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
①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②部分电商平台的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然后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价 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
③如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科研产出国家,很多科技领域实现了从“望其项背”到“弯道超车”的跨越。
④五月的大茂山,阳光温暖而不炙热,山林苍翠而不乏味,置身其中,让人分外惬意,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⑤在2017年,全球科技中心硅谷可谓“多灾多难”,各种负面新闻,不绝如缕,但是,所有这一切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⑥中华大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A. ③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②⑥ D. ①④⑤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
B.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对于“习大大”的左手礼,热心网友自发解释,甚至引经据典,用《道德经》佐证左手礼大有讲究。后来,《人民日报》的微博解释,这只是习近平在向三军将士招手致意。
D.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大教堂,历时约一百五十余年才修建完成,它以结构匀称美观著称于世,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接头暗号
王伟锋
拂晓,老钟起床,腰里塞着短斧,悄悄摸上野马岭。
老钟隐身伏在一块大石后查看。野马岭上,血迹斑斑,可见昨夜双方交火之惨烈。但老钟仔细看了,没发现游击队的踪迹,或者有价值的线索。很显然,战场被清理过。老钟暗自懊悔,自己来晚了。
昨天夜半,密集的枪声忽然响起来。老钟从睡梦中惊醒,侧耳倾听,坏了,像是从野马岭传来的。没多久,枪声渐稀,零星的几声枪响过后,浓得化不开的夜,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
下山的路上,他想起一处隐秘的山洞,摸了进去。山洞里的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老钟认识,是游击队的李队长。老钟的儿子,也在队伍上。李队长几乎用尽最后的气力,交给老钟一个绣着荷叶的烟荷包,用微弱的声音告诉他,去镇上裁缝铺,接头暗语是:“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答:“有。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暗号对上了,就把这个烟荷包交给对方。
“要是……裁缝铺……有敌人,就去找疯,疯……”
“风什么,李队长,风什么?”
然而,无论老钟怎么呼喊,李队长再也没有任何声息了。
老钟紧紧攥着烟荷包,抹着眼泪下山。离开前,他用短斧砍来许多枝蔓,把遗体严严实实掩盖住,三鞠躬,说,李队长,对不起了,以后再给您修墓立碑。
老钟回家换了衣服,乘渡船来到镇上。镇上倒显得平静,除了鬼子、二鬼子正常的巡逻,就是为数不多的乡亲低头匆匆购买些日用急需品。一个不知哪里来的疯婆子,拄着根竹竿,端着豁碗,笃笃笃在前面走,边走边对路人说,可怜可怜我吧,给点儿吃的吧。
老钟警惕地躲在暗处,仔细观察裁缝铺许久。觉得没什么异样,又摸了摸腰间的烟荷包,这才决定前去接头。他压低头上的斗笠,若无其事地踩着石板路,低头慢慢向裁缝铺走去。
快到裁缝铺时,一阵吵嚷声传来。
“疯婆子,找死啊!快滚,滚远点儿!
随着一声呵斥,只见两个衣着体面的人,推推搡搡地把疯婆子从裁缝铺轰了出来。疯婆子跌倒,手里的竹竿和豁碗摔在地上。那碗骨碌碌的,在青石板上滚出去老远。老钟吃惊地左右看看,心知有变。
老钟赶上前去,替疯婆子捡起竹竿,又把滚落的豁碗追回来。
疯婆子唠唠叨叨,对着那俩人骂个没完。看到疯婆子,老钟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他把豁碗递过去,说:“老人家,您在哪儿安歇?俺送您过去。”
疯婆子夺过豁碗,抱住,突然一把攥住老钟的手腕。
老钟一惊,看起来瘦弱的疯婆子,竟是有把子力气。
疯婆子目光一凛,迅疾低声道:“别说话,跟我走!”
出镇子很远,确定安全无虞了,疯婆子才指指老钟腰间的烟荷包,举起竹竿作威胁状,厉声道:“说,哪里来的?”见老钟慌乱,又压低声道:“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
老钟恍悟,回道:“有。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李队长的遗言里,万一裁缝铺有变,应是要他找这疯婆子。老钟遂镇定下来,将烟荷包从腰间解下,郑重交到疯婆子手里。
“李队长呢?”疯婆子急切地问,“他怎么样了?”
