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类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园日涉以成趣
A. 悦亲戚之情话 B. 雄州雾列,俊采星弛
C. 四美具,二难并 D. 虽然,犹有未树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 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 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 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为人准则。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 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 流畅飘逸, 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 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靠山(节选)
铁流
这段时间也正是前线需要粮量最大,也最急的时候。
江苏宿迁县大兴区姊妹团团长朱永兰接到送粮任务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她急急赶回家中,对父亲朱寿全说:爹,我们要去前线送粮食了,夜里就走,你给我把车子收拾一下。朱寿全问:远程还是短程?永兰道:得好几天的行程呢。朱寿全看看女儿道:你一个女娃能行?永兰喝了口水说:在家里我也推过车子,咋就不行?前线急需粮食,现在还分什么男女?
朱寿全知道女儿的脾气,说一不二,他张张嘴没说出什么来。收拾好了独轮车,朱寿全突然道:我也跟你们去。永兰说:你就不用去了,中队长说人数足够了!朱寿全道:这样的天气人越多越好,我年纪四十多了,可力气还是够用的。
队伍刚刚上路,天上就飘下了雨,大家都把雨布和外衣盖在粮食上。刚到睢宁地界的时候,阴沉的天空就落下了大片大片的雪花来,风很大,雪也越来越密集,漫天飞舞着。前几日的雪大都化了,泥路上只冻了表层,脚落在上面,泥水就一下子漫过了鞋子。大家开始试探着往前走,后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都甩开了步子。下半夜,朱永兰和中队副队长高全忠带着一路人马到了张湾河,朱永兰说:你们先不要下来,我先试一试。说着提着马灯就往前走,河岸坡度很陡,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朱永兰刚走了几步,就踉跄几步,一下子滑了下去,河底里的淤泥顿时没过了她的膝盖。永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对岸,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回来。她大声说:河里没水,就是淤泥太深,我探了探,这段浅,还硬些,我在前边带路,抓紧过吧!高全忠对大家道:过了这道河,前边还有一段山路,老蒋的飞机一直盯着那地方,三天两头就炸几次。咱们过河后,都要快速跨过那段路去。他说着,就带着几个拉车的先下到了河底,大家七手八脚,才把一辆辆车子滑到了河床。
过一条并不多宽的河道竟然用去了两个多时辰。高全忠在村里当过民兵队长,这一次主要是负责安全的,他见大家都上岸,就喊道:天快亮了,大家先别松劲,抓紧过了前边那道山梁子。人们听了,顾不上歇息,又推上车子往前赶。东方已经有了一缕亮色,催得更急。大家上岸后,浑身都冻麻了,只顾得上张着大口喘气了,并没有留意自己的双脚,很多人脚上的鞋子已经被淤泥拔掉了,有的剩下一只鞋子。山路上,都是些大大小小的碎石,朱永兰赤着双脚,她只觉得脚好像比之前轻快了,并不知道鞋子没了。有的人脚上的鞋子磨破了,走起路吧嗒吧嗒直响,朱永兰一边举着马灯,一面借着这节拍喊着顺口溜:同志们快点赶,不远就是收粮站,前方将士吃饱饭,才能齐心协力打老蒋!
