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临夏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两代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执一词,共同协商,很快起草出新方案。

    B.昨日,警方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缘木求鱼,终于找到了制造假冒名酒的窝点。

    C.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具有超轶绝尘、独具一格的神韵,一般的画家难以望其项背

    D.为拯救惨淡经营的摩天轮管理公司,马来西亚旅游部掏钱买下了五十万张门票。

  •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一路攀坡穿洞,早过了山麓的村舍、菜圃、浅溪、枯涧。 。这种种肌理,不知塞尚见了会有什么启发?

    ①有些山颜石纹没有那么刚正平削

    ②山颜石貌蚀刻可观

    ③隔着时稀时密的杉柏与枫林

    ④陡峭的山坡甚至绝壁

    ⑤皴得又浅又密,就很像传统的披麻皴

    ⑥露出大斧劈、小斧劈的皴法

    A. ②①⑤③④⑥   B. ②④③⑥①⑤   C. ③②④⑥①⑤   D. ③④②⑤①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1期)

    材料二:

    A.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B.与东京相比,北京中心城区使用私家车出行的比例明显偏高,使用轨道交通出行的比例明显偏低,这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

    C.上海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D.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给予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城市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如果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成为一个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有机体。

    D.城市副中心是特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发展形态不同,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向多核演变的结果。

    【3】“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名篇名句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登快阁》巧用钟子期,伯牙,阮籍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姜夔《扬州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战后萧条之景。

    (4)《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似闲适恬静的日常,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5)《客至》中写待客之简家境之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比喻手法控诉门阀制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爱民思想在《礼运》中是这样阐述的“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

    (3)《西塞山怀古》中作者告诫唐朝统治者警惕隐忧的句子是“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道的角度解释了人们对轻浮自夸的看法和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的原因。

    (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雨霖铃》一词中,柳永留下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5)“酒”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很多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写陈涉高举义旗之后,天下人纷纷响应,蜂拥而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表明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击退匈奴,从而起到震慑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作者将陈涉与九国进行多角度对比,其中写在武器装备方面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释“学习”与“思考”之间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对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回答是“其‘恕’乎!________,____”。 

    (3)在《论语》中揭示做事情贪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的利益就成不了大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富贵、财利面前执着于道义是孔子宣扬的一个主要观念。《论语》中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无论生死都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逍遥游》在汤问棘中具体写鹏之形体及乘风而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水天相接、浑然天成的景色,将景物描写推向高潮,而被视为千古绝唱。

    (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为喻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独来去。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夜归鹿门歌》“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B. 《归嵩山作》“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 《夜归鹿门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D. 《归嵩山作》 这首诗写得极有层次,随着归山途中景物的转换,作者的心情也有所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淸悲苦,再到恬静澹泊。

    2比较分析“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和“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的手法及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景文,琅邪临沂人也。祖穆,临海太守。伯父智,有高名,高祖甚重之。父僧朗,亦以谨实见知;薨,谥曰元公。美风姿,好言理,少与陈郡谢庄齐名。太祖甚相钦重,故为太宗娶景文妹,而以景文名与太宗同。高祖第五女新安公主先适太原王景深,离绝,当以适景文,固辞以痰,故不成婚。太宗即位,加领左卫将军。时六军戒严,景文仗士三十人入六门。诸将成云:平殄小贼,易于拾遗景文曰: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胜乃制胜之术耳寻迁丹阳尹,遭父忧,起为冠军将军,尚书左仆射,丹阳尹,固辞仆射。太宗翦除暴主,又平四方,欲引朝望以佐大业。乃下诏曰:安南将军、江州刺史景文,风度淹粹,理怀清畅,体兼望实,诚备夷岨。宝历方启,密赞义机,妖徒干纪,预毗庙略。景文可封江安县侯,食邑八百户。景文固让,不许,乃受五百户。时又谓景文在江州,不能洁己。景文与上幸臣王道龙书曰:吾虽寡于行己,庶不负心,既愧殊效,誓不上欺明主。窃闻有为其贝锦者,云营生乃至巨万,素无此能,一旦忽致异术,必非平理。唯乞平心精检,若此言不虚,便宜肆诸市朝,以正风俗。脱其妄作,当赐思罔昧之由。故以密白,想为中启。时太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吴喜、寿寂之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并杀之;而景文外戚贵盛,张永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王字;弓长,张字也。景文弥惧,乃自陈求解扬州。时上既有疾,虑一旦晏驾,皇后临朝,则景文自然成宰相,门族强盛,藉元舅之重,岁暮不为纯臣。泰豫元年春,乃遣使送药赐景文死,死时年六十。

    (选自《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四十五》,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胜/乃制胜之术耳

    B.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胜/乃制胜之术耳

    C.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胜/乃制胜之术耳

    D.敌固无小/蜂虿有毒/何可轻乎/诸军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先为不可胜/乃制胜之术耳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庙号,有的君主会有多个庙号,两汉有庙号者极少,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有之。

    B.拾遗:职官,武则天时始置,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这里比喻轻而易举。

    C.尚书左仆射:秦时始设,为尚书令之副。尚书省是负责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的机构。

    D.江州:东晋始置,宋行政区划之一,今江西省九江市。《琵琶行》中“浔阳”亦指此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景文少有美名,获得器重。太祖不仅让儿子迎娶景文的妹妹,还用景文名字为太宗取名。

    B.王景文淡视名利,不图权位。太宗多次授予他不同的职位和封地,他一律推辞,拒不接受。

    C.王景文面对传言,极力澄清。对于不能洁己的指责,他向皇帝幸臣表示希望能查清实情。

    D.王景文为人谨慎,仍遭厄运。太宗死前担心外戚强盛有碍政权稳固,派人送药赐死景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乞平心精检,若此言不虚,便宜肆诸市朝,以正风俗。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地铁上,一个俏丽女子在吃泡椒凤爪,并将吃剩的骨渣碎屑散落在车厢。在遭到旁边乘客的指责并被拍摄后,她气急败坏,斗气般地我行我素,并与周围乘客产生言语冲突,还拿出手机与人对拍。后在接受采访时,“凤爪女”声称“没有乱扔,没有妨碍他人,没有影响公共环境”。

    无独有偶,广州一男子在地铁上旁若无人地狂嗑瓜子,随口将瓜子壳吐了一地。当周围乘客用“眼神劝阻”他时,他一度不嗑了,但随之却用更恶心的吐痰方式对“眼神劝阻”者表示不满。

    在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被传到网上后,网友谴责其道德水准低下,感叹城市文明就这样毁在这些人的举手投足之间。

    “凤爪女”“瓜子男”怪象引发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