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采桑径里逢迎 逢迎: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B. 楼高莫近危阑倚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
C.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好梦:指回家欢聚的梦
D. 渐霜风凄惨 凄惨:寒冷逼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但风格清新明丽,而且语言简洁通俗,平易近人,在唐代流传最为广泛。
②杜塞尔多夫乒乓球世锦赛上,丁宁顶住赛前舆论压力,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女单冠军,确实是众望所归。
③《长征组歌》的词曲作者肖华怀着长征战士的豪情和诗人的激情,以翻云覆雨的气势,铿锵有力的语言,深情描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
④因央视《百家讲坛》而成为公众人物的净崇年先生,在上大学期间,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那里琳琅满目的图书吸引着他。
⑤综艺节目一向以“快节奏、娱乐至上”闻名,《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用文化感染人,成为了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⑥人生难免会经历挫折,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我们可以抒感慨、可以发牢骚,但是,千万不要在心里耿耿于怀。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然写作”一词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格罗特菲尔德曾在《生态批评读本》中有所涉及,另一位生态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环境批评的未来》中提出“自然写作”的概念。他说:“自然写作,可以简洁地定义为‘一种非虚构的文学写作,它提供关于世界的科学考察;探索个体人类观察者对世界的经验;或者反映人类与其所在星球关系之政治和哲学涵义’。自生态批评运动开始阶段起,尤其是在我说的第一波生态批评中,中心兴趣便是自然写作。”
布伊尔这里所说的“自然写作”,是针对人为的“艺术写作”而言的纪实自然考察与个体经验的一种文学形态,诸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之类。但真正的“自然写作”则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诚如布伊尔在另外一部著作《环境的想象:梭罗、自然与美国文化的形成》中所言,这种“环境取向作品”的标准要素是:1.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并不仅仅是一种框定背景的手法,这种非人类环境的在场实际上开始向人们宣示:人类的历史必然被融入自然之历史。2.在环境取向的作品中,人类利益并没有被视为唯一合法的利益。3.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这是文本伦理取向的重要组成。4.这种自然取向的文本中隐含这样一种意识:自然并非一种恒定或假定之物。
这就在实际上批判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艺术中心论”,而使自然写作走到与传统文学艺术平等的地位。可见,“自然写作”即是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写作,它是“自然文学”的另一种表达。显然,这是对于工业革命“人类中心”“艺术中心”与“理性中心”的抛弃与评判。
“自然写作”在西方是一种后现代时期对于工业革命进行反思与超越的写作,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却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因为,中国作为农业古国,以农为本,遵循“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力倡人与自然“共生”的文化立场。儒家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道家则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释家则言“众生平等”。这种“共生”的哲学观念必然导向人与自然平等的“自然写作”。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自然写作”进行全面理论论述的,是《文心雕龙》。它在《原道》篇中提出文来源于“自然之道”的论断:“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这里所说的“自然”既包含大自然,也包含人对于自然的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的表现。“自然写作”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典范之作《文心雕龙》中,由全书的首篇《原道》揭示出来,也具有全书之核心的意义。
(摘编自曾繁仁《“自然写作”:人与自然共生》)
材料二:
由于疫情,很长时间每天都几乎处于封闭隔离状态,每个人都赤裸裸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处境使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越来越让人关注,这也许将成为自然诗歌和自然文学的新时代。生态意识、环保理念、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逐渐成为新常态。
人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生命整体。这样一种理念,与天人合一思想契合,也接近当代生态学的一些观点。比如当代生态学特别强调人和自然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每一样物种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具有一种默契的平衡。
爱默生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特别提倡自然文学,惠特曼和梭罗都是他的弟子。爱默生曾经强调:人类应该遵守两句格言,一是认识你自己,二是研习大自然。“认识你自己”是古希腊神庙里镌刻的一句格言。“研习大自然”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终于醒悟人类再也不能自大,不能自我中心主义,人不过是大自然里的一分子,应该平等对待其他物种,与之和谐共存。
我对没有过自然生活经验的诗人,从来持怀疑态度。对于诗人来说,童年的经验极为重要,保存其最初的精神种子或者说初心,这是一些看似寻常的人最终成为诗人的奥秘。此外,自然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从小就受到大自然熏陶,是人性健康的必要条件。在自然中生活的最初经验感受,确保了很多诗人有更广阔包容的胸襟和开放精神。古典诗歌里花草植物出现数量很多,《诗经》就完全是“群芳谱”,宋词也有很多以花草拟人的篇章,人和花草相互对应生辉,说明那是一个何其自然葱郁的和谐世界。
所以,自然写作,我的理解就是要将这样的自然理念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受到熏陶,具有一种生态意识,继而在生活中自觉地践行科学的环保的理念。在这一点上,诗歌从来在文学中有引领作用。
(摘编自南君《自然写作中的诗意》)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写作这一概念肇始于西方生态批评的兴起,它是由格罗特菲尔德和劳伦斯·布伊尔首先创立的。
B.劳伦斯·布伊尔所提倡的“自然写作”并不是一种包含“环境取向”的写作,因而不是真正的自然写作。
C.“自然写作”理论以自然环境的在场表示人类历史必将融入自然历史,自然环境不再仅仅作为人类活动的背景。
D.“自然写作”在西方是20世纪中期的产物,但在中国,这一概念古已有之,是具有原生性的文化形式。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疫情使得人们更直接地面对自然的生命生存状态,如此真实处境之下,自然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的生活方式也将逐渐成为新常态。
B.自然文学提倡人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平等共处,形成生命整体,这种理念符合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C.爱默生强调要研习大自然,提醒人们尊重自然,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这种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他被誉为“美国文明之父”。
D.诗歌经常抒写人对自然的感受,在熏陶生态意识、培育环保理念方面,相比其他文学样式,能发挥引领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自然写作”内涵的一项是( )
A.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天下》)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C.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
