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大致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C.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中国古代讲求________,如司马迁把《史记》中所有讳其父的“谈”字都去掉了。
②对于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不应回避。如果有关人员________,将失去解决问题的良机。
③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上缴给出租车公司的承包费用很不透明,利益相关方对此________。
A. 讳疾忌医 为尊者讳 讳莫如深
B. 讳莫如深 为尊者讳 讳疾忌医
C. 讳疾忌医 讳莫如深 为尊者讳
D. 为尊者讳 讳疾忌医 讳莫如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各题。
冬与狮(节选)
兰晓龙
晚上,队伍来到鸭绿江大桥。
几千个脚步在轻微而又震撼地齐响,几千支枪械在几千个肩膀上往一致的方向晃动,几千个均匀有力的呼吸在夜色中荡漾。
前边是高耸的钢梁,这支队伍的先头已经踏上桥梁。
但是万里像快溺死一般使劲吸进空气,身处其中的方队在他眼中已经成了旋转的重影。近半负荷已经分散到了梅生的车上,可他哪经历过行军?
平河:“看月亮。”
万里麻木地看月亮,被汗渍成一团的黄色:“干吗?”
余从戎:“想你哥,想爸妈,哪怕你那只屎壳郎。反正别总惦着腰腿上痛得想割掉的那几块肉。乖乖,这背包绳,要做吊颈鬼吗?”平河帮他扯松胸颈上的五花大绑,垫了块毛巾。
于是万里的世界恢复了原本该有的样子:几千个脚步并未刻意整齐,但是绝对划一;几千个呼吸匀净得让万里安宁,应和着脚下钢盘水泥的轻微震颤;千里背着全连仅此一支的PPSH-41冲锋枪走在队伍侧前;钢梁外是皎洁的月亮和蓝黑色的夜云。
万里:“鸟。”
余从戎:“哪有?小万里又说胡话了。”
平河张望万里看的那个方向,然后很生硬地答:“B-29轰炸机。”他可能还在后悔,因为他平时的表现绝不像有这份辨识能力,但他不是第一个发现的,防空号已经在很远的地方吹响,再被各单位主官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传达,譬如七连就被千里的铜哨和梅生的口令双重传达。
梅生:“熄灭灯火。急速前进。”
火把和数量稀少的电筒全部熄灭。呼吸和钢梁水泥的震颤都剧烈起来,包括七连在内的整支部队仍保持着队形,以队列允许的最快速度冲刺行军。这不是亡命,要疏散你也得过桥再说,而一窝蜂撒丫子,效率绝不如此时的有序。
这并不是短程。刚调匀的呼吸又混乱不堪,万里跑得眼里充血,但忽然又松快了些:余从戎和平河一人一只手,拖着他。
然后来自空中的引擎轰鸣声把呼吸和脚步声都淹没了。这不是一两架飞机,也不仅是B—29,而是包括护航机、战斗攻击机和轰炸机在内的一个完整机群,黯淡的云层中那些远程轰炸机若隐若现,因为速度缓慢又体形巨大,它们不像在飞行,倒确如其名——漂浮的空中堡垒。
迟缓又尖锐的呼啸又压倒了引擎,然后是压倒一切的爆炸。队列仍保持着,在比桥面高出两三倍的水墙中奔跑,水平投弹就是一整串地犁地,所以很快就犁到了他们正奔向的桥头,那是天崩地裂的土浪和火山,从万里的角度看,云几无间隙,所以他的感觉是整支部队正在奔向必死之地。
平河:“余从戎!”余从戎:“明白。”
万里还没搞清明白啥就被放翻了,身上的负荷全被余从戎卸走,而他稀里糊涂上了平河的肩——敢情是嫌他太慢。
于是平河一肩机枪一肩万里地开始奔跑,万里也换了个角度看七连向着爆炸狂奔。有人被弹片击中,倒下,但立刻就被战友架起来,狂奔。
终于来到了鸭绿江大桥靠近朝鲜的一侧。部队在挨炸,绝非那种鬼哭狼嚎似的挨炸;他们冲出桥头,就立刻分散往两翼,不阻止后边友军的道路,并且连疏散都保持了队形。有白布的拽出来蒙上,就势让自己没入斑驳的雪地,没白布的则伏倒在斑驳的土地上——干沟里、丘陵间、焦树桩旁。
平河在奔跑,万里在他肩上颠簸,在颠簸中呆呆看着眼前的残垣:曾经是伴江伴桥的聚居之地,现在则是被炸了一遍又一遍的残垣,犹如月球的表面。
然后他被扔了下来,扔在雷公旁边——雷公正在掏出一块白布。
雷公:“谢了啊。”
平河摇摇头,走两步就瘫在路沟里倒气儿去了,全副武装加扛个人跑了小一里,他也够受的。雷公:“趴近点!莫嫌老来丑——这破布盖不住两个人!”
