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自今后其无缪卜乎。
D.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滚烫的冰雕
王筠
1071.1高地上银装素裹,一片冰封雪冻的景象。
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欧阳云逸和他最后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变得僵硬。部队都蹲在堑壕里,蹲在深深的雪窝子中,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大地。
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山,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都在等待着美国人的到来。极度的严寒摧残着大家的身体和意志,更折磨着他们饥饿的神经。部队没有一点可以果腹、可以提供热量的食物,饥饿和寒冷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极致。
“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一瞬间就飘散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地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他们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机械般地摸索,教导员既然下达了命令要他们找,他们就要再找一遍。不少人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挎包,一边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也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欧阳云逸也再一次翻了翻自己的帆布挎包。挎包里装着他的洗脸毛巾、牙刷、牙膏、本子、笔、喝水的缸子,还有一个手绢包裹着的包包,那是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是他过江的时候带上的。
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牙膏还有大半管,欧阳云逸一直用得很节省。他有一个习惯,不吃饭喝水可以,不刷牙洗脸不行,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对他来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西,现在他把这个牙膏拿了出来。欧阳云逸的手指头已经完全僵硬了,他不得不用牙齿咬掉牙膏上面的盖子。牙膏也冻住了,好不容易挤出了一截,欧阳云逸把这一截牙膏吃进了嘴里。
牙膏已经有些干硬,但并没有完全冻结,欧阳云逸慢慢咬嚼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充满了他的口腔。他把这管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把它传给了下面的战士。一个传一个,欧阳云逸的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
雪下得好像小了些,但是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欧阳云逸害怕部队睡着了,他知道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他喊叫着,要大家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或者抱在一起互相取暖。战士们艰难地站起来了,他们立在刀子般的寒风中,三五个人抱在了一起。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绝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天……就要亮了……”
欧阳云逸大声地喊叫着,他声嘶力竭的声音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家相互抱了一会又重新蹲在堑壕之中,毕竟堑壕里面的寒风要比外面小一些,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挤得紧紧的,似乎都觉得这样能够给他们带来些许的温暖。
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
欧阳云逸紧紧搂着他的肩膀:“打走了美国……鬼子就……回去,回到我们的……江南。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
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
风停雪住,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史密斯的部队开始往1071.1高地运动。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使得整个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积雪覆盖,陆战1师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71.1高地的山脚下。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大地上一片安详。
师长史密斯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静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叫他摸不着头脑。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71.1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史密斯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加倍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
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持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听任美国人来到他们的身旁而无动于衷,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滚烫”与“冰雕”格格不入,小说标题貌似不合常理,却准确反映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倾注了作者的情感。
B.小说开头独句成段,以简洁的笔法突出了志愿军战士所处阵地自然环境之恶劣,为故事的结局做了坚实铺垫。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形象,如交代欧阳云逸帆布挎包里用手绢包裹着的江土,是对人物行为的有力诠释。
D.作者在小说结尾和谐地加入抒情和议论,让自己潮水般的感情,与叙事交融,通过优美的语言,倾泻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作者借助“一管牙膏”,达成了哪些写作意图?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大江东去)》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千古江山)》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是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心中思绪万千,于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
(3)《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而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面名句的空白处。
(1)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诗中,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写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一诗中,写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赤壁赋》中,诗人在参悟了人生道理,与客人宴饮之后,“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内心解脱后的安适与自在。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 , 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重申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②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后,提出了择师的标准,这两句是“_____,______”。
③柳永《雨霖铃》中描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细节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
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传统意象抒发游子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李清照《醉花阴》下片化用陶渊明句子暗写菊花的句子: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_________”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一句,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小石潭的流水声;“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9、名篇名句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失意和深沉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写景抒情的对象,如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典是古诗词写作方法之一,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用女娲典故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普天乐·垂虹①夜月
徐再思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②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注】①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因桥形若虹,故名。②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华寒,冰壶冻”,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开篇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
B.“云间玉兔”写明月在云间时隐时现的情形;“水面苍龙”写垂虹桥似要凌空而起的雄伟气势。
C.“酒一樽,琴三弄”,作者的忧思难以排遣,欲借酒消除心中愁绪,抚琴时却发现知音难觅。
D.结尾描绘出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感情却深邃沉挚引人深思。
【2】作者是如何呈现月色之美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心神如在。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掩映,止此长江一带耳。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①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②宗其仪表。达人有后,爰发其祥。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柷将之,曰:“以为汝子。”觉而生季宣,因以名。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弱冠,能为文章。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授以山东济阳长。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则归而从太公。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江南诸山,翠微浥晔几席,欣言外之。夷堂发凶,层楼其上。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灭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拭面岂足道哉!”
海风江月,千古如斯。吾以为《青莲阁记》。
(选自季国平《汤若士小品》)
(相关链接)
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真是一刀两断语。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王。谛视久之,并理亦无,世界身器,且奈之何?以达观而有痴人之疑,疟鬼之困,况在区区。大细都无别趣。时念达师不止,梦中一见师,突兀笠杖而来。忽忽某子至,知在云阳。东西南北,何必师在云阳也?迩来情事,达师应怜我。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
(汤显祖的《寄达观③》)
注:①李季宣,名柷,仪征人。曾任山东济阳令,后辞官归里。②六德:六项道德标准,即“知、仁、圣、义、忠、和”。③达观:即达观法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汤显祖的好友。
【1】对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觉而生季宣 觉:睡梦中
B.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 贾:招致
C.然而雄心未弇,侠气犹厉 弇:(被)遮蔽
D.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 胜:最美的景色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始有广陵李季宣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以为汝子 以为桂林、象郡
C.处世同于海鸟 君子喻于义
D.觉而生季宣,因以名 因击沛公于坐
【3】文中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鸣琴:典自《吕氏春秋》,是指用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
B.弱冠,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五经》指的是儒家五部经典著作:《诗》《书》《礼》《乐》《春秋》。
D.筮仕:筮,用蓍草占卜,古人将做官,先占卦问吉凶,后称初次为官为“筮仕”。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B.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C.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D.假生白时/其才气凌厉/一世倒骑驴就巾/试面岂足道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汤显祖看来,李白和李季宣都是文才盖世、风流绝代,且均孤傲任性,不为俗屈。
B.作者认为二李命运的差异,原因不在两人自身,而是时代差异使然——明代与唐代的环境截然相反。
C.相关链接中作者说白居易和苏轼文学创作的原则,委婉表达了自己将他俩当作榜样的“有情”之志。
D.李季宣仕途不顺,是因为虽生于有情之天下,才困气抑却为蜚语所中,不为当世所容。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1915年《新青年》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所学的知识,曾经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豆瓣网友 万千
“年龄越大越钦佩百年前为了国家民族的奋不顾身的革命者,他们才是最酷的年轻人,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革命万岁!青春万岁!”------豆瓣网友 环形山
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我的回答是:“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续集应由当代青年来写!”------豆瓣网友 嗯嘤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历史和现实,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