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诗句按作者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6)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8)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A. ②③⑨/①⑤⑩/④/⑦/⑥
B. ②⑨/⑤⑥/①⑩/③⑦/④/⑧
C. ②⑨/①⑤/⑦⑩/③/④ /⑧ /⑥
D. ②③⑨ /④⑤ /①⑩ /⑦ /⑧/⑥
2、下列对《题大庾岭北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③。
[注]①此诗大约是宋之问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东南)途经大庾岭北驿时所作。②阳月:阴历十月。③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陇头:即“岭头”。
A.前两联诗人见“南飞雁”,联想到古有北雁南飞不过大庾岭之传说,怀乡的悲切之音脱口而出。
B.颈联想象黄昏到来,江潮刚落,水面寂静,林中瘴气萦绕。寂静、荒凉的环境更添了悲伤之情。
C.尾联转为抒情,诗人在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家乡,即便只能看到岭上的梅花,也是一种慰藉。
D.全诗以情布景,以景托情,诗人用比兴手法写出被贬谪岭南的痛苦与旅途中思念家乡的忧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与绿
林 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现,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风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来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春”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写于1983年立春
(选自《唐诗宗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1】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可见青不能用来形容柳。
B.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
C.诗句 “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
D.与重在表现具体现实的世界的绿相比,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到了春天。
B.诗中的“细叶”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D.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 )
A.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D.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2)《鱼我所欲也》中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二句,极写刘裕北伐时之声威,表示仰慕,以见己抗敌情切。
(2)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二句,从高低、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阔远绚丽的秋江暮色图,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有很多四字成语都出自李密的《陈情表》,如形容人无依无靠,非常孤单的“______”,形容人将不久于人世的“_______”。
6、完成下列名句默写。
(1)《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2) 《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
(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是离人泪。
(5)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6)___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成就的人只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力量的道理。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认为“童子之师”的做法与自己所说的老师是有区别的。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逍遥游》中通过见日则死的朝菌和不知四季的寒蝉说明小年不及大年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________,_____”,之后不再出去,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③《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在齐王听取邹忌意见后,国内最初呈现了“______,________”的大好局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山坡羊·晨鸡初叫
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注:长安,汉唐都城,借指京城
【1】你认为这首小令中最具神韵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2】结尾两句,“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很为评论家所称道,这两句究竟好在哪里?请从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11、根据所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青壮,从平阳主。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上乃召青为建章监,及同母昆弟贵。
其明年春,大将军青出定襄。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大将军问其罪正闳、长史安、议郎周霸。霸曰:“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闳、安曰:“不然。建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士尽,不敢有二心,自归。自归而斩之,是示后无反意也。不当斩。”大将军曰:“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军吏皆曰“善”。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斩捕首虏过当。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其夏,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获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益封去病五千户。”
元狩四年春,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后来又命令大将军出定襄,人马凡五万骑。单于视汉兵多,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时已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骠骑将军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取食於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馀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
B.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
C.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
D.青幸得以肺腑待罪/行间不患无威/而霸说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职虽当/斩将以臣之尊宠而不敢自擅/专诛於境外/而具归天子/天子自裁之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母之子皆奴畜之 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
B.善骑射,再从大将军 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
C.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 独以身得亡去
D.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 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吏,给事平阳侯家”,给事,给其做事,引申为侍奉;给事中是古代官职,秦汉时期为列侯、将军、谒者等的加官,侍从在皇帝左右,可以参议政事。
B.“自大将军出,未尝斩裨将”,裨指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裨将即副将。民间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其中的“皮匠”起初的用词就是“裨将”。
C.“获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阏氏,指单于、王储妻妾的统称。阏氏的地位有差别,地位低的阏氏不能干预军政;地位高的阏氏可联合自己的氏族干预军政。
D.“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封指在山上筑台祭地神,禅指拓地以祭天。古代封禅连用,通常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青出身卑微。卫青的母亲是平阳侯府家的婢女,卫青生下来就在平阳侯府做奴仆;他的姐姐卫子夫本为歌女,因被汉武帝宠幸进入宫中,卫青才渐渐尊贵起来。
B.霍去病因军功地位日益尊贵的原因是,他所率领的通常都是精锐部队,而且他也敢于孤军深入,并且他的部队也很幸运,与匈奴作战从来没有陷入过困境。
C.霍去病心怀家国大爱。他年纪轻轻就出征抗击匈奴,屡建奇功;汉武帝为他修建了府第,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因此汉武帝更加喜欢看重他。
D.卫青、霍去病均为汉将军,但二人个性迥异。霍去病为人仁善,谦恭和顺,但他身份尊贵,不关心部下将士;卫青沉默寡言、为人果敢有决断,常被人所称赞。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03年,一位美国的商务代办这样写道:“在德国居住和研究的10年,我得到这样一个认识:这个帝国最大的资本是他的智力。”一个多世纪后,德国总理科尔仍然这样说:“我们德国人对大学教授的尊重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而我们华夏文明几千年,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这也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校团委拟举行“传承文明,烛照未来”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为此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