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冠不袜 吾力能改葬 但观之,慎弗声 未始以为忧也
B.而腰多白金 夺其物,故仇我 闾里之侠皆宗之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则不快吾意见 方山子从两骑 方山子怒马独出 长吾女与汝女
D.客奋椎左右击 尘滚滚东向驰去 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对人生价值的多元取向直接导致他文化性格的多样化,而他人生思考的深邃细密,又丰富了他性格的内涵。千百年来,他的性格魅力令无数的中国文人倾倒,人们不仅歆羡他在现实世界中的刚直不阿的高尚风节、民胞物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景仰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理性的风范以及笑对人间厄运的旷达。中国文人的内心大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正是苏轼的后一方面,使他与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建立了异乎寻常的亲切动人的关系。
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原本也心怀惴惴,但其本身又颇有“盆地意识”,作为这种意识的延伸,他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文同在《往年寄子平(即子瞻)》中回忆当时两人的交游情景时说道:“虽然对坐两寂寞,亦有大笑时相轰。顾子(苏轼)心力苦未老,犹弄故态如狂生。书窗画壁恣掀倒,脱帽褫带随纵横。喧呶歌诗叫文字,荡突不管邻人惊。”为我们留下了青年苏轼任诞绝俗的生动形象。但是,正如苏轼当时在《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兄孜》中所说的:“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壮日千里。”他的“豪”,跟他的这位同乡一样,主要是“少年盛壮”、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尚未包含深刻的人生内涵。
到了乌台诗案发生前的外任期间,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在多次自许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在《次韵子由初到陈州(其一)》一诗里,他要求苏辙像东晋周谟那样“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因为他自己已像周谟之兄周顗、周嵩那样刚直不阿不为世俗所容。细品他此时的傲世,也夹杂畏世、惧世的心情。其言“我本不违世,而世与我殊”,似乎又表达想与世和谐的追求。
乌台诗案促进了苏轼人生思想的成熟。巨大的打击使他深切认识和体会到外部存在着残酷而又捉摸不定的力量,进而更体认到自身在茫茫世界中的地位。这场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狱,反而使他重视和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他的“狂”也就从抗世变为对保持自我真率本性的追求。他在《满庭芳》中说:“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从他对命运之神飘忽无常的慨叹,可以看出其对生命的钟爱,对保持自我本性的追求,而酣饮沉醉是保持自我本性的良方,正如他自己所说“醉里微言却近真”(《赠善相程杰》)。
苏轼“狂”中所追求的任性率真,是一种深思了悟基础上的任性率真。晏几道有“殷勤理旧狂”的奇句,清代况周颐对此的理解为:“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晏几道的任性率真,像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所描述的“四痴”那样,更近乎一种天性和本能,没有经过反省和权衡。据说苏轼曾欲结识晏几道而遭拒绝,事虽非可尽信,但其吸引和排拒却象征着“两狂”的同异。苏轼的“狂”是外铄式的,主要是真率个性的张扬,是主体自觉的肯定和珍爱。
(摘编自王水照《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性格魅力倾倒了无数人,其洒脱旷达的精神更影响着一代一代的读者。
B.苏轼早年从蜀地进京,受其自身“盆地意识”的影响又具有狂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C.“乌台诗案”促使苏轼深刻反思个体生命价值,这一时期他更加追求自身的“狂”。
D.苏轼与晏几道都在天性上追求任性率真,但前者的“狂”还包含着主体自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笔指出苏轼文化性格的多样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其“狂”的一面。
B.文章列举苏轼在不同人生时期“狂”的表现,有助于更全面地论证中心观点。
C.文章多处直接引用苏轼的诗,并对其加以简单解释和评论,逐步推进论证。
D.文章结尾将苏轼和晏几道进行对比,是为了论证两人的“狂”具体不同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青年苏轼的任诞绝俗是其“豪”的表现,这种“豪”是没有包含深刻人生内涵的书生意气。
B.整篇文章中,作者通过联系苏轼所生活的时代对其人生思考进行了纵横交错的探究。
C.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苏轼产生了畏世、惧世的心理,因此他转而追求与世和谐。
D.苏轼在命运飘忽无常时选择以酣饮沉醉的方式保持自我本性,这是其外铄式的“狂”的表现。
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 ________ ,______”两句,揭示出学习与自省对于君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________ ,________ 。”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的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5)_____________,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5、请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从容儒雅、指挥若定,轻松取得胜利的雄韬大略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者以张翰自比,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有家难归的乡思情,但又很难轻易挂冠离职、弃官还乡的孤寂与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醉花阴》中以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恩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的原因就充分说明这一点,这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比有力地揭示了汉军中将军和士兵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2)《诗经·卫风·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男子在追求爱情时的样貌行为,与其后文违背诺言的负心行径形成反差。
(3)《离骚》中写屈原修饰美德、约束自我,渴望打动君王,但仍然很快被贬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饱含愤懑之情。
7、补写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的主旨句是 , 。
(2)《琵琶行》中以听众反应和江中明月来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演奏技巧的诗句是: , 。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4)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 , 。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有直接描述: , 。
(6)《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即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交融一起写
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将“圣贤”与“饮者”对比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讽谏时弊,以秦朝灭亡为鉴的诗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虽已秋水满池,却还有荷花菱芰辉映的早秋画面。
B.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C.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D.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11、加横线字解释
(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________________
(2)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宇文新州之懿范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气凌彭泽之樽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慈父见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形影相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阴,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阴,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格罗斯
要求:结合漫画文字的内容和寓意,进行思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