D.我辽阔广大,我包罗万象。(沃尔特·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4】材料一引用儒道释诸家名言,材料二例举古典诗歌中的花草描写,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
【5】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乌鸦反哺的典故表达了李密供养祖母终老的决心。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对环境的描写写出摆脱官场归家途中的喜悦之情。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借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
(2)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抱歉酒菜欠佳的形象。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
(4)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鸣为主要描写对象,抒写了诗入暮色中沉郁苦闷的心情。
(5)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写出女子盛装观灯情态。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鲁迅先生曾言:“吾辈之榜样如烁烁明星闪耀于眼前。”当代青年应与优秀的人同行,并及时反省自己,正如孔子在《<论语>十二章》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李白一句“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愤,也用“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蔑视。
(3)小达参观摄影展时看到一张照片,画面中明月高悬,水面波光粼粼,他忍不住吟咏了两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意为早起晚睡,“_____________”意为誓言真挚诚恳可信,都和现在的成语意思相同。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道,蜩与学鸠起飞后,“_____________”,有时飞不了多高就落在地上了,所以他们不解地诘问大鹏:“_____________ ?”
(3)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相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有两次写到氓的性情粗暴,一处是“________”,另一处是“________”。
(2)《离骚》中与成语“方枘圆凿”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
(2) 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5)剽掠其人,倚叠如山。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总结历史教训,这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在向当时统治者敲警钟。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岂有谷城公付授②,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拆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⑤。
[注]①韩五:指韩世忠,他是抗金名将,排行第五,嗜酒豪纵,入呼“泼韩五”。②谷城公:亦称黄石公。《史记•留侯世家》载,圮下老人传授张良兵书,曰:“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③骊山母:《集仙传》载,唐将军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不解其义,后在骊山下遇到一老母,为他讲解。④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中守睢阳的名将,后战死。⑤题柱:《华阳国志》载,司马相如初次入长安,离开成都时,途径升仙桥,在送客观门柱上题词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即是形象的比喻,国脉存续,宛若游丝,说明国势危急,千钧一发。
B.本词议论较多,如上片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大敌当前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的观点。
C.用“舞”字形容敌方攻城用的冲车云梯,写出了敌军攻势凶猛张狂之情态。
D.末两句句短气促,感情喷涌,是对读书人国难当头依旧无聊题字的愤慨。
【2】本词大量用典,却不显累赘,请选择一处,分析用典的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段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文段二: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独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江夏王义恭为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悫随镇广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林邑遣将范毗沙达来救区粟,和之遣偏军拒之,为贼所败。又遣悫,悫乃分军为数道,偃旗潜进,讨破之,拔区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收其异宝杂物,不可胜计。悫一无所取,衣栉萧然,文帝甚嘉之。
二十年,孝武伐元凶,以悫为南中郎谘议参军,领中兵。孝武即位,以为左卫将军,封洮阳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迁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先是,乡人庾业,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宾客;而悫至,设以菜菹粟饭,谓客曰:“宗军人,惯啖粗食。”悫致饱而去。至是业为悫长史,带梁郡,悫待之甚厚,不以前事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诞据广陵反,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悫耸跃数十,左右顾盼,上壮之。及行,隶车骑大将军沈庆之。初,诞诳其众云:“宗悫助我。”及悫至,跃马绕城呼曰:“我宗悫也!”事平,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从猎堕马,脚折不堪朝直,以为光禄大夫,加金紫。悫有佳牛堪进御,官买不肯卖,坐免官。明年,复职。废帝即位,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赠征西将军,谥曰肃侯。
(节选自《宋书·宗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
B.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
C.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
D.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悫自奋/请行义恭举悫有胆勇/乃除振武将军/为安西参军萧景宪军副/随交州刺史檀和之围区粟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朔,晦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B.春秋,有如下几个含义:一年,四季;年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曰《春秋》。文中指年龄。
C.金紫,指“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因亦用以指代贵官。
D.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悫年少志大。叔父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但他不愿以文义为业,平时纵任意气,喜欢武艺,因此乡里人对其并不赞赏。
B.宗悫有勇有谋。元嘉年间,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在作战中善于思考,仿制狮子形状大破敌军大象阵,战功显赫。
C.宗悫廉洁耿直。攻占林邑,面对珍奇异宝,他一无所取;官府要买他的佳牛进贡皇上,他执意不肯,并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
D.宗悫仁爱宽容。同乡庾业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对宗悫却只用酸菜、糙米饭。宗悫任豫州刺史后,不计前嫌,反而举荐他任长史。
【4】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悫表求赴讨,乘驿诣都,面受节度,上停舆慰勉。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四世同堂》中钱先生说“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很多现象背后的道理。
请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美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