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口不过二十万, ; , ,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 ;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① 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② 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③ 偎倚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④ 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⑤ 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⑥ 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A.②①⑤④③⑥ B.②⑤①④③⑥ C.④①⑤②③⑥ D.④③①②⑤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在所谓的“家校合作”的名义下,将学校自身事务转嫁给家长。
③ 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在颁奖会上,捧起奖杯的张玲说:“这次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实在是意想不到的不虞之誉,我的内心既激动,更忐忑。”
⑥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金砖会晤上的重要讲话,将更多的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黃钟大吕,言犹在耳。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茅盾说过:“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回视厚重绵延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会发现自先秦伊始就甚为发达的“人文关怀意识”,引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文艺家关怀社稷民生,心系民间冷暖,担当人民利益,为民立言,为民请愿,为民著史,为民述怀,积淀成为厚重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这些内涵丰富的“民本”思想和“人学”文论,奠定了“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文关怀”底蕴,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
发端于孔孟的儒家思想文化较为重视民众在国家政治、社会治理中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强调发挥“文化化人”的教化功能来实现社会治理,达到“仁政”的理想要求。孔子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主张惠民畏民、为政以德;举贤任能、取信于民。他强调“仁者人也”,主张“泛爱众,而亲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的理想社会愿景是使“善人为邦”“民德归厚”。他不满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故而游走四方,推行他的“仁政”思想,希望以此来造福于民。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上升到“民贵君轻”的高度。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主张以德治国,对人民实施仁政。可见人民在孟子的视野中居于较高的地位。
道家思想中也有着厚重的“民本”思想,对后世统治阶级调节其与人民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经历政治纷争、战争冲突、民族矛盾等动乱之后,社会需要缓和关系,以求稳定平安,故统治阶级往往在建国之初主张效法道家黄老学说,实施“休养生息”的国策。道家的“民本”思想此时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者李健认为老子是“民本思想之父”。老子主张只有当统治者弃绝了文表虚华,做到行事真诚朴实,少存私欲,才能实现修身治国的目的。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只有顺应百姓的意志,才合乎大道,达到社会大治。庄子亦有着朴素的“民本”思想,相比老子来说,庄子更主张一切因顺自然,最好任人民自为、自化、自富、自朴。他认为圣人通过修习道德,顺应民情民意,不以刑罚、重赋残害百姓,使民自在自为,则能达到“圣治”。
先秦时期,除了儒家、道家思想学说中富有朴素的“民本”思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中也有一定的“以民为本”主张,为后世“人民性”文论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予以丰富和发展。这些关于民心、民声、民利、民富、民德、民安、民主等思考的朴素话语,奠基了当下“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传承、阐扬。
有专家指出:“人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生命线,当然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线。”中国古代文论始终强调把“以人为中心”作为考察的逻辑起点,奠定了“文学是人学”思想主题的坚固基石。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仰观俯察,将他们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的朴素思考和情感体验寄托于文章书写之中。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决定了文艺的创作表现,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深远影响。优秀的文艺家总是能够站在时代的尖峰,自觉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如椽之笔,书写社会的矛盾,记录人民的痛苦体验,反映人民的心声和需求。李泽厚指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们的“创作中包含着很深刻的人民性的内容”。自先秦以来对人的尊重、书写和阐说,强化了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人文”精神和内涵,也为中国“人民性”文艺思想建构、文化传承增添了源源不绝的养分和素材。
(摘编自喻琴、范懿《论“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学理基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这是创作出具有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作品的前提条件。
B.古代统治阶级在建国初期推崇道家学说,是因为此时道家民本思想比儒家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C.在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的内涵从来不是僵化的,它随时代发展而具有丰富性和流动性。
