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一句的主干是:
A. 苍黄的荒村 B. 天底下横着荒村
C. 远近横着荒村 D. 天底下的荒村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异于群子
A.维长终是图
B.不顾天及民之从也
C.告纣之罪于天
D.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遥远的岛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1】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本文中男孩的心理变化是由好奇、憧憬到期待、渴望再到放弃、隐瞒。
B. 本文多次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岛景色的迷人、神奇。
C. 文中写孩子与父亲对小岛认知的不同,反映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念的冲突。
D. “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这句话通过环境与心理的对照,突出了两个孩子在寒风中踏上探险之途时内心的兴奋、狂热。
【2】文中在孩子们登上小岛前后各有一次景物描写,请分析它们的作用。
【3】孩子们对美的小岛充满憧憬,但是真相却不是这样,所以他们痛苦哭泣。有人说孩子们的探险是失败的。小岛指什么?你怎么看待这次探险?请结合现实分析。
4、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________________, 恨晨光之熹微。
(2)怀良辰以孤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清流而赋诗。
(3)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5)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6)____________,听臣微志,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7)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 ?
(8)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_______________ 。
(9)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________________”妾曰:“________________”
(10)令初下,_______________,门庭若市;数月之后,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3)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不仅能够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而且还“___________”,他能够确定自我与外物之别,又能“___________”。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分别时的凄凉。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6、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文原句。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 ;数月之后,_____;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_________ 。__________ ,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吾入关,_______ ,_______ ,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拟行路难(四)》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宿命论观点解释了社会与人生的错位,并渴望借此求得解脱。
(2)《朝天子·咏喇叭》中作者描写劳动人民在阉党的喇叭声中家破人亡、鸡飞狗跳的事实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4)《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项脊轩志》结尾,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寓庭中的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从而打消了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8)《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朝堂之上官吏互相推诿、不问国事的丑恶现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望海潮》中写了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的《雨霖铃》中采用白描手法和动作描写,将一对情人分别之际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的结局。
(4))李清照的《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词人重阳节那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态的人物动作写出了词人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激愤和“恨”。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并向江月倾诉自己的苦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梧桐树高大雄伟,而在古代诗词中,梧桐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写弹奏暂停间歇的无声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而那些孩童的老师其作用仅仅是“________________”,与韩愈所提倡的老师有本质区别。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不积半步而难行千里之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钓翁
罗邺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余。
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
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
行人误话金张①贵,笑指北邙②丘与墟。
[注]①金张:指汉代金、张两大功臣世家。②北邙:今河南洛阳东北,汉魏以来王公大臣贵族死后多葬于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逐水而居,除蓑衣短褐外别无他物,写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状态。
B.颔联用“鹤”字既写出诗人两鬓斑白,又表现了诗人的无忧无虑、自由快乐。
C.尾联借用典故,指出人无论如何富贵都难免一死,流露出诗人消极的人生观。
D.本诗在画面意境、思想情感等方面,与柳宗元《江雪》比较,是截然不同的。
【2】请结合全诗赏析颈联。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入太学,时学官始得王安石《宇说》, 招诸生训之,次升作而日 :“丞相岂奏 学邪?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为李斯解事,非秦学而何?”坐屏斥。既而第进士,知安丘县。
绍圣中,复为御史,转殿中。论章惇、蔡卞植党为奸,乞收还威福之柄。禁中火彗出西方。次升请修德求言 以弭天变。掖庭鞫厌魅狱,次升言:“事关中言,宜付外参治。今属于同寺之手,万一有冤滥,贻后世讥。”济阳郡王宗景请以妾为妻,论其以宗藩废礼,为圣朝累。宣仁有追废之议,次升密言:“先太后保佑圣躬 ,始终无间,愿勿听小人销骨之谤。”帝日:“卿安所闻?” 对日:“臣职许风闻,陛下毋诘其所从来可也。”
吕升卿察访广南,次升言:“陛下无杀流人之意, 而遣升卿出使。升卿资性惨刻,喜求人过,今使逞志,则亦何所不至哉?"乃止不遣。次升累章劾章惇,皆留中。帝尝谓日:“章惇文字勿令绝。 次升退告王巩巩日:“君胡不云速臣耳且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且为?”居数日,复入见,帝电前旨,乃以巩语对。帝且:“然, 顾未有代之者尔。”讫不克去。徽宗立,召为侍御史。极论惇、卞、曾布、蔡京之恶,窜惇于雷,居卞于池,出京于江宁。迁右谏议大夫。崇宁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降集贤殿修撰,继又落修撰,除名徙建昌, 编管循州,皆以论京、卞故。政和中,用赦恩复旧职。卒,年七十六。
(选自《宋史·陈次升传》,有删改)
[注]①丞相:指王安石。②元祐是宋朝年号,元祐年间又反对新政的旧党在政,编辑元祐年间的文书意在打击元祐年间对新政有看法的朝臣。③蒿呼:臣下祝颂帝王,高呼万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绝,正确的一项是
A. 君胡不云/谏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目/为之传达/既知之/何以耳目为
B. 君胡不云/谏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目为之传达/既知之/何以耳目为
C. 君胡不云/谏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目为之/传达既知之/何以耳目为
D. 君胡不云/谏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目为之传达/既知之何/以耳目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设立在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历代最高学府的名称多有变化。
B. 拼紳:把笏板插在大带间,绅,士大夫腰间東的大带。“播绅”引申为土大夫的代称。
C. 陛下:官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样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延中的各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次升敢于质疑。在解读王安石的《字说》时,陈次升大胆提出了个人的看法,认为王安石是在赞赏商鞅,为李斯辩解。
B. 陈次升不附权责,当初.章惊,蔡卞把陈次升安排到宪府,想利用他排挤贤人,但陈次开不依附他们,后来还提议削他们的权力。
C. 陈次升拒绝拉拢。章惊等派人拉拢陈次升要陈次升说他们的好话,陈次升没有答应,章博等人趁机要上奏调他到河北任职。
D. 陈次开被人诬陷。京城有乳婢设法陷害主人,陈次升对案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蔡下诬陷陈次升诋毁先辈,要求贬谪陈次升。
【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考一言之失,致于健累,则前之诏令适所以误天下。
(2)升卿责性惨刻,喜求人过,今使谋志,則亦何所不至哉?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认同,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文明的价值根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以上的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材料,以“文化与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在即将组织召开的“两岸青年共续中华之光”视频大会上代表大陆青年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