫耀之心,古已有之。《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项羽富贵还乡的渴望,不但表现出炫耀之心,而且表明熟人社区是更好的炫耀对象。这或许也为“凡尔赛文学”多现于朋友圈提供了佐证。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笑话,某人家贫,吃不起肉,出门时用肉皮把嘴抹得油光锃亮,让人以为自己吃了肉。如果说项羽尚属“实力炫耀”,肉皮抹嘴者则是“打肿脸充胖子”,用嘴上浅浅的油光来暗示腹中大有油水,这一细节很得“凡尔赛文学”之真谛,也说明“凡尔赛文学”有深刻的心理基础。
作为文体的“凡尔赛文学”,实际上是一种修辞术。通过运用诸如正话反说、翻转、对比、错位等各种手法造成强烈的场景效果,带给人超越语言之外的感受。这种修辞技巧古已有之。《世说新语》记载了谢安的故事。淝水之战时,谢安正和人下棋。一会儿战报送到,谢安看完,没有说话,继续下棋。对弈者探问战局如何?谢安不动声色地答道:“小儿辈大破贼。”在捷报面前,谢安的气度表露了真正的贵族气质。如果我们脑补一下“小儿辈大破贼”这句话的场景效果,可以品味到其正体现了“凡尔赛文学”之修辞精髓。
时下的文化热点大多离不开网络传播环境。“凡尔赛文学”成为文化现象与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分不开。网络平台不但决定我们“怎么看”,而且决定我们“看什么”;不但决定我们“说什么”,而且决定我们“怎么说”。换言之,网络不仅促使人表达心理状态,而且帮助人完成表达的修辞。同时,互联网强场景化、强互动性的特点,放大了情绪易于互相影响的特性,并使其传播更加便捷。“凡尔赛文学”具有语义浓缩、形式固定、场景生动等特征,又反映社会心理心态,十分符合网络传播的需要。
对于“凡尔赛文学”及其流行,应辩证分析,理性看待。作为炫耀的“凡尔赛文学”以“晒生活”之名行炫耀之实,流露出不健康的心态。即便是前文所述项羽式的实力炫耀,背后埋藏的也是缺乏自信的心态,肉皮抹嘴式的“炫耀”,更是阿Q精神的变体,刻意打造“高级生活”来填补空虚的内心。这样的“凡尔赛文学”实质是网络环境里的表演行为,暴露出虚伪的人生态度和扭曲的价值观念。
如果只是把“凡尔赛文学”作为修辞术,进行玩“梗”的文字游戏,调侃自嘲,放松心情,只要不对他人造成攻击和伤害,偶一为之,倒也无可厚非。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中,确实需要解压阀,这类“凡尔赛文学”像无害的“自黑”或“吐槽”,起到了情绪解乏和缓解焦虑的作用。不过,“凡尔赛文学”的过度传播,可能催生、助长玩世不恭的心态,损害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正确态度。
当前,面对不断拓宽的互联网空间和覆盖人群,更应生产创作数量更多、用户更细分的网络文艺作品,以滋养网民的心灵,增强其精神力量,提高其审美素养。
(选自2020年11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你对文中“凡尔赛文学”的理解,选出下面不属于这种表述的一项是( )
A.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白居易《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B.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天罢,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说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C.我今年23岁,北京三环两套房,几十万的包能摆满墙,可这些都不是父母给我的,而是通过我自己努力,做梦做出来的。(公众号“语言茶座”推文)
D.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黄梅戏《女驸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对“凡尔赛文学”的三种看法,实则指出了“凡尔赛文学”的特点。
B.文章引用《史记·项羽本纪》,是为印证“凡尔赛文学”有其深刻心理基础的观点。
C.文章逐层分析“凡尔赛文学”的分类、特点及流行原因,显示了论述思路的严密性。
D.在辨析利弊后,文章呼吁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要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审美品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尔赛文学”语义浓缩、形式固定、场景生动的特征,放大了情绪容易互相影响的特性,加速其网络传播。
B.作为炫耀的“凡尔赛文学”,反映出一些网民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可产生落差之后的“过度补偿”心理。
C.不管是作为文体还是作为炫耀工具的“凡尔赛文学”,都对社会心理心态有消极影响,不宜过度传播。
D.网络文艺作品在给网民情绪解乏、缓解焦虑外,还应努力起到滋养心灵、支撑精神、提高审美的作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开篇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分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日中,同学们来到美丽乡村,看到家家户户被绿树掩映,不禁赞叹这正是陶渊明归隐园田时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景啊!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
(2)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谈到从天子到老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一句引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典故,而“_______”一句和《红楼梦》中林黛玉“潇湘妃子”的别号由来所用典故相同。
(2)《过秦论》中,贾谊极写的陈涉兵微势弱却能振臂一挥令“________,________”,山东豪杰最终推翻强秦一事,发人深思。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得出“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告诫后人居安思危,力戒骄侈。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霞光与野鸭映衬、秋水与蓝天一色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3)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自己神游故国时发出了“________,______”的感叹,自嘲自己因多情而早衰,貌似悲观,实则旷达。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其忍辱负重的原因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为先而后考虑个人恩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定风波》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蜀道难》)
(2)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 _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在《长亭送别》中,作者借助“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这样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莺莺目送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时怅然若失的心绪。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①(节选)
刘长卿
访古此城下,子房安在哉。
白云去不反,危堞空崔嵬。
伊昔楚汉时,颇闻经济才。
功名满青史,祠庙唯苍苔。
楚水澹相引,沙鸥闲不猜②。
扣舷从此去,延首仍裴回。
【注】①留侯城:汉留候张良的封地。高祖封功臣,张良为避猜忌而辞让,被封为留侯。②《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点明诗歌涉及的地点与人物,既照应了题目,又为后面抒情做了铺垫。
B.“伊昔楚汉时”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再没有张良这类人才的伤感之怀。
C.作者笔下的留侯祠与杜甫在《蜀相》中所描写的武侯祠有着相似的意境氛围。
D.诗中表达技巧多样,既有从“访”到“去”的记叙,又借景物与典故来委婉抒怀。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延首”“裴回”的言外之意。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B.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饥冻虽切 急切
B. 问征夫以前路 出征的人
C. 悟已往之不谏 挽回
D. 景翳翳以将入 通“影”,影子。
【3】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求之靡途 审容膝之易安
B. 觉今是而昨非 泉涓涓而始流
C.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以勇气闻于诸侯
D. 云无心以出岫 木欣欣以向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进化论》
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具有重大意义,是万物生存的基本法则。同时,先秦思想家老子则推崇水的“不争”之道,认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对“争与不争”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