D.开始于先秦的“人文关怀意识”,经过发展,为当下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论述了文艺创作的“人民性”,但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置百姓于社稷与君主之上,比孔子更加重视人民。
C.古代学说中含有的朴素民本思想虽然在当下已经不再适用,但是仍有借鉴意义。
D.人学不仅是古代文学和文论的生命线,也是当代文艺家们需要坚守的基本立场。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二“民本思想”内涵的一项是( )
A.“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C.“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三国志》)
D.“国以民为本,不思养之,是自拔其本也。”(清·康有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当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在创作中塑造“经典文艺形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用流水来比喻时间过得飞快,担心时不我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描写蜀道开辟极其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诗人借诸葛亮壮志未酬来说自己,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认为人的命运各有不同,不能空自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恐为其所化,应早日回家的意思。
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滕王阁序》中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7)《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
(8)《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形单影只,孤独生活的样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过秦论》中贾谊借秦国灭亡的教训发表治国理念,他认为强秦之灭表面上是由于陈涉起义,即“_______”,实际上是由于不识时势变化实行暴政,他概括为 “______”。
⑵《陈情表》中作者用结草报恩的典故,向武帝承诺自己他日一定会竭尽所能,报答朝廷恩情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
⑶鸥鸟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杜甫的《客至》和黄庭坚的《登快阁》都写到了鸥鸟。其中杜诗用“______”的诗句表达了闲适中的孤寂落寞之情;黄诗用“______”的诗句表达了厌倦官场、归隐田园的心理。
8、默写。
(1)在《论语》中,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就可以远离别人怨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孟子》中与孔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老子》中体现“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作者归心似箭的感觉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逍遥游》中“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表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勤勉,“_________”表明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沮丧。,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弘智,洛州新安人。后魏车骑大将军肃孙。父玄轨隋陕州刺史。弘智早丧母,事父以孝闻。学通《三礼》、《史记》、《汉书》。隋大业中,为司隶从事。武德初,大理卿郎楚之应诏举之,授詹事府主簿。又预修《六代史》。初,与秘书丞令狐德棻、齐王文学袁朗等十数人同修《艺文类聚》,转太子舍人。贞观中,累迁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以疾出为莱州刺史。弘智事兄弘安,同于事父,所得俸禄,皆送于兄处。及兄亡,哀毁过礼。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寻起为光州刺史。永徽初,累转陈王师。高宗令弘智于百福殿讲《孝经》,召中书门下三品及弘文馆学士、太学儒者,并预讲筵。弘智演畅微言,备陈五孝。学士等难问相继,弘智酬应如响。高宗怡然曰:“朕颇耽坟籍,至于《孝经》,偏所习睹。然孝之为德,弘益实深,故云‘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是知孝道之为大也。”顾谓弘智:“宜略陈此经切要者,以辅不逮。”弘智对曰:“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微臣颛愚,愿以此言奏献。”帝甚悦,赐彩绢二百匹、名马一匹。寻迁国子祭酒,仍为崇贤馆学士。四年卒,年八十二,谥曰宣。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旧唐书·赵弘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
B.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
C.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
D.事寡嫂甚谨/抚孤侄/以慈爱称/稍迁太子右庶子/及宫废/坐除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小。
B.《孝经》,中国古代道家的伦理著作,道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有百家。
C.讲筵,特指天子的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经筵讲授内容各代不同,多是实用性很强的经典。
D.祭酒,原意是指祭祀或宴会时,由年高望重者一人举酒条神,为一种荣誉。东汉时成为学盲名,隋以后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国子监祭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赵弘智深受重用。他出身名门,德才兼备,大理卿郎楚之曾举荐他,他被任为詹事府主簿,后又升迁为黄门侍郎兼弘文馆学土。
B.赵弘智精研典籍。他精通《三礼》《史记》《汉书》,并参与编修《六代史》《艺文类聚》等史书;对于《孝经》,更是偏愛,反复翻阅,并弘扬孝德。
C.赵弘智以孝闻名。他不但《孝经》传讲得好,而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仅对父亲非常孝顺,而且能侍奉哥哥、抚恤嫂子和侄子。
D.赵弘智学识渊博。他曾在百福殿宜讲《孝经》,听讲者中不乏名人学者:面对学士们的问难,他都能回答得像回声一样迅速。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2)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技术是时代的座驾,然而能够驾驭技术从而影响时代进程的,永远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
——海德格尔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