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 函梁君臣之首 B. 予乃摄衣而上
C.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 武夫前呵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求,无乃尔是过与?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段老谋
杨小凡晚清年间,药都出了个名角――段老谋。全城男女老少谁见了他都会喊一声:“谋爷”。 谋爷整日间青衣小帽,清清癯癯,慈眉善眼,也无啥惊人之处。但他绝对是药都最受人尊敬的市面人物。 “没有谋爷摆不平的事。”连州官李宗山都这样说。 有这么一个傍晚,药都北门口两个卖零工的年轻人因一天无活,饥饿难忍。正发愁时,忽见谋爷从白布大街摇摇晃晃地走来,两个年轻人互递了个眼色,便一替一捶地打开了。谋爷抬眼见两人打了起来,老远便喊:“别打别打,没有解不开的疙瘩,说说为了啥?” 一个说他借我两吊钱不还。一个说都三天揭不开锅了,上哪儿给你屙钱。 谋爷一听,手一挥说:“这两吊钱我还,别再动手动脚了。”可谋爷伸手一摸,自己偏忘了带钱。遂吆喊街东的“郑大祥”布庄郑掌柜:“郑掌柜,转两吊钱,明儿还你!”郑掌柜正在给客人扯布,忙说:“谋爷说了,还提啥还字。”等他拿钱出来,晚了!
街西的“裕太昌”布店的裕老板己将钱双手递给了谋爷。谋爷刚走,这下可热闹了。“郑大祥”的郑掌柜大骂起来:“裕老板你可是人?谋爷指名要我拿钱,你凑啥热闹?”裕老板不气不恼,抱拳相告:“今儿个我一句不还,为谋爷挨骂,值!”这就是谋爷。到了光绪十一年,老佛爷慈禧给英国人订了一个条约:准许英国人在中国传教。人杰地灵,凤凰落地的药都自然也被英国人看重。英人陆克斯怀揣朝廷圣旨,抚台、知府相陪,来药都溜达了三天,最后宣布:就在北门涡河南岸建教堂。谋爷自然不吃这道菜。“有我谋爷在,休想建教堂!”一句话出口,教堂白天盖,晚上倒,七七四十九天竟没有垒起一道墙。知府李宗山迫于陆克斯的淫威,只得上书朝廷, 要以“煽动闹事,违抗圣旨”办谋爷。
一道圣旨传下,老佛爷慈禧要人押段老谋进京。话说药都籍官拜热河督统制昭武上将军姜桂题,听说老佛爷传段老谋进京,早早便在京城火车站把谋爷迎进家中。姜大帅三天前通过大太监李莲英给老佛爷吹了风。慈禧传出话来:他只要认个错,可不斩。
过了午门,进入宫中,养心殿内老佛爷垂帘讯问。“为何抗我旨意?”“小民不敢。”“那,为啥陆克斯的教堂在你那药都竟盖不成?”“人保一方,狗护三家。洋人仗着枪炮占我大清土,害我大清民,我没能耐保全整个大清,但我拼死也要保住药都。只要我段老谋在一天,洋人就盖不成教堂!” 慈禧沉吟半天,发下一道圣旨:药都只要段老谋在,洋人谁也不准盖教堂。 谋爷反洋教在全国出了名,却有一人不服。谁?山东济宁府的好汉孙三爷。孙三爷是济宁府玉堂斋的大掌柜。祖辈为官,家藏万贯,为人豪侠,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在济宁府一听说段老谋在药都有这般名气,很是不服:去药都舍钱放粮,压他的威风。
这一年夏天,孙三爷驶两匹大马拉三箱银子,直奔药都而来。刚进药都地界,忽从高梁地里跳出十名执大刀的壮汉。“车到我地,路是我开,把钱留下!” 孙三爷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知道只有舍钱消灾。钱柜卸下之后,其中一位壮汉见孙三爷一身杭绸闪闪发光,便让其脱下。孙三爷无奈,只得说:“钱,你们留下。衣服给我留着,我还要去城里访谋爷。”此话一出,十条壮汉呼啦一声齐刷刷跪下:“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孙三爷愣了片刻,忙一一扶起。“既是谋爷的朋友,我们太冒犯了。”说话间,三箱白银又满上了车。 孙三爷哈哈一笑:“过份了,我带钱来药都就是舍钱放粮的,弟兄们急用就把车赶走吧!” 话没说完,壮汉们却没了踪影。孙三爷自叹道:“钱再多也是买不来威风的,和谋爷比我是不行的。” 于是,调头回济宁府而去。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段老谋是药都最受人尊敬的市面人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尊重,就连老佛爷对他都有所畏惧。
B. 两个卖零工的年轻人故意当着段老谋的面打架,从而骗取了“裕太昌”布店裕老板的两吊钱,表现了人性的狡诈。
C. 小说围绕“没有谋爷摆不平的事”这一核心,选取发生在段老谋身上的三段故事来展开对人物的刻画。
D. 小说用干净利落的叙述语言与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彰显了主人公独特的气质。
【2】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段老谋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
【3】小说最后写济宁府的孙三爷来药都的经历,有何作用?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望海潮》中,描写“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更那堪,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化用“鱼雁书信”典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们的蔑视以及自己内心的悲愤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中转折由悲而乐,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中十年死别,苦苦思念,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视无言,默默凝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在讲君子要善假于物的道理时,先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类人为例来说明。
(2)《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登岳阳楼》中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均写漂泊天涯的境遇和老病孤愁的心情。