天空突然响起了飞机的引擎声,车子大都走进了安全地带,王大强年纪大跟在后面,高全忠接过他的车子,一边推着一边说:你快跑,跟上大家。正说着,国民党的轰炸机已经到了上空,飞机打了个盘旋后,就俯冲下来接着从机头射出了一串串子弹,又扔下了一颗炸弹。那炸弹与空气摩擦,发出疹人的嗤嗤声。泥地太滑,车子跑不快,这时前面的人喊:快放下车子,快放下车子!高全忠舍不得放了车子,还是挣扎着往前跑,最后连人带车滑到了路边的一条沟里。飞机又投下了一颗炸弹,高全忠下意识地扑在车子上的粮食上。爆炸声过后,高全忠头部被一块弹片击中了,血流如注。朱永兰他们跑了过来,见高全忠已经不行了,嘴里冒了一股股的血,他眯着眼艰难地说:粮——食,粮食。永兰急忙道:高队长,你放心,粮食都好好的!高全忠嘴角嚅动着,点点头,闭上了眼睛。
不远就是黄庄,为了防备飞机轰炸朱永兰带着一百多号民夫来到了这里,黄庄的乡亲们看到支前的民工都往家里领。朱永兰让大家在房间歌息,自己和爹住进了乡亲们的牛棚。这时很多人才发现自己还光着脚,脚都肿了,血淋淋的。缓过劲来后,又是一阵阵钻心的疼。乡亲们给大家煮了姜汤,又烧了一锅锅热水洗脚,还找来了一些鞋子。
永兰向房东借了把剪子,回到牛棚对朱寿全说:爹,把你身上的马褂脱下来吧?朱寿全一时不知干什么,疑感地看着女儿。永兰说:好几个人没鞋了,绞几块布给大家包脚,这布经磨。朱寿全当年在澡堂里给人搓澡,一个有钱的主顾是他的常客。他每次都把主顾伺候得很受用,主顾就把自己的马褂送给了他。朱寿全一直没舍得穿,这次他怕遇上大风雪,觉得马褂压风,就带了出来。听女儿这样一说,他还有些不舍,永兰笑道:爹,等咱们解放了,别说马褂啦,就是牛褂也有的是。女儿一句话把朱寿全逗笑了,他脱下马褂道:就是不舍得也得拿出来,打老蒋的事大,这算啥?
(选自《当代》2021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最大”“也最急”渲染出前线粮食告急的情势,也是百姓紧急支前送粮情节的前奏。
B.朱寿全知道女儿要去前线送粮时不仅问讯半天,还要跟着前去只因为很疼爱自己的女儿。
C.送粮路上,队伍遇上了恶劣天气,先是下雨,后是刮了大风下了大雪,道路变得泥泞不堪。
D.运粮的队伍在黄庄休息,黄庄乡亲们又是煮姜汤又是烧洗脚水突出了他们高涨的革命热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行文,写出了朱永兰等人的一次支前送粮的过程,这种叙事方式能使文章脉络清晰。
B.过张湾河时,高全忠就提醒乡亲们路上有一段山路是蒋军飞机轰炸的重点,这也为后文写他牺牲埋下伏笔。
C.末尾写朱寿全舍不得将主顾送给他的马褂绞成布给大伙包脚,说明他还是有农民的劣根性,思想觉悟不够。
D.小说中有多处细节描写如朱永兰在过张湾河之前先去探路等,让朱永兰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很有感染力。
【3】文中详写高全忠牺牲的经过,有什么作用?