老钟望向远处的船渡口:“他,牺牲了……”
疯婆子无言,艰难地哽咽了一声,转身踉跄走远。
第二年,抗战胜利,镇上插遍了红旗。
渡口的老船工年事已高,老钟接替他撑起了渡船。大军南下的时候,老钟和乡亲们摇着橹,送走了一船又一船的解放军战士。看着这些年轻的朝气蓬勃的面孔,老钟就想起牺牲在前线的儿子,禁不住热泪盈眶。
夜来大雨,湍急的河水,迈着铿锵的脚步奔向远方辽阔的江面。晨光给天际抹上一把红晕,哗哗的流水声里,老钟蹲在船尾,给病中的老母亲熬中药。急剧的咳嗽声不时从船舱里甩出来,老钟听得心惊肉跳。老母亲病势严重,总不见好,老钟隐隐有些担心。
“船家,过河吗?”岸上忽听有人喊。
老钟抬起头,眯着眼,隔着稀薄的河雾打量。来人穿军装,女的,有些面熟。
女人微笑道:“大哥,可找到您了。怎么,不认识了?”见老钟沉吟不语,又说:“我是李队长的爱人。解放了,想接老李回去……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
女人说着,用力抹了抹脸上的泪水。
老钟忽然就泣不成声了。他极力按捺起伏的心绪,站起身高声回答道:“有,有啊!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这句话,老钟在睡梦中,已经自问自答不知多少遍了。
(选自王伟锋:《接头暗号》,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老钟所见战场上“血迹斑斑”,体现出战斗的惨烈,为老李受了重伤埋下伏笔。
B.小说用第三人称视角展开叙述,利于把事件的方方面面全都展现出来,也可以更好地揭示每个人的内心活动,让读者产生代入感。
C.小说三次写到老钟流泪,前两次流泪是因痛失战友、想起牺牲的儿子,第三次流泪则因与故人重逢而心绪难平。
D.“浓得化不开的夜”和“晨光给天际抹上一把红晕”描写不同的景物,既渲染不同的气氛,寄寓不同的情感,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味。
【2】小说中多次出现“接头暗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得到天下后,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自己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在(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写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6、默写(任选下列两组填空)
第一组
郭橐驼听说乡人给自己起外号之后说:“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乐观豁达的心态。《项脊轩志》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句子是:万籁有声;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谏太宗十思疏》使用类比手法开篇:臣闻求木之长者,_______;欲流之远者,②____;思国之安者,______。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概括了司马光提出的责难:今君实所以见教者,______,______。
第三组
《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原因不详是因为:郦元之所见闻,______,而言之不详;②____,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______,自以为得其实。《扬州慢》中的“______,⑤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写城市的荒凉衰败。
第四组
高适的《燕歌行》中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的相思之情,从侧面折射出战争残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伶官传序》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____________”,就不能实行礼,就不能运用乐;而曾子则告诉士人“____________”,因为士人责任重大,路途遥远,表达了有抱负的人要担当大任,就应该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忠诚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创作《离骚》作了铺垫。
(3)在《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之高险,即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严格的来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9、按要求填空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_________。(秦观《踏莎行• 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3)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有与之相似的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阴雨①
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②。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诏授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本诗即作于赴任途中。②北窗琴:晋陶渊明曾置无弦琴一张,又喜卧北窗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此时此地景象:清晨,山岚雾霭十分浓重;江山辽阔,此地却非常偏僻遥远。
B.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峡中滩急声响、秋意扑面,雾气弥漫、多阴少晴的特点。
C.诗歌前四句寓情于景,在描写沿途所见美丽而险峻的景色中蕴含了诗人的复杂心情。
D.尾联运用典故,流露出诗人欲立即效法陶渊明归隐田园而享受幽独、自由的生活的愿望。
【2】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枢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今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B.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C.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D.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今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隋唐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时北周始设。隋唐时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往来之事。
C. 《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
D. 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窜、拔等表示升官,而谪、黜、陟、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为弓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很看好他。
B. 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
C. 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惇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 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2) 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位歌手一开嗓子就是用中文夹杂着英文演唱,评委老师对其英文演唱提出质疑:你是中国人,对于这种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艺节目,你应该唱中国纯正的传统音乐,为何要夹杂着英语?歌手反驳道:“听众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