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切实做好2017年防汛工作,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扬州市供电公司厝火积薪,精心安排部署防洪防汛工作,为汛期到来做好准备。
②为防范政府采购资金支付风险,山东省财政厅近日发文要求各省直部门量入为出,按照收入预算执行情况控制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
③目前私家车越来越多,而停车位却很有限,于是很多车主停车时只得见缝插针,有时甚至占用人行道,否则很难为爱车找到一箭之地。
④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但腐敗和作风问題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锤定音,更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
⑤女性作者的文笔,常以柔情似水、细腻委婉见长,虽非个个如此,但说大多数是这样,应该算是持平之论。
⑥6月15日,丰台区卢沟桥乡小屯村的抖空竹比赛热闹开场,舞龙、平轮、双轮、中长杆等表演轮番上阵,各种绝技让观众目不暇接。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40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以逾9.5%左右的经济年均增速,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让世界刮目相看。
B.新时期,各族人民以真挚的爱国热忱,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身于改革开放事业中,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C.《昆曲艺术大典》的编辑出版不仅对昆曲的传统传承、抢救、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会带动古典戏曲甚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浙大研制出的除锈爬墙机器人,解诀了远洋船舶面临的生锈和海生物附着等常见问题,消除了以往劳动密集型作业易出现的环境污染,人身伤害,降低了相关用人成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从广义层面看,“将有智慧的人集中起来,听取他们建议”的智库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史同步。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年长者为部族出谋划策的文化传统。推动当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深刻理解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进程,可借鉴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②智库人员在中国古代曾有养士、谋士、门客、谏议大夫、博士官、幕宾、谏官、言官、幕僚、殿阁大学士、翰林、师爷等不同的称谓,泛指那些足智多谋、能为国为君为朝廷谏议献策的人。不同称谓的背后,折射了中国沿承数千年的智库文化传统“谏议制度”。《礼记》记载了最早的“谏议”传统萌芽。上古时代,有虞氏部落设立“尊老”制度,让有管理经验的年长者培育年轻人,为部族发展献策。该制度延续至夏商周三个朝代,逐渐以“三老五更”制度确定下来,年长者通过智慧与影响力内化百姓,外谋发展,左右舆论,教化法礼,已经具备了现代智库的基本特点。谏议制度从上古时代的萌芽到先秦时期的雏形,再到秦汉的正式化、唐宋的制度化,元代一度搁置,接着到明清时期的壮大、庞杂,足可见智库文化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历史实践表明,三老五更、百家争鸣、运筹帷幄、舌战群儒、竹林七贤、翰林学士、明清幕学、晚清中兴,中国数千年历史之所以能够在本土生生不息,决策咨询、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文明基因的作用不可或缺。
③从机构建制、媒体传播等现代分工看,中国古代当然不可能存在像现代智库这样的建制与机构,但官僚组织在中华帝国史上很早就相当发达了,帝国庞杂与多元的行政事务以及数千年来的士大夫文化早已将现代智库所需要的那些功能分化出来。从功能分工的角度看,可将中国古代谏议制度框架下的智库实践分为四种类型:家臣僚属,内朝智囊,经筵师傅,翰林史官。中国古代智库从业者的类型纷繁复杂,他们职位不同,工作内容有别,有的忠人之事、刚正不阿,有的熟习典故、献计于君,有的深谋远虑、鉴往知来,都对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与国家事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④为君王智谋天下,始终是中国政治文化史的重要脉络。今人智库建设具有自古以来的重要性和借鉴性:一是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畅所欲言,渗透融合。在明清时期,朝廷还用了一些洋顾问,尽可能地把先进经验引入,推动国家发展。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需要提升的重中之重,在于须更加促进思想活跃,博彩众长。二是相互平等,亦师亦友。像刘邦与张良、李世民与魏征等古代中国那些令人感叹与称颂的君臣、主仆关系,都有普遍的平等特点。君王与僚属之间亦师友亦君臣,每有大事讨论时,君王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僚属则侃侃而谈,言无不尽。君王平等相待智库,定能广揽贤才,使天下归心。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瓶颈,在于须更大激发智库人员的潜力与动力。
⑤当然,不得不说,由于封建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古代智库的人身依附性高,“唯命是从”成色明显,由君主意志而变的随意性、危险性也更高。有一些才智之人被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还有的假托民意,行牟利之实,各类消极事例不胜枚举,令人唏嘘,这些都是当下智库建设需要防范的地方。
(王义《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有智慧的人集中起来,听取他们建议”的智库历史,与中华文明史同步。
B.智库人员在中国古代泛指那些足智多谋、能为国为君为朝廷谏议献策的人。
C.智库文化传统在中国自成体系,古代已经存在像现代智库这样的建制与机构。
D.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需促进思想活跃,博彩众长,激发智库人员的潜力与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借鉴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来促进当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采用的是总分结构。
B.第4段例举刘邦与张良、李世民与魏征等人,意在论证相互平等,亦师亦友的君臣关系。
C.文章运用了举例、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古代中国智库的理念、制度与实践。
D.文章结尾提到当下智库建设需要防范古代智库实践出现的弊端,属于辩证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库人员在中国古代曾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其背后折射了中国智库文化传统“谏议制度”。
B.尽管职位、工作内容不同,但中国古代智库从业者对中国的历史演进与国家事务作用重大。
C.为君王智谋天下,始终是中国政治文化史的重要脉络,也是当前中国智库建设需要重视的。
D.古代有一些才智之人被迫“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是封建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造成的。
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苦闷、抑郁及情感的激荡变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滕王阁序》