【4】请探究小说标题“靠山”的意蕴和效果?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广大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正如《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天下人一呼百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手法常用于诗文作品。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忧劳使国家兴盛,接着用“______________”作对比;高适在《燕歌行》中把战士拼死作战与“______________”作对比。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2)李贺古诗《李凭箜篌引》里,描绘箜篌乐声传到天上,女娲听得入迷,忘记自己职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典型的动作描写,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愤慨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背诵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积土成山, 。 ,蛟龙生焉。
(3)《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寻壑”“经丘”,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
(5) ,知来者之可追。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引用《齐谐》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鹏鸟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离开北海飞往南海。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辞官归家后,将与人谈话和弹琴作为自己快乐和消愁的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登阁时的自然风景,这两句也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而广为传诵。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列举的关于“小年”的例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警示晚唐统治者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引以为鉴,必将重蹈覆辙。
(3)《虞美人》中将抽象的愁绪形象化,表现愁绪的深广的设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登自帝城楼怀少陵先生
陆游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
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
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既表达对杜甫晚年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又有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赞美。
B.第四句中“浪翻孤月”描写了江面浪翻涛涌、孤月随波翻动的景象,生动逼真。
C.颈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古世事浮浮沉沉的感慨,暗含人生短暂应随遇而安之意。
D.本诗诗风与杜甫《登高》相似,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风格沉郁悲凉。
【2】有人说这首诗尾联伤感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一观点应该怎么理解?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运字南仲,信之贵溪人。运年二十五,以太学生登宣和三年进士第,赐同上舍出身,调桂阳监蓝山县丞。县阙令,运摄县事。县与诸獠接壤,因俗为治,吏民安之。临武寇与诸獠合,大剽掠,运亲帅兵禽之。迁潭州攸县尉。移贰濡须。金人犯庐、寿等州,大将驻兵淮壖①以拒之,运给饷未尝乏绝。岁余,以亲老还江东,寓居鄱。既而丁母及父忧,服除,起知桂阳监。五月而境内称治,与部使者奏升监为军。大修庠序之教,祠汉以来守令有功德于桂阳者卫飒、唐羌等七人于学,刻《续颜氏家训》《四时篆要》等书,散之民间,使之修德而务本。召入对,除知达州。召为度支郎中。临安楼店务钱岁三十余万缗,请以十万归省额。户部所储三佛齐国②所贡乳香九万一千五百斤,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拜刑部侍郎,言:诸斥逐累赦未还者,宜从湔洗。诸申请条制,多重复牴牾,失于太烦。诸编置不以赦原、不以荫论之类,失于太重。外路刑狱三经翻异,移送大理,刀锯数施,非所以示远。及诸不便,皆从之。又请广储蓄,兴鼓铸,修屯田,作乡兵,亦皆听纳。会金人渝盟,特迁户部侍郎,以专馈饷。丞相陈康伯议遣李宝自四明控制海道,众论纷纭,运直入赞决,以为上策,金人果败走。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连上章致政,不许,以疾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注】①壖,城下宫庙外及水边等处的空地或田地。淮壖,淮水边的滩涂。②三佛齐国,东南亚印度化古国之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
B.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
C.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
D.因上疏乞降/诏抚将士/蠲租赋/遣信使/结豪杰/坚城守/督汉中将士趋关陕以制/其后置四镇三帅于两淮/襄汉之间以为内固/以图进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初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后又为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的统称。
B.服除,守丧期满。官员守丧期满后,朝廷一般都会恢复其丁忧前原任的官职。
C.庠序,古代的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亦泛指学校。
D.致政,犹言致事、致仕、休致,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君主,辞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运内平动乱,外抗金兵。代理桂阳监蓝山县令时,他带兵擒获贼寇;移任濡须时,他驻军淮河边,抵抗进犯庐州、寿州的金兵。
B.张运宽厚为怀,主张轻刑。任刑部侍郎时,他提出应宽待赦免多次仍无法回来的犯人,指出对他们的处理存在判罚过重等问题。
C.张运深受信任,颇受重用。他提出增加储蓄、整治屯田等建议,均被采纳;金人违约,他被朝廷破格升任,专门负责运送粮饷。
D.张运政绩突出,处事果决。他在地方、中央官署任职,均有建树;金人违约,他直接参与决策,支持丞相意见,终致金兵败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直可百二十余万缗,请分送江、浙、荆湖漕司卖之,以籴军饷。
(2)乾道七年,鄱大饥,运首发粟二千石以振之,自是民争出粟以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世纪60年代,全民崇拜雷锋,人人做好事不留名。进入新世纪,《感动中国》成为国民年度精神盛典。感动中国人物,既有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等名动天下的大人物,也有洪战辉、黄文秀、江梦南等生活中平凡的普通人;有载人航天英雄、抗疫英雄、建设新中国的奋斗者集体。
一个时代的偶像深深影响着这个时代的精神,不同时代的偶像象征着不同的时代精神。
学校举办“每月文化讲坛”活动,邀请你给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一谈“当代青年的偶像观”。
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