(4)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5)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者离蜀历经两秋,生悲情于从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7)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想象昭君魂归故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舜与管仲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的两句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感叹离乡漂泊、年老多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从听者的角度,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琵琶演奏“声暂歇”之时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
(3)儒道两家都曾以行路为喻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描写大鹏迁徒南溟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他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说李兑曰:“洛阳乘轩里苏秦,家贫亲老,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羸幐负书担櫜,触尘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茧,日百而舍,造外阙,愿见于前,口道天下之事。”李兑曰:“先生以鬼之言见我则可,若以人之事,兑尽知之矣。”苏秦对曰:“臣固以鬼之言见君,非以人之言也。”李兑见之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宿寄人田中傍有大丛。夜半,土梗与木梗斗曰:‘汝不如我,我者乃土也。使我逢疾风淋雨,坏沮,乃复归土。今汝非木之根,则木之枝耳。汝逢疾风淋雨,漂入漳、河,东流至海,滥无所止。’臣窃以为土梗胜也。今君杀主父①而族之,君之立于天下,危于累卵。君听臣计则生,不听臣计则死。”李兑曰:“先生就舍,明日复来见兑也。”
苏秦出,李兑舍人谓李兑曰:“臣窃观君与苏公谈也,其辩过君,其博过君,君能听苏公之计乎?”李兑曰:“不能。”舍人曰:“君即不能,愿君坚塞两耳,无听其谈也。”
明日复见,终日谈而去。舍人出送苏君,苏秦谓舍人曰:“昨日我谈粗而君动,今日精而君不动,何也?”舍人曰:“先生之计大而规高,吾君不能用也。乃我请君塞两耳,无听谈者。虽然,先生明日复来,吾请资先生厚用。”明日来,抵掌而谈。李兑送苏秦明月之珠,和氏之璧,黑貂之袭,黄金百镒。苏秦得以为用,西入于秦。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李兑在沙丘之乱后,帮助赵惠文王在夺权争斗中获取胜利,赵惠文王欲弑父赵武灵王但又不敢。李兑就将赵武灵王困在主父宫里,四十多天以后,赵武灵王被饿死。因其除乱有功,更得赵惠文王重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兑见之/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宿寄人田中/傍有大丛/
B.李兑见之/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宿/寄人田中/傍有大丛/
C.李兑见之/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宿/寄人田中/傍有大丛/
D.李兑见之/苏秦曰/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宿寄人田中/傍有大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百而舍”的“舍”与《劝学》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舍”意义相同。
B.“阙”指古代宫殿门前的楼台,泛指帝王住所,文中称李兑的住处为“阙”表示恭敬。
C.“君杀主父而族之”的“族”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意义相同。
D.“舍人”可指官名也可指豪门贵族家里替主人出谋划策的门客,文中指的是“门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家境贫寒,历经重重艰辛得以拜见李兑,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李兑分析当下的天下局势,化解其当前所面对的危机。
B.苏秦拜见李兑时,李兑故意刁难,苏秦投其所好,讲了土偶和木偶的故事,指出土偶更占据优势,故事中暗藏其睿智。
C.第一天谈话后,舍人看出李兑略有心动,但他暗藏忌才妒能之心,于是鼓动李兑第二天堵上耳朵,任由苏秦夸夸其谈。
D.舍人对苏秦说明李兑不为所动是自己的主意,让苏秦明天再来,自己会帮其获得大量财物,可见其对苏秦有敬佩之意。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窃观君与苏公谈也。其辩过君,其博过君,君能听苏公之计乎?
(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墨子·兼爱》)
【5】简要概括苏秦游说李兑时采用的策略。
12、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①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对他(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写一段赏析文字。要求:结合相关情节进行赏析。
②《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一定会带给你诸多的人生启迪。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她)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③《论语》中有很多内容谈及学习问题,请试举两例,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或生活经验谈谈你的认识。