万里开始尖叫。
雷公:“爆炸。好好看爆炸。炮排的人最该提防的就是爆炸。我都不敢让你碰能炸的东西。”
万里不叫了,呆呆看着,理智尚存但手脚瘫软,雷公只好自己趴在他身上,然后一块布罩住两个人。
炸弹还在连三接四,但居然显得很安静,因为被炸得沉静之极。
甚至连钢铁与火焰之中的死亡都是沉静的,没有惨叫,只有安静的牺牲。
雷公忽然开始乐:“像不像怕鬼的小孩缩在被窝里?”
是挺像。不论是他的玩笑还是周围人的表现都让万里也慢慢安静下来,而炸弹的落点也逐渐稀疏,远去。
各单位主官第一拨起身,“清点伤亡”“卫生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团部的骑马传令兵在硝烟烈火中驰骋传令。
那匹马急驰而来,几乎踏到了白布下的万里。雷公蹦起来一拳砸在了马脸上。
小传令兵费劲勒住长嘶而立的马:“第七穿插连,敌空袭猛烈,现决定化整为零,以营以下规模行动为要。你部可穿插狼牙山脉,抵达长津湖战区,再行集结!这是地图!”
千里接住了小传令兵递过来的信封:“七连明白。”
万里看到,传令兵的小脸上绷着几千人大团的严肃,顿生同龄人的亲近之心,可对方已风驰电掣而去。
千里打开信封,一张书面命令,与传令兵口头传达的无异,一张大比例地图,千里也在看着那里,最不愿意看到又不可能不看到的部分。命令已经看完,看痕迹多半是从课本上撕下来的。梅生也在看,脸比千里还黑。
千里:“第七穿插连!集合!”
【注】伍万里是刚刚入伍的志愿军战士,伍千里是他的哥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晚、雪地、过桥、轰炸等要素构成了艰险的行军环境,烘托了战士们的勇武与不屈。
B.平河与余从戎仅通过一呼一应,就明白了对方意图,可见帮助万里是二人的主要任务。
C.部队冲出桥头后,向两翼分散,并且都保持了队形,说明这支队伍临危不乱、骁勇善战。
D.面对敌军的轰炸,万里开始感到十分恐惧,经过雷公的安抚,他内心逐渐变得安静淡然。
【2】文中画线句子从万里的视角描写战争场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3】节选的这部分文字,塑造了志愿军战士的群体形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其中“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 变原来的状况。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
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篇名句默写。
(1)《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2)《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诗人与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自勉。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认为人的天资禀性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___________”,人的能力大大增加;而即使有很好的条件,因为“___________”,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3)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4)《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做法。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 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让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宪问》中,孔子认为,当今之世,只要能做到“______,______”和重诺守信,就可以算是完美无缺的人。
(2)《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论语·子路》中指出做事图快,贪图小利的危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②,偏惊物候新③。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④,晴光转绿蘋⑤。
忽闻歌古调⑥,归思欲沾巾。
【注释】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④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⑤晴光:谓春光。蘋(pín):多年生草本植物。⑥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新”字呼应了题目中的“早春”和“游望”。
B.颔联写云霞烂漫,梅柳报春,写出春光的壮阔和俏丽。
C.颈联描绘黄莺凄厉的哀鸣,为下文作者思乡做了铺垫。
D.全诗对江南早春描写历历如画,对仗工整,平仄和谐。
【2】有人认为此诗结尾落在思乡之意上甚为突兀。对于这种说法,请你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予以反驳,说明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府、大同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征。”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鸦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賈人盒,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报霸州兵备念事请城诼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淅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wā)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嵩败/擢霸州/兵备金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B. 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C. 嵩败/擢霸州兵备金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D. 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嘉靖”是明朝一位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当政只有一个年号。
B. “字”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所取,与“名”有所关联。
C. 御史是古代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D. “石”是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十斗为一石。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仪望弹劾仇鸾挟寇自重,但奏疏被皇帝压下。后来,他又写了十二条策略陈述自己对政务的看法。
B. 在河东巡察盐务时,宋仪望请求开通桑乾河至宣府、大同府的军饷通道。皇帝让大臣们商议,最终未获批准。
C. 宋仪望曾因得罪严嵩,被其借故贬官。但在严嵩倒台后,他屡屡得到提拔重用,在抗倭和加强海防方面做出了贡献。
D. 宋仪望忠于职守,他根据皇帝的旨意给大臣洗冤,创建了表忠祠;给忠臣杨邦乂加固坟墓,在宗祠祀典里记载其事迹。
【4】【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专家根据教学实践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阅读的习惯;二是善于思考的习惯;三是与人交流的习惯。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