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国众议院收到了一份备忘录,里面所揭示的震撼人心的持枪抢劫案案情在华盛顿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有可能导致司法部的高级官员被撤职。
②69年的风雨征程,历史见证了人民海军凤凰涅槃的成长过程,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③她37年如一日照顾多位孤寡老人,为老人端屎倒尿,喂饭擦药,无怨无悔,谱写了一曲楚楚动人的孝老爱亲的赞歌,从而荣登“中国好人榜”。
④来自海内外的鸿儒学将齐聚孔子故里,共襄儒学盛宴,交流儒学新观点,探讨儒学研究的时代意义,推进儒学研究的创新化、国际化发展。
⑤前日,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带领所属干部职工前往省第一监狱看望27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鼓励他们改头换面,重入社会,引导他们重塑人生。
⑥市消费者协会强化“12315”消费投诉平台的建设,推动消费糾纷快速处理机制,使各部门负责人对投诉案件不能再置之不理,而要依法打击。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两代会上,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各执一词,共同协商,很快起草出新方案。
B.昨日,警方根据张某提供的线索,缘木求鱼,终于找到了制造假冒名酒的窝点。
C.徐悲鸿画的奔马图具有超轶绝尘、独具一格的神韵,一般的画家难以望其项背。
D.为拯救惨淡经营的摩天轮管理公司,马来西亚旅游部掏钱买下了五十万张门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tái)它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yīn)趾支离无脤(shèn)”“瓮盎大瘿(yǐng)”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dòu)肩肩(瘦小样子)”,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得到人们的爱慕,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追求个体人格的自由。
B.在《德充符》中,列举一批现实中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他们不但得到了妇女的爱慕,而且也得到了国君的赏识和喜爱。
C.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哀骀它之所以得到爱慕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
B.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
C.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D.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一脉相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排斥丑怪之美。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
C.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大大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
D.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4、补写出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和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4)李密《陈情表》中开头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来比较聪明智慧多少和寿命长短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氓》的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看,两人小时候一起玩耍,关系很融洽。
(2)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虽然慨叹“________”;但仍要故作旷达,“_________”,借此举表现对古代英雄的祭奠。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作者通过描写人物活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3)《钱塘湖春行》作者抓住早春特点,借禽鸟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嗟来之食”是出自《礼记》中的一个故事,常用来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这个典故。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寒蝉”为例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逍遥游》中,蜩和学鸠对大鹏怒飞云天、扶摇九万里的行为不解,发出“____________”的质疑,认为没有自己逍遥,而庄子则嘲讽它们“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①。
(注释)
①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潇湘八景”,这里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写作该曲时卢挚正在湖南宪使任上。
【1】“沉醉东风”是这首散曲的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是倒装句式,更突出“绝壁”这一主体景色。
B.次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
C.以“西风”、“秋意”借景抒情,表现诗人内心愁绪。
D.通篇写景远近结合、动静交织,使景物富有画面美。
【3】从时空转换的角度赏析该散曲。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报任安书》)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宠命优渥 优渥:优厚
B.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借指监狱
C.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盘旋而上的大风
D. 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讨伐,征伐
【2】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 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C. 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 “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3】下列对文段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情表》中作者列举自己在伪朝做官的事实,说明自己本来就想做官,并不在乎个人的名节,不应朝廷的征召,只是祖母病重,没有别的非分之想。
B. 《报任安书》节选文段作者首先申明,他之所以不死,并不是顾念父母妻子,而是缺少就死的勇气,且著书立说的终生大业还未完成。
C. 《逍遥游》中这个巨大的鹏鸟还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为寓言故事蒙上一种神秘的气氛,同时阐明鹏鸟是“有所待”不自由的。
D. 孔子的志向是愿天下人都各得其所。天下之人各有不同,根据人们愿望的不同,给予他们合乎道理的关怀,这就是我的志向。这不是两个学生所能比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2)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受教育者,有些同学总认为,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管着,生活太没有自由了。身为教育者,西方一位教育家说过:“盲目地让孩子自由,实际上是亵渎文明,提倡野蛮。”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