(3)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写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采取的具体愚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写李凭技艺之精让神仙佩服,鱼蛟起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孟子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意相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句都直接表明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用酷刑奴役天下百姓。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得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可以用励精图治、居安思危两个成语来概括。
(4)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写了塞外黄昏雄奇壮阔的景象;而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塞外黄昏凄凉与悲壮之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在世人都称赞他时却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非难他时也并不因此面沮丧,只因他能够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普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前人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陚》中说:“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高度赞扬《离骚》,对《诗经》做出了这样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涉发动大泽乡起义后,得到了百姓的积极响应,《过秦论》中用比喻手法描写此盛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曾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歌行》中控诉统帅寻欢作乐,不体恤战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书愤》中所用手法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相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鹃鸟,又名子规,传说其前身是蜀国国王,因失国身死,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诗词中常用这一意象表达思绪,比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据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回。《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借用了这个典故。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在文章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10、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各题。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本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抒写 ______________;下片抒写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与《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这两句诗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谋,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匈奴皆以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之,李牧如故。王怒,使他人代之。岁余,屡出战,不利,多失亡,边不得田畜。王复请李牧,李牧杜门称病不出。王强起之。李牧曰:“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边。如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贯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十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十余岁不敢近赵边。先是,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篇、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切、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其后义渠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之,至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昭王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后离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以拒胡。及战国之末而匈奴始大。
(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昭王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B.昭王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C.昭王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D.昭王之时/宜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府,即幕府,我国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可借指将帅,后来也泛指衙署。
B.冠带之国,指崇尚武力之国或习于武艺的国家。冠带:帽子与腰带。
C.戎狄,北狄和西戎的合称,先秦时代用以统称我国北方和西方的非华夏部落。
D.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君主,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推动国力日益强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在北部边疆防御匈奴时,下令如果匈奴人入侵,就退入堡垒中,不准捕捉俘虏匈奴人,像这样多年,赵国也没有什么损失。
B.赵王不赞成李牧的政策,派人取代李牧统兵,新任将领到边境后多次出战都失利了,赵王按照旧约复请李牧到边境去守卫。
C.时机成熟后,李牧设置很多奇妙阵法,让部队从左、右攻打匈奴,大破敌兵,斩杀十多万骑兵,后来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
D.秦开做人质时赢得胡人信任,返回燕国后却率兵大败东胡军队,将其打退了一千多里。燕国自身也建造了长城来防御胡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复请李牧,李牧杜门称病不出。王强起之。
(2)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十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12、 阅读周国平《守望的距离》中的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生命需要守望者,就像森林需要护林人,灯塔需要守塔人一样,尽管他们的身影总是寂寥的。人们宁愿固守属于自己的精神园地,去开垦、去发掘,他们始终与时代的潮流保持一种距离,一定的守望的距离。但他们并不是旁观者,他们始终站在精神的源头去观察历史的潮流来去,鉴往知来;他们关心精神价值胜过关心物质价值。他们用自己深邃的目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去把握未来的脉搏。他们关切的永远不是脚下的方寸之地,而是人类前方的地平线。
请你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③